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www.zgpaoc.com--初二作文】

网络时代已全面来临,这个判断不仅来源于现有网民达到4.2亿这个数据,更在于网络已经全然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思考、话语、反应和联系等,网络成为难以抗拒的、好坏兼有的生活方式。自然地,它也在执着地影响新闻业的环境,将新闻写作带入到一个需要明辨是非与甄别优劣的地步。
网络时代呈现出急剧变化的情势,哪怕是“传统”之名也不是纸媒独有,因为所谓“传统网站”也已具有网络竞争中出现的现象。媒体除了在战略上调整,做宏观应对等,新闻写作的微观适应与满足,也是因应网络时代的自选动作。而新闻写作的内在与外在要求,与媒体的保守或创新是一致的。在这里,新闻写作应该被理解为一个过程,从获取由头、采访、成稿、传播与反馈的一个完整程序。网络时代的特性逐一地施力于每个环节,既在文本上有所体现,又在人际传播中得到印证。总体上看,这是一个变与不变的辩证过程,网络时代消解一部分写作,同时也强化了另外部分。

新闻材料的获取

新闻写作从来不单指案头书写的那种意思,在网络时代中它越来越与网络融合在一起。比如,利用类似微博等工具来获取新闻报料的现象非常普遍。更多的报纸开设了网络新闻的版面,比如南方都市报的“网眼”版。这可以看作对新闻写作网络化的全面承接,网络对写作起着实实在在的作用。
对网络时代中新闻材料的获取,历经这些年的积淀,在事实上已经成为记者和媒体不得不接受的一种搜集素材方式,这除了反映出媒体积极呼应网络时代的正面效果,也已经出现了过度依赖网络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是踏实采访抑或等着网络供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写作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成果。或者说,只是以技术的层面去理解这样的时代,难免落入浅薄的嫌疑。网络时代的实质是人与人的关系出现了根本改变,随之而来的是新闻写作(媒体呈现形式)与受众的关系产生了扭转,进而带来一系列的连锁效应,体现在写作上尤为明显。
如上所述,网络在开拓新闻报料的模式上不容商榷,这是新闻媒体对网络时代的被动或主动选择。与此同时,网络时代也培育了受众对新闻写作的新型需求,这些需求在很多时候、大部分新闻事件中都体现为对新闻核心价值的强调,比如新闻写作的真实性等。

受众对新闻真相的索取

媒体消费者对真相的渴望从未泯灭过,媒体必须能如实报道和评论。而在网络时代的紧密联系中,受众对真相的索取到了极敏感的程度。如果新闻写作没有将这一点当作写作的最高准则,就相当于取消了新闻写作本身的意义。新闻写作与真相应当完整地交互。
目之所及,今日一些新闻媒体在这个基本要义上不能令人满意,新闻写作中大量存在着虚假、言不由衷或虚与委蛇,对社会与世界的揭示落后于受众的认知。这不是一个空泛的说法,确实是新闻写作中的严重问题。
真实是新闻写作在网络时代不能变化的原则。无论写作环境如何变,新闻对象如何变,阐发真相都是新闻写作的使命。而且,在网络时代的传播格局中,这一使命变得越来越紧迫。这并非是新闻写作“赐予”时代的礼物,其实关系到新闻写作自身的荣辱与安危。
需要提醒的是,新闻作品的审查者已经不限于媒体内部把关人,或新闻管理机构,网络时代也将读者提升为新的审查者。受众将审视新闻写作的真诚品质,而且会毫不犹豫地远离虚伪的新闻写作。这是网络时代对新闻写作的挑战,同时来自于读者对真相的追求。

塑造了新的阅读口味

谈到新闻写作恒久不变的属性,也有它因应网络时代,在形式上做出调整的方面。网络实现了读者的自我启蒙,在这样的前提下,新闻写作的形式之变与固守真相结合在一起。网络塑造了新的阅读口味,新闻作品也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完美的写作必然是真相与写作方式变革的完美结合。
有论者总结网络时代下的受众心理,比如兴趣点容易转移、对长篇的不耐烦、喜好消化短小的新闻报道等等。需要纠正的是,这些对网络时代的读者趣味的描述,带有贬意的成分,某种意义上是对读者的丑化,将读者描述为低智力、自我约束差的“坏孩子”――如果以此要求新闻写作,无疑要犯错。
网络时代绝非全部否定了新闻写作的传统,但它必然要对传统进行变革。如果存在否定,它也只是否定了一些虚假写法和繁杂程式。最容易产生争议的是,新闻究竟要多长才符合网络时代的需要?长短不是问题,有些深度报道再长也受到网民欢迎,而一些空洞报道的新闻再短也受人鄙视。长短调整不在于篇幅,而在于根据真相加以合适的报道。认为网络时代必然是短稿的天下,未免失之偏颇。
报道的长短是作品形式的一大特征,在写作中究竟如何取舍,问题还会回到特定媒体如何对待新闻真实上。当然,网络阅读的注意点会快速转移,短小醒目、真实有力、信息点明确的标题占有优势,可以帮助媒体挽留“眼球”,但最终能否获得认可,仍然取决于写作的扎实程度。

新闻写作的立场问题

一些在传统思维中被认为优秀的新闻作品――比如长篇通讯、按照教科书写就的先进人物报道――在网络传播上举步艰难。这从反面给出思索的方向:传统的新闻写作是否要以网络之需做进一步扬弃?
网络时代突出了个人获取新闻的方式,由此改变了新闻写作教科书所面对的新闻环境。换言之,网络时代扶持了新闻写作专业主义的成长,良性地改变传统写作方式的势力范围。其中,体裁和长短是首先值得推敲的方面。其次,写作的立场需要被重新斟酌和转换,关键就在于把网民置于何种位置。
举例来说,通过新闻作品(包括报道和评论)来创设或强化“我们”与“他们”的分野都值得警惕。特别是很多评论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我们”一词。因为在网络时代的地球是平的,谁是“我们”?谁是“他们”?即使以赞美之名故意制造人群的道德落差也是应该摈弃的写作习惯。
进一步说,这是新闻写作的立场问题。它涉及到在网络时代对新闻产品上下游关系的谨慎定位,并且要作出基于公共写作范式的改善、改革。如果缺少这一种变化,写作本身会容易失去支点,要么陷入原先的窠臼中不可自拔,在盲从的技术革命中,还可能陷入网络时代的迷茫里无所适从。
在网络时代,新闻写作依旧是为人(读者),而不是为物理意义上的网络写作。要给予重点关照的,仍然是人们在网络下的信息需求、认知材料、立论基础等。因此,这里需要厘清网络在技术和传播两个层次上的不同,会对写作有反作用,进而以此为标准,考察一下新闻写作在传播中的恰当改良。

最容易传播的新闻

这是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新闻在网络时代最容易传播?上述提到标题的注意事项,但这还不够,还应该加上一些重要方面,这是新闻写作中的必备部分。写作受欢迎的新闻将包括以下因素:一个切中热点或切入时弊的题材,新闻人物或事件的独家信息,对核心事实的准确披露,材料丰富且精到的评论。
这些重要方面并不是现在才需要的,而是说在网络时代下,它们亟须被发挥到极致,只有极致,才不会被网络瓦解掉。比如,若非独家新闻则会淹没在网络中;若非争取快速、准确的写作,就无法形成巨量传播;若非切中社会关切,则将被网民冷落;如不进行这些调整,媒体会在核心竞争力上逐渐羸弱。
总之,谈论网络时代的新闻写作,要重新塑造一个基本的阐释标准,亦即:新闻写作究竟是什么?新闻写作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采编流程。在媒体作用上,写作是以特定立场向大众传递信息;而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政治的角度看,新闻写作要对这些关系提供新的说明。
与新闻传统的写作相比,网络时代大众从未如此深切地影响到新闻写作。后者再也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要在变与不变中作出选择。而其间的境界、结果、好坏也会因不同的选择而分化。写作之变,是否指向读者的普遍欲求?写作之不变,是否固守新闻本分?网络时代的新闻记者需要逐一求解。
在受众依托互联网获得与媒体对话权,就像微博那样,对媒体行为能够施予实际影响的今天,新闻写作再单单钻研技巧上的创新已然不够,写作者迫切要做的是在价值观上对时代的真实需求作出相称的回应。无论是写作者的竞争,还是媒体的比拼,已经进入了方法论无法独胜的时代。
变还是不变,笔端的流转,始终牵扯着人们的内心。
(作者为南方都市报评论员)

网络时代中新闻写作的变与不变 | | 手机打开

手机客户端打开本文

【摘要】:新闻写作应该被理解为一个过程,从获取由头、采访、成稿、传播与反馈的一个完整程序。网络时代的特性逐一地施力于每个环节,既在文本上有所体现,又在人际传播中得到印证。

【作者单位】
【关键词】网络时代 新闻写作 变与不变 新闻媒体 新闻报 人际传播 受众 完整程序 新闻作品 人与人
【分类号】:G212
【正文快照】:

网络时代已全面来临,这个判断不仅来源于现有网民达到4.2亿这个数据,更在于网络已经全然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思考、话语、反应和联系等,网络成为难以抗拒的、好坏兼有的生活方式。自然地,它也在执着地影响新闻业的环境,将新闻写作带入到一个需要明辨是非与甄别优劣的地步。网

(?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1乔莉萍;刘慧卿;;[J];传媒观察;2011年08期
2王晶;;[J];新闻传播;2011年04期
3陈咏梅;;[J];新闻世界;2011年08期
4徐晓帆;;[J];新闻爱好者;2011年13期
5姚莉;;[J];新闻窗;2011年03期
6闫杰;;[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年04期
7陈燕琼;;[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8田羽;吕屏;;[J];新闻世界;2011年07期
9宋莉;;[J];学理论;2011年20期
10蔡旋迎;;[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1张玉华;孙学升;;[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三辑)[C];2008年
2曾铁;;[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曾铁;;[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4张珺英;;[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5吴月娥;刘静静;;[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刘苏靖;;[A];2007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2(下)[C];2007年
7马伟平;王俊;;[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二集)[C];2004年
8黄明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9莫非;;[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赵锦彬;;[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1刘淳;[N];中华新闻报;2008年
2肖玉英 辽宁省朝阳人民广播电台;[N];中华新闻报;2008年
3郜书锴 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生;[N];中华新闻报;2009年
4河北大学研究生 王玉亮;[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5记者 肖慧;[N];徐州日报;2010年
6于慧;[N];山西党校报;2010年
7黄勇 驻马店电视台;[N];驻马店日报;2010年
8周小琨;[N];经济信息时报;2010年
9资深媒体人士 五岳散人;[N];东方早报;2011年
10高中华;[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1黎明洁;[D];复旦大学;2004年
2陈喜乐;[D];厦门大学;2006年
3常晋芳;[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邵岗;[D];复旦大学;2012年
5刘勇;[D];复旦大学;2008年
6周婷婷;[D];复旦大学;2008年
1李晓兵;[D];青岛大学;2009年
2邵娟;[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刘虹;[D];广西大学;2001年
4刘娜;[D];郑州大学;2002年
5庹潇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黄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赵晓秋;[D];广西大学;2003年
8陆亨;[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张轩;[D];重庆大学;2008年
10曾代君;[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chuzhongzuowen/38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