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www.zgpaoc.com--中考作文】

【摘要】材料解析题是每年各地中考的必考题型,陕西省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分值占28分,所占分值比例较大。因此,中考冲刺阶段要进行专项训练,做好这类题型解题思路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备战、决胜中考。
【关键词】中考材料解析题提高解题能力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材料解析题不知道怎样去下手,特别是中考题,很多题目都是“新材料、新环境、新问法”,学生一看就懵了,根本不知道切入点在哪里,学生不会从材料里面提取有效信息,更不会将自己提取的有效信息和自己学过的知识点去寻找交点,这样做材料题就会觉得很吃力,而且我们也可以发现,其实材料题分为好几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方法,只有真正掌握了做题方法,在基础知识扎实的基础上,历史材料题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难做。我们就以不变应万变,去努力攻克这个难点。
一般来说,历史材料解析题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文字型材料题、图表型材料题和开放型材料题。
1. 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 。一般都是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 ,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 ,考生较好回答。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如2012年陕西省中考第19题第一小题:
材料一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谏逐客书》
⑴从材料一划线处课看出:秦统一中国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重用人才。秦统一后,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分管行政,延续一千五百多年的丞相制度在明朝(朝代)被废除。
这个问题就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己阅读材料,理解材料划线部分的含义,进而概括出第一小问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第二、三小问,在材料解析题中是比较容易得分的类型。
2. 图表型材料题 。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像(线) 变化为信息载体 ,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 、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它不仅融阅读 、判断、理解及阐释本质和内在联系为一体 ,而且因其材料精炼 、内涵丰富 、信息含量大而阅读量小等特有优势,成为中考测试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
如2012年陕西省中考第20题第二小题:
材料二见下图
新中国1952-1966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时期I的经济发展成就,并分析其原因。指出时期II中国国防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意义.(5分)
成就:“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1分)原因:人民政权的巩固,为发展提供保障;进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国民经济迅速恢复,有计划的开展经济建设,为发展奠定基础;苏联的援助等。(2分)
意义:原子弹爆炸成功(或导弹实验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2分)
本题的关键是读图并且要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分为时间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3―1957,按照时间段分析就是一五计划,概括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原因。第二阶段是1959―1965,问题是国防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一定要把握住图和题的结合,认识到 “经济”和“国防”这两个关键词,只有这些都顾及到了才有可能得分。
因此 ,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 。要先读设问部分 ,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 ,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 。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联系 ,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
3. 开放型材料题 。
所谓的开放性 ,一是指所选材料大多脱离教科书 ,尽可能的新颖 ,贴近生活 ,侧重现实性和社会性;二是指试题的设问尽可能的“彻底”开放 ,“不限定”范围 ,答案也非唯一性 ,这是开放型材料题的本质特点。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制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 ,是考生熟悉的 、非教材中的材料 ,如新闻时事 、名人名言 、谚语诗歌 、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
如2012年陕西省中考第20题第三小题:
材料三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甚至连反全球化也经历了一个“反全球化的全球化”过程。

⑶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三种“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
“全球化”:认识利
“反全球化运动”:认识弊
这是一道开放式题,对于“全球化”和“反全球化”你的认识,问法比较新颖,同学不要急于作答,先要分析题目,理解题目,把握住答题要点。首先,这道题既然属于开放性试题,那么言之有理是关键,什么叫做言之有理,就是你的论点必须围绕试题的观点,你认为是什么就写下来,全球化问题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就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所以,这道题,基本没有什么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均给分。其实质就是让你写全球化的利弊,认识到这一点就把握住了这一问题的得分关键了。
材料是千姿百态 ,千变万化的,考生应当把握一点,那就是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 ,所设问题必我所学 、必我所能,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 ,一定要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 ,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
参考文献
林丽珍浅谈开卷考试下的中考历史复习方略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02) 148―149
李芝也谈中考历史三轮复习法 中学教学参考 2011(03)75
张玉敬2011年陕西历史中考试题之我见才 智 2011(29)127―128 备
注:本文系定边县微型课题《初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探究》研究成果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做好历史材料解析题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做好材料解析题

    高中的历史考试试卷上的阅读材料题目主要是创新试题,它设置的答案一般答案在材料中引出,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材料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普通高中的学生阅读能力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实说实话,阅读材料能力差只是一个借口。得不到高分的原因只有一个:背书还不够多,知识能力不够系统,脑子里没有一本书的框架。书背得滚瓜乱熟后,高分其实很容易,尤其阅读材料能力。但如何提高学生的材料阅读理解能力呢?

我认为,学生往往是抛开课本背笔记,丢下教材看资料;即使看书,也只看大字正文部分,其它一概不看。这样是很难学好历史的。历史阅读要全面、仔细,要提高阅读能力,既要快速浏览,也要重点解读。还要带着问题去研读。老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历史阅读指导,甚至要用学语文的方法去学历史,这样才能提高历史教科书的阅读能力。具体怎么做,有六点要同学们注意:

一、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

     历史课文是以章节体系编排,每一章构成一个单元,体现出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反映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经常阅读目录,便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本册历史结构,从而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可以做到纵横对比,融会贯通。新课程是以专题形式编写的,阅读目录可以对该专题有个立体的了解。

二、阅读章节导语,把握背景线索

     高中章节导语主要是介绍专题主要线索。导语是高度概括浓缩的语言,读导语也是便于从宏观上了解这一章或内容,从而形成立体的时空观和系统的历史感。常读导语还可以提高历史概括能力,“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三、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

     正文显然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点和主体,因此要高度重视。每节都有相应的子目,阅读正文要围绕课题与子目,了解历史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注意每节历史事件、人物的关系。高中学习,尤其要分析历史动因和影响,理解历史表象背后的因果关系。读正文,要注意领会理论性的表述和历史结论性的论语。正文的阅读应带着问题去研读。

四、阅读正文旁的学习思考、知识链接、资料卡片等,拓展历史思维

     这些是正文的说明、补充、拓展或分析。虽然往往不作考试的主要内容,但却可丰富历史知识,开拓视野。有些是较高的理论分析,对我们高中生提高理性思维有很大帮助。

五、阅读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

    古人治史,尚且“左图右史”,我们学习历史更要结合地图。课文本身有地图,另有单独的历史地图册,边读史书,边对照地图。如有些地图是战争形势图,体现战争动态过程,结合地图用彩笔勾勒,了解战争的经过,结果,以便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空间观念。近些年高考历史试题加大考查历史地图的比重。学生学习历史最忽视读图,所以要格外重视。

六、阅读历史图画、表格,提高观察力,想象力。

    高中历史每节里的图画4—6幅,课前还有约20幅彩图,此外还有些表格。这些图画有历史人物画,遗址图以及历史场景等。多读图画可以提高观察力,想象力,使新学的历史知识更直观,更立体,更丰厚。这些图画不少还是艺术精品,可以给我们以美感。

       以上只是要求历史阅读要全面,要到位。而历史阅读的方法还很多,需要在历史学习中不断总结。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一个人就是皓首穷经也无法阅读完所有材料,何况不同命题者对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入手,又可设计出多种不同的问题。所以,对于我们广大学生来说,提高阅读材料能力,比死记硬背一大堆材料题来得更实惠、更轻松,也更能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chuzhongzuowen/41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