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www.zgpaoc.com--二年级作文】

2014年春节前后高二年级组织的两次家访让我们深入了解到不同家庭和家庭教育,同时深深感触到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成长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禁不住再次提笔聊起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个人们常谈的永恒话题。社会上每个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只有教育与受教育同时进行,人的素质才会随着时代进步而提高。当人类生命在孕育时,只需要一个载体,那就是母亲。当生命嘎嘎落地时,看到的是家人,生命健康成长的载体是家庭。当生命慢慢长大到能独立走进校园时,同窗共学的是教师和同学们,生命接受良好教育的载体是学校。当生命长大成熟步入社会时,同室共事的是领导、同事和朋友们,生命延续发展的载体是社会。无论是家庭、校园,还是社会都是集体,都有各自做人做事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有人类得以健康成长和延续发展的教育结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教育是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拥有的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对个人而言,它可以贯穿人的一生;对社会而言,它就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三大组成部分,任何一方的教育力量都不能忽视。过去我们只重视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实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关心。因此,人类一生的教育都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和谐发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位一体”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续和发展。“三位一体”教育的和谐发展成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为人类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共同奋斗事业。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看来,用爱心感染孩子,用爱心关怀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要为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发挥其对孩子生活能力、劳动能力、思想品德、智力开发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最持久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今后成长中每个方面都可能打上家庭教育的烙印。“教不严,师之惰”说的就是学校教育,它是每个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桥梁,是人生教育的积累,具有导向性。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青少年在学校接受教育期间,正是他们身心发展的最佳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求知欲、接受能力较强,但是他们只有在学校有目的的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下,才能掌握大量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发展自己。而且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学校主体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各种信息不断增加,单纯依靠学校教授知识,学生只限于课堂获取知识,是不能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也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所以校外出现了各种教育机构吸引青少年参加有益的活动,这就形成了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各种专门人才中,对学校教育起到了补充和促进作用。
那如何让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和谐发展呢?
首先,家庭教育注重全面发展与培养特长相结合的人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人成长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启蒙教师。“养不教,父之过”讲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它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具有持久性。家庭中成年人的一言一行、一思一想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最初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耳闻目睹地接受着影响。父母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才能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同时,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可以在社会中获得更多选择机会。然而,人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存在一定相互联系和个别差异。因此,家庭教育不仅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还要正视孩子由于遗传因素和生活环境的不同,造成的身心发展水平的不同。家长要善于发掘孩子的特点,鼓励孩子利用自身这一特点努力培养并发展为自身特长,在以后社会竞争中以一技之长脱颖而出,实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
其次,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在教育目标、方向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家庭教育侧重非智力素质培养,而学校教育则侧重智力素质的培养,尽管各自教育形式和内容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学校和家庭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承担和履行教育孩子的责任。比如,有的家长很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小到生活中的三餐让孩子自理,大到房子装修设计和布置选材让孩子参与其中。不仅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而且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培养教育自己的用心和辛苦。为孩子在学校受更好的教育奠定良好的思想意识基础,帮助学校塑造具有较好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生,让孩子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得到更充分地体现和有效实现。那么家长该如何配合学校完成共同教育孩子的任务?第一,家长要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主动关心学校和孩子班级发展情况,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同时,家长要时常主动向班主任反映孩子在家的成长情况和各方面表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找出症结,取得学校和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与教师齐抓共管教育好孩子。第二,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比如,运动会、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竞选班级学生干部、社会献爱心活动等,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道德观,加强综合素质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第三,家长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与家长有关的各种活动,比如,班会、家庭亲子活动或家庭教育演讲会等,帮助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加强与孩子之间心灵和思想上的交流沟通,为提高孩子素质提供更好的教育经验和方法。
最后,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最后都要融入社会教育中,要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发挥和证实。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和发展。一切社会生活和教育都会影响个人身心发展。它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补充,具有实践性。良好的社会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家长和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不同社会信息进行正确反馈,让学生在多变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培养较强的独立分辨能力和应变能力。家长和学校要协调社会教育力量培养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能力。社会是个大家庭、大学校,它的教育是无形的,它的教育者其实就是社会各种风气。社会给孩子的教育提供家庭和学校没有的教育资源和活动场所,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一些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比如,暴力、金钱、、地位、色情等。家长和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的积极因素教育引导孩子主动积极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共同关心、讨论、探讨国家大事、时事政治、社会热门话题等,教会他们懂得明辨是非、美丑、善恶,懂得如何谴责和制止社会不良风气和行为。
总之,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事业。完成这项事业要求社会各界人士作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同时,重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统一、一致、和谐发展。我们必须树立整体教育思想,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序高效地完成培养人类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

浅论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关系 | | 手机打开

手机客户端打开本文

【摘要】:正2014年春节前后高二年级组织的两次家访让我们深入了解到不同家庭和家庭教育,同时深深感触到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成长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禁不住再次提笔聊起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个人们常谈的永恒话题。社会上每个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只有教育与受教育同时进行,人的素质才会随着时代进步而提高。当人类生命在孕育时,只需要一个载体,那就是母亲。当生命嘎嘎落地时,看到的

【作者单位】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永恒话题;社会不良风气;和谐发展;身心发展水平;团队合作精神;青少年发展;促进作用;社会环境;
【分类号】:G636
【正文快照】:

2014年春节前后高二年级组织的两次家访让我们深入了解到不同家庭和家庭教育,同时深深感触到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成长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禁不住再次提笔聊起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个人们常谈的永恒话题。社会上每个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只有教育与受教育

(?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1桑国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6期
2李盈;[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10期
3方秋堂;[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阿力甫·热介甫;[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5杨宣筑;[J];中国妇运;2004年11期
6杨湘红;[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7常万新;[J];教育探索;2004年12期
8田锋;[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S1期
9彭睿;[J];当代青年研究;2004年06期
10秦筱萌,李贤军;[J];教书育人;2004年09期
1李俊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2初源芳;;[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3初源芳;;[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4黄明科;;[A];陕西省老年学会——试论老年知识分子的生命质量座谈会论文集[C];2002年
5秦慕萍;汪蝉娟;刘援;;[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肖承凯;邱厚明;;[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7邓德桦;;[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8李世界;;[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9高原;张占友;王泉;;[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10钱永发;;[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1本报记者 霍晓丽;[N];河北日报;2004年
2王英伦 记者 吕扬;[N];陕西日报;2004年
3;[N];文汇报;2000年
4本报记者 马美菱 邵岭;[N];文汇报;2002年
5苏军;[N];文汇报;2005年
6杨斌鹄 实习生 陶从知 王莹;[N];西安日报;2004年
7苏军;[N];新华日报;2005年
8本报记者 张新德;[N];长春日报;2006年
9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黄晴宜;[N];中国妇女报;2007年
10本报记者 陈若葵;[N];中国妇女报;2007年
1邹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南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李述永;[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秦中应;[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李义丹;[D];天津大学;2013年
6黄立新;[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邹培;[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尤廷兰;[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3胡海燕;[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单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王运宏;[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刘建英;[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7郭凤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黎丽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金卫东;[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朱鲁英;[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xiaoxuezuowen/53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