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400字 /

【www.zgpaoc.com--400字】

油画,对中国人来说是舶来品。早在400年前,西方意大利天主教利玛窦等传教士到中国游走传教,把西方油画带入中国。到了清朝时期,一些具有绘画才能的传教士来华传教,并且有些在宫廷供职,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意大利人郎世宁、潘廷章、艾启蒙,法国人王致诚等。雍正乾隆年间,宫廷的包衣(奴仆)曾受皇上的命令,向传教士学习油画,也有一些留存的作品,现存满族画家五德的纸本油彩山水画,就是这个时期的油画作品。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使得中西文化交往频繁,西学东渐成为近代中国文化的特定情景。西方的宗教绘画和商业性绘画更多地进入了中国,西方绘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较为明显。19世纪末期,欧洲传教士在上海土山湾建立孤儿院图画馆,给收养的孤儿传授西方绘画技术。孤儿长大离院把油画技法带到社会。鸦片战争之后,曾经引起中国文人独尊和自豪的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文化之外的被动挨打压力,导致中国人逐渐对其失去了信心,曾经被强大的中国文化所改造和同化的西方文化却逐渐成为中国文人寻求救国图强的思想依据。紧接着,一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为主的革新思潮逐渐抬头。油画以西学东渐的形式在中国大地上发展开来。
一、现代主义
20世纪前期,现代主义风格油画阵营出现。其中以林风眠为代表。1927年这批在杭州的艺术家们创办了“艺术运动社”,并编辑出版了《阿波罗》半月刊杂志。在“阿波罗”杂志中,我们可以看到完全不同于传统画论的语言和概念。“阿波罗”成为他们艺术主张和宣言的一种精神象征,体现了他们对于现代主义全新的艺术观。艺术运动社的成员希望建立一种与时代思潮发生密切关系的艺术,力求创造中国本土意义的时代艺术。
林风眠与徐悲鸿的艺术追求不同,他一生生活在浪漫的印象主义气氛之中,执著地追求自己的艺术境界,很少受到政治影响,被人们誉为“最真实的艺术家”。他对中国现代艺术在艺术形式上开拓了新的田地,把中国传统绘画意境和部分技法与后印象主义的某些方法融合,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他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意义在于起到一个重要环节作用——把中国的传统与西方20世纪初的一些现代艺术风格(后期印象主义、德国表现主义、野兽派)相互结合,实现了真正的中西融合。
20世纪20至30年代在上海出现了一股现代艺术潮流,其中以“决澜社”为代表,决澜社在1932年至1934年,几乎涵盖由于画派对峙和战乱而沉寂的上海画坛。决澜社的宣言充满了壮志激昂,为当时沉寂的上海画坛增添了一份涌动的活力。
二、格局变动
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使中国国土沦丧,民族危机降临。20世纪30年代以后,中国画坛无法逃避内忧外患时局的影响。从1932年开始,上海画坛就开始受到战争的创伤:“1932年一二·八战争把上海艺大校舍破坏,还有晞阳美术院的陈抱一画室毁坏;同年,白鹅绘画研究所毁于日军炮火。”1937年11月上海失守,只剩下苏州河以南的公共租界和发生租界小块地区没有被日军占领。上海地区的油画家迫于战乱危机,纷纷内迁和北上,无形之中西画中心“上海”解体,“上海时代”宣告结束。上海地区尚未沦陷的租界里形成了“孤岛”文化,人才的流失使得中国美术界事业格局重新组合。
战争是最可怕的利器,也是事物进化推动的力量。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画坛产生了一种潜在的文化现象,艺术家们怀着对民族危亡、对祖国的热爱,拿起画笔投入抗战中,因此出现“战事画”。它在艺术形式上体现了画家油画写生方法的实际运用,也赋予了唤起中国民族正气的主题,当时受到了大众的青睐。无论是客观间接的民族救亡意识,还是来自主观积极的美术思潮,都把以现实主义转化为抗战宣传的工具。这种转变是当时历史的必然,是潜移默化的。画家们纷纷抛弃以前的艺术观念,投身于反映现实的写实主义绘画当中,“战事画”就是最好的印证,使写实主义在中国得以抬头。
在没有被日军占领的上海租界里产生了“孤岛”文化。留守在上海的油画家聚集在一起,坚守他们有限的艺术空间于“孤岛”的这一片天地中。他们在顽强地坚持和维护西画运动在上海仅存的艺术气息。1939年,以陈抱一、钱鼎、周碧初等五人组成的“五人联合油画展”。其在展出中既展览作品又出售作品,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一个新的事物,这次展出表明了以上教育和社团等文化现象在逆境中,异化转向为商业化的现象,呈现出“孤岛”在当时有着独特的格局。
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现实的环境限制了事物的发展,抗日战争的爆发,大批留日学生回国并改行中国书画。处于民族危亡和心灵深处民族文化一往情深的捍卫和自尊,变化成对外来文化的心理障碍。西画材料变得昂贵稀有,造成一批西画家门改行绘制国画,他们的画种转向培植了一批“中西兼能”的画家。这种兼能使一些西洋画家创作中出现“水墨画派头”的现象。他们在国画种大量运用油画技法或者在油画中融入国画精髓,大力推进西洋画在中国的本土画进程。
总之,回首中国现代油画的历史,能够对关于中国油画发展作思考。以1906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设置和李叔同等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学习为标志,中国洋画运动开始了其漫漫的历史征程。20世纪中期,发生了引进和创造的重大文化演变,以写实主义抬头和现代化主义转型为主要特征,成为中国现代油画发展的重大事件。中国现代油画相关的文化演变,也为20世纪下半期的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和前行提供了文化参考和历史经验。我们应该把油画“融入中华民族血液”、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作为研究和探索油画的路线。


20世纪中国油画发展史简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wendangku.net/doc/933ad441f18583d049645958.html

20世纪中国油画发展史简述

作者:肖霄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37期

油画,对中国人来说是舶来品。早在400年前,西方意大利天主教利玛窦等传教士到中国游走传教,把西方油画带入中国。到了清朝时期,一些具有绘画才能的传教士来华传教,并且有些在宫廷供职,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意大利人郎世宁、潘廷章、艾启蒙,法国人王致诚等。雍正乾隆年间,宫廷的包衣(奴仆)曾受皇上的命令,向传教士学习油画,也有一些留存的作品,现存满族画家五德的纸本油彩山水画,就是这个时期的油画作品。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使得中西文化交往频繁,西学东渐成为近代中国文化的特定情景。西方的宗教绘画和商业性绘画更多地进入了中国,西方绘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较为明显。19世纪末期,欧洲传教士在上海土山湾建立孤儿院图画馆,给收养的孤儿传授西方绘画技术。孤儿长大离院把油画技法带到社会。鸦片战争之后,曾经引起中国文人独尊和自豪的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文化之外的被动挨打压力,导致中国人逐渐对其失去了信心,曾经被强大的中国文化所改造和同化的西方文化却逐渐成为中国文人寻求救国图强的思想依据。紧接着,一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为主的革新思潮逐渐抬头。油画以西学东渐的形式在中国大地上发展开来。

一、现代主义

20世纪前期,现代主义风格油画阵营出现。其中以林风眠为代表。1927年这批在杭州的艺术家们创办了“艺术运动社”,并编辑出版了《阿波罗》半月刊杂志。在“阿波罗”杂志中,我们可以看到完全不同于传统画论的语言和概念。“阿波罗”成为他们艺术主张和宣言的一种精神象征,体现了他们对于现代主义全新的艺术观。艺术运动社的成员希望建立一种与时代思潮发生密切关系的艺术,力求创造中国本土意义的时代艺术。

林风眠与徐悲鸿的艺术追求不同,他一生生活在浪漫的印象主义气氛之中,执著地追求自己的艺术境界,很少受到政治影响,被人们誉为“最真实的艺术家”。他对中国现代艺术在艺术形式上开拓了新的田地,把中国传统绘画意境和部分技法与后印象主义的某些方法融合,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他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意义在于起到一个重要环节作用——把中国的传统与西方20世纪初的一些现代艺术风格(后期印象主义、德国表现主义、野兽派)相互结合,实现了真正的中西融合。

20世纪20至30年代在上海出现了一股现代艺术潮流,其中以“决澜社”为代表,决澜社在1932年至1934年,几乎涵盖由于画派对峙和战乱而沉寂的上海画坛。决澜社的宣言充满了壮志激昂,为当时沉寂的上海画坛增添了一份涌动的活力。

二、格局变动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zuowen/68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