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体裁 / 抒情 /

【www.zgpaoc.com--抒情】

散文: 答题涵盖三要点、
散文抒情性强,常通过优美的语言塑造深邃的意境,表现作者的生活感悟。命题者常常直接要求概括全文的主旨。
答题时,大体可以采用“通过……(内容),抒发……(情感),表达……(观点)”的模式,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点明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说明作者通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态度。
比如2009年高考语文江西卷《木车的激情》一文,第18题要求“联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全文共15段,第1段至第11段,作者由人们对现代交通工具的速度要求联想到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他们坐着缓慢的木车,充满激情,周游列国,传播思想;第12段至第15段,由“木车激情”与现代社会两相比较,作者有所领悟,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状况产生批判和忧思。
根据以上分析,采用前面提到的答题模式,可以准确完整地概括出文章主旨: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对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乏追求的现状的忧思与批评。
当然,概括文章主旨时未必都要完整涵盖“内容”“情感”“观点”这三点。一般来说,直接要求归纳内容要点并概括中心思想的题目可以按照这个思路作答。当题目只要求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或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时,只需综合全文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或总结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即可。
比如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林肯中心的鼓声》一文的第16题:“林肯中心的鼓声唤起了‘我’的哪些感悟?请简要分析。”这一题重在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分析理解,答题时只需要点明哪些内容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就可以了。参考答案为:①鼓声打破了“我”所习惯的管弦乐和声乐的表现方式,让“我”重新感受到打击乐的原始魅力;②鼓声唤醒了“我”精神中一直沉睡着、淤积着和荒芜着的因素,让“我”认识到它们的陌生和新鲜;③鼓声打破了欲望和观念的束缚,让“我”体会到重回自然的自由和幸福,表达了“我”寻求精神动力的愿望。当主旨与人物相结合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因此,对小说主旨的考查常常会与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结合在一起。比如2004年高考语文辽宁卷《认识自我》一文的第21题:“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这一要求就包含了概括主旨——在概括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分析说明塑造这个形象的意义,即作者借此歌颂或抨击了什么、给人以什么样的启示、号召人们做什么。
赛艾姆在书中看到了苏格拉底说要“认识自我”后,便付诸行动,把自己由外貌到思想与种种伟人作比较,觉得自己十分伟大,能闯一番事业。这样的空想让赛艾姆十分满意,想了一会儿以后,他便沉沉地睡去。答题时,要先说明赛艾姆的形象,然后点明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意义,参考答案为:赛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力、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力、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这些弱点,引发人们的思考。
当主旨与情节相结合
情节是小说的一个重要元素,文章的主旨会随着情节发展展现,所以,概括小说主旨与分析重要情节的作用常常有关联。比如2009年高考语文四川卷《想象》一文的第17题:“结合小说主旨,你怎样理解医生为‘我’开出的‘处方’?小说以‘处方’结尾有何妙处?”遇到这样的题目,答题时要先阐述自己对情节的理解,再点明这一情节设置的作用,这个作用常常与揭示主旨相关。
阅读文本可知,小说主人公“我”怀疑自己生了病,去图书馆翻查各种医学书籍,结果越看越觉得自己可能得了这样那样的疑难杂症;最后,“我”找到了医生,没想到医生开出的“处方”只是要“我”规律饮食、合理作息、不要胡思乱想。参考答案为:“处方”是针对“我”敏感多疑的心病开出的“心药”,目的是劝慰“我”解除思想负担,轻松、愉快、健康地生活。小说以“处方”结尾,巧妙地揭示文章主旨,告诉我们不应该自寻烦恼。
当主旨与背景相结合
小说的背景也不容忽视。比如2010年高考语文广东卷《面包》一文,题目直接问:“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主题即主旨,答题时,必须结合小说的背景才能准确揭示文章的主旨。
先来看情节发展:在深夜的厨房,结婚39年的夫妻突然都发现对方“老了”,表现出相互之间的爱怜之情;丈夫偷吃面包后撒谎,是不想增加妻子的精神负担;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本可当场揭露,但为了维护丈夫的尊严而替丈夫圆谎;第二天晚餐时,妻子善意撒谎,多分给丈夫一片面包,进一步表现出对丈夫的爱,丈夫深感愧疚。这些都体现出这对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宽容之情,但只答这些是不完整的,我们不能忽视文章的背景——“二战”后,食物匮乏,人们处在饥荒之中,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情况下,妻子替偷面包的丈夫圆谎并分面包给他,体现了无私奉献、共渡难关的精神。所以,小说的主旨应该是: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理解、宽容、尊重,并无私奉献,才能渡过困境。
综合以上三种设问方式及答题技巧,可以发现,在概括小说的主旨时,一般先根据问题,或说明文章塑造了什么形象,或分析情节线索,或分析文章的背景环境;有时还需三者或其中两两结合分析,然后点明作者由此歌颂或抨击了什么现象、给人以什么样的启示、号召人们做什么。

《分析、概括文章的主旨》 www.wenku1.com

分析、概括文章的主旨

【目标解说】

主旨,就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

在现代文阅读题中,对主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题要诀】

归纳主旨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应该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然后由表及里,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具体的表述分两步走:首先概述文章内容,通过叙述(描写、塑造等)„„;然后表明写作意图,表达(表现、寄托等)了„„,抒发了„„情感(愿望)。

例如《木车的激情》联系全文,概括本文

的主旨。

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

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

也许当我们现代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

一、从分析文章抒情议论性句子入手 .....

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能够直接表达作者对所写对象的看法,同时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表现文章中心思想。

例如《耕作的诗人》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

托尔斯泰的故事差不多等于大地的故事。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于是,他的情感就更为朴实和扎实,精神与身体一样健康。这就启示我们:仅仅是为了保持这种健康,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这是不可偏废的重要工作。而当时另一些写作者所犯的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将这种日常的劳作与写作绝然分开。偶有一点劳作,也像贵族对待乡下的粗粮一样,带出一份好奇和喜悦。今天,也恰是这种可恶的姿态阻止我们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广和更辉煌的艺术世界。我们只能在一些纤弱和虚假的制作中越滑越远,最后不可救药。

一个人只有被淳朴的劳动完全遮盖,完全溶解的时候;只有在劳作的间隙,在喘息的时刻,仰望外部世界,那极大的陌生和惊讶阵阵袭来的时刻,才有可能捕捉到什么,才有深深的感悟,才有非凡的发现。这种状态能够支持和滋养他饱满的诗情,给予他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舍此,便没有任何大激动,人的激动。

【答案】

(1)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的耕作图长久地吸引了作者,他认为托尔斯泰与土地须叟不可分离的关系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2)揭示文学创作与体验生活的关系,批判当下纤弱、虚假、远离生活的创作风气。

(3)耕作能给予我们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

(4)高度礼赞了托尔斯泰生命不止、追求不息的创造精神。对他的写作态度和方式表示赞美。

例如《一座村庄的消失》:

①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但在我眼中,这座村庄只属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而无可挽回的消失。

……

⑨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的,如果有,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坚硬平坦的水泥路面覆盖了一个曾经的村庄,其实,消失的只是一个关于村庄的记忆。或者说,村庄成长为一座城市。今天,正在消失的村庄是一座城市的昨天吗?

作者对消失的村庄及其生活环境和习俗,是充满怀旧情绪的,对于村庄发展为繁盛热闹的集镇或城市又是充满期待的。

二、从文章关键点入手 ...

1、关注文章标题

一般来说,标题可表明写作对象、写作范围、写作方式,也能暗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倾向,它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同时也为我们解答相关题目提供了依据。

《阳关古道苍凉美》,标题直接道出作者对阳关古道的情感倾向,那就是具有“苍凉美”,当然具体是怎样的一种“苍凉美”,就要看全文内容了。《彩色的荒漠》,从标题完全可以看出作者写作对象和情感倾向,作者写的是荒漠,并冠之以“绿色”,那就是赞美荒漠中的某种现象。

2、关注文章首尾段

文章首尾段是文章总起和关合的段落,顺应文章起承转合的需要,文章首尾段对切入与彰显主旨往往承担着特殊的任务。一般说来,起就是引出话题、铺垫下文、开宗明义、设置悬念、奠定基调,合就是呼应开头、卒章显志、总领上文、升华主题、强化感情。所以阅读文章时,关注首尾段对于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往往有重要的意义。

2007年江西卷《泰山很大》在结尾时说:“同时我也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微小,我们平常,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这是我在泰山受到的一次教育。从某个意义上说,泰山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的价值。”联系全文,这一段话的是说无论是文人、帝王还是游客,泰山都照出了他们各自的不同。从杜甫、李白等人描写泰山的诗文中,照出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才情、风格和气质;从秦皇、汉武的封禅行为,照出了他们人格夸大的一面和虚弱的一面;从作者再次登临泰山,照出了他的偏激和最终安于微小和平常。这正是本文主旨。

再如《大河家》《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木车的激情》都在结尾明确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再如《庄周的燕子》开头提到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有人去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庄子看出燕子的大智慧,通过对生活...

的思考、对生活的感知,在寻常小动物身上表现出深刻的甚至惊心动魄的意蕴来。

再如《天目山》“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其实不全是为了树,

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②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已经让我们知道本文的侧重点应是对人的描写、叙述之上,答题时围绕主旨去答即可。

因此,通过关注首尾段,或提炼其中的关键词句,或概括其大意,再联系全文信息丰富其具体内涵,文章主旨的寻找也就不会太难了。

三、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 .......

文章的结构层次总是按作者的行文思路安排的,而作者的行文思路又是为一定的主旨服务的。因此把文章的各部分层次区分出来,把各部分的大意概括出来,然后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就能发现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

例如《阳关古道苍凉美》第16 题“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其答案为:(1)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2)昔日林草丰美的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3)古人对生离死别的感慨,道尽人间沧桑,凄凉悲惋。

这其实就是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对“苍凉美”的理解,需要在文中分层寻找。答案要包含这样几层:路途所见,阳关古城所见,哲学家与诗人的感慨。然后寻找关键词“荒凉”“凄冷”“清冷”“凄凉悲惋”即可得出答案。

各层大意概括方法主要有:(1) 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2) 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 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四、关注标志性语言

在文章的主体中间部分,作者在行文时,会有一定的思维脉络和情感线索,那些分散的关键词句、不连贯的抒情议论语句,我们称之为标志性语言,这些标志性语言会流露出作者的感情倾向和观点态度,把这些分散的标志性语言根据文意有机地组合起来就可能发现文章的主旨。

文章标志性的语言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反复出现的词句、议论抒情语句、段落首尾的

中心句或关键句、段落中富含哲理或意蕴深刻的语句、段落之间的过渡句等等。在阅读时只要把这些语句根据文意按顺序有机地组合起来,自然就抓住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长城》,文中多次出现作者直接抒情议论的语句:“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愿意接受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很显然,这些语句流露出作者对长城历史的沉痛反思,也表现了作者对长城开放现实的无比自豪和自信。作者旨在通过长城的封闭与开放,表现中华文化的兴衰历程。 《总想为你唱支歌》的这些语句“茂密的枝叶在倒下的躯体上依然生长得非常美丽,每一片叶子在阳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莹发光的绿宝石。…………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浩输沙漠所包围…………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这些语句分别描述了左公柳和民勤人旺盛的生命力,恶劣的环境,不屈的斗志。透过这些话,不畏困难,敢于向命运抗争的“左公柳”和

“民勤人”两个形象便牢牢地嵌入我们的脑海中了。

由此可见,解读文本时,标志性的语言对把握文章主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从分析散文类型入手 ....

1、叙事散文

叙事类散文指以记人叙事作为散文写作的主要表现题材或者说叙事本身就是写作目的的散文。

它通常是通过一个或几个事件,来表达作者独特的心灵感悟,或体现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反思。文章的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如《耕作的诗人》,全文以“耕作的诗人”——托尔斯泰为中心,分别从他的作品内容表达出他对农人的深厚感情和与土地的紧密结合;他的人生经历越来越离不开土地;他将日常的劳作与写作结合起来的创作观来表达作者对托尔斯泰的高度评价。同时,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这种创作观的态度: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日常的劳作与写作不能绝然分开。

如《庄子的翅膀》通过自身与庄子的对比,

展现了作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状态,既表达了对庄子思想的崇敬,又传达出对理想人生状态的强烈渴望。

2、写景状物类散文

作者往往通过对特定景和物的描绘,表达作者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作品的主旨往往隐含在所写的景或物中。通过分析景或物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

如《司马祠》

“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

在叙述司马祠建筑“有形的部分”同时,也负载着“无形的内容”,即对司马迁人格的赞赏与崇敬。

再如《彩色的荒漠》,作者通过描写环境恶劣、色彩单调的戈壁滩,为下文写石油工人充满热情地奋战在大西北戈壁滩作铺垫,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输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赞扬了石油工人在恶劣的环境下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表

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3、咏物类散文

联系手法---托物言志。

如《庄周的燕子》从表现手法看,以“庄周的燕子”为题,是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的手法。第一,本文记叙描写了燕子把巢及卵放在人类的屋檐下,又落在人类够不着的树枝上,住几个月就搬走等生活习性,告诉读者燕子是怎样小心地在人类的生活领域求生存的;第二,让读者从平凡熟视的现象中,洞察和捕捉了纷纭复杂的世态人情。第三,通过燕子的生存之道,让读者认识到做人的真谛,归结出处世的智慧:亲而不亵,近而不狎,保持自由与尊严。

4、议论、哲理类散文

通过作者娓娓的叙述,探究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本质的道理,理解文中描述事物的象征点,分析作者思维运动轨迹或作者联想到的事物,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如《记住回家的路》:作者从陌生的城市随便走走要不忘记归途联想到人生外出闯荡不忘“回家的路”,由家的归途联想到心灵的归途,从而表达出在纷争与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坚守自我的主题思想。

如《庄子的草帽》,作者根据人们耳熟能详的“濠梁观鱼”、“庄周梦蝶”这两个典故,将自己对庄子思想价值的感悟以及对后人膜拜庄子思想的因袭习性的认识,寄托在“蒲草帽”这一民间乡野的惯常意象中,形象地表达了他对生活本真貌、思想原生态的冷峻反思。庄子留下的“只言片语的对话和杂感”被抬高为“神圣的经典”,庄子本身也被“圣哲”化;而其平民的、本质的、原始的一面却被遮蔽和遗漏了:这正是一种堪忧的变异!“蒲草帽”,作为乡野悠闲散淡人生方式的隐喻(或象征),作为民间原始思想“孵化器”的隐喻,构成了本文的张力。

如《庄周的燕子》从主旨表现看,本文以“庄周的燕子”为题,含蓄形象,深入浅出。第一,文章要表现的主旨是人在社会交往中如何保持自由与尊严,作者不直接作抽象的哲学说教,中心却放在燕子的生存之道上,含蓄;第二,处世的哲学本身是抽象的,而燕子的表现是具体形象的,说理变得形象化,读者更易于理解,有深入浅出的效果。

六、从分析文章写作背景入手 ......

关注写作背景,关注必要的注释及写作时

间,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全面理解文章的主旨。

例如《面包》通过妻子和丈夫不同的动作和心理,揭示了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时代,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并无私奉献,才能度过困境。 再如《大地的引力》虽然文章中提到鲁迅“向上的精神”,但如果关注到文尾“1997年”写作时间的提醒的话,就会明白文章并不是局限在某一人身上。加上尾段“不幸的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他们都是杰出的人,难能可贵的人;是一些在这个时代里最为需要的生命、声音、思想、精神--可是他们都化为一缕轻烟飘去了,终于将自己的梦想汇入了高空云层。在梦想里他们是展翅飞翔的雄鹰--可是有谁知道这个时代里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永久的悲悼呢?”的阐述,就会走出“鲁迅的误区”。

注意这些方面不能割裂,可以综合考虑。

【巩固训练】

1、《鲁山,在齐之山》仔细阅读文本,思考: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本文以游记的形式,通过对鲁山真

实,安静等特点的描写,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与淡泊人生的追求。

2、《草木人生》

(1)从全文看,文章为何取名为

答案:一是影片《莱昂》中那盆花,在无言的状态下默默地生长,自由自在.二是富有象征意味:人生如同草木的一生,默默地生存,喜乐,荣枯,冷暖,福祸无人问津,快乐而自足.三是作者对本色人生的向往.

(2)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莱昂的

答案:一是线索,起到推动情节的作用,莱昂的那盆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二是那盆花是一个细节,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三是具有展现主题,表现主旨的作用;四是那盆花是一种象征,是人们生活状态及人物命运的象征.

本文由(www.wenku1.com)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zuowenticai/45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