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素材 / 范文 /

【www.zgpaoc.com--范文】

【摘要】“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着来自于学校、家长和社会多方面的压力,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不良心理;人际关系;中职生;心理健康
Medium occupation school students adverse psychological analysis

Zhang Hongxun

【Abstract】"The teacher must be psychologist" is the modern education to teacher"s new reques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requires the teacher" is not only the human culture transmission, must be the student mental health shaper, is the student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vindicat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udents are in the important period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long with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the expansion of social backgrounds and ways of thinking changes, especially in the face of social competition, they are learning, life interpersonal careers and self consciousness exists from the school, parents and social aspects of the pressure, can produce a variety of variety of mental confusion or mental problems, affecting their healthy growth.

【Keywords】Adverse psychologic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一个严峻的课题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应该有知识、有特长,还应该是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举止受人欢迎的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十六七岁的职业学校学生,处于心理断乳起的后期。他们中不少人存在着心理压力重、焦虑、依赖、不合群、自卑、孤僻、把学习视为苦恼等心理障碍现象。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往往把学生不良心理显示出来的各种表现看作是思想问题或态度问题,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被动。现以我校学生为例就此问题做一分析,以期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1 造成职业学校学生不良心理的原因
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之所以大量存在,并不是偶然的,他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作用于个体的结果。尤其值得重视的是社会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哈内认为:许多心理变态是由于对环境不良适应而引起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竞争机制的导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心理活动较之以前更活跃、更复杂。大量的新的社会刺激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威胁越来越大,对职业学校学生也是如此。
1.1 精神压力大。
与普通中学学生相比,职业学校学生面临挑战更多。社会不看重他们:职业教育尽管发展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了,在某些人的眼光中,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四类苗,是次品。毕业后就业压力:每个人都想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面对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面对以前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在校生颇有兔死狐悲之感,他们害怕自己找不到工作而失业。整个社会节奏加快,生存成本大幅提高,也迫使他们加快步伐。许多学生尤其是上进心强、对社会敏感的学生,他们今天学经济知识,明天学礼仪知识,后天学法律知识……最后什么都会点皮毛,什么都不精,而心理负担却越来越重。
1.2 校园文化氛围中的消极影响。
一是人际关系失调。职业学校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学生在咨询中向教师倾述:“我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朋友关系”。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音乐”,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到最后“没有人愿和我一起做操”。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关系。在学校里学生的人际关系失调包括师生之间人际关系失调和学生之间人际关系失调。不可否认,广大教师都深深爱着自己的学生,往往有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动机是好的,但在教育和教学活动过程中,部分老师有违反教育规律的行为,没有调查研究就轻易给学生下结论,如:你怎么连这样的题目都不会做?你怎么屡教不改?你这个人,没治了。由于学生表现不好而长期不给好脸色看,平时语言粗暴、简单。凡此种种都可能给学生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失调,往往是由于自卑、炫耀等心理造成的。
二是学校生活单调。尽管职业学校已做了大量工作,尽了最大的努力,搞了许多活动,但目前职业学校管理上往往采取“管、卡、压”的方式,从早晨6点多起床开始管到晚上熄灯以后,老怕学生出什么状况。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喜动好玩,情感热烈,单调的生活回使人压抑、烦躁、兴趣低下。
1.3 社会环境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少年儿童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青少年是电子游戏厅里实际消费的群体,尤为严重是社会上的一些影视公共场所,为了追求票房价值,经常播放凶杀,淫秽等影视片,不少青少年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也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1.4 个体心理素质差。
在特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相当一部分人心理素质脆弱,以往生活中的依赖、顺利,在中考失败后产生严重挫折感,而使整个心态转向失望、自卑、心灰意冷、萎靡不振。

1.5 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败,考大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恢心丧气,“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1.6 早恋问题的困扰。
中职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职业学校这种现象也较突出,在我们的咨询中略占1/7,“总是想看到他”“我总想和他在一起”“我和他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甚至于“我爱上了我的语文老师”,由此感到“烦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开始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2 职业学校学生不良心理的存在表现
2.1 自卑感强,是非观念模糊。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较多,他们总感觉低人一等,从而自暴自弃。他因为是非观念模糊,同时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相当多职业学校学生的言行比较反常。例如,他们把违反纪律、打架斗殴当“勇敢”,把“哥们义气”当友谊,把挥霍浪费当“潇洒”,把向老师反映情况当“出卖朋友”等等。
2.2 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一些职业学校学生不能用正确的道德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一定的诱因下,由于意志薄弱,难以控制自己。如帮别人打架,在别人相邀下盗窃。可以说意志薄弱是制约职业学校学生前进的重大障碍。
2.3 情绪急躁,难以自控。自己的理智往往无法驾驭自己的情绪。顺利时春风得意,稍受挫折就心灰意冷。他们的情绪急躁不安,一旦被激怒,容易蛮干,不计后果。
2.4 求知欲弱,学习能力低。很多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其精力不在学习上,怕苦畏难,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差。
2.5 行为习惯不良。许多职业学校学生有各种各样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懒散、旷课、恶作剧、乱起哄、吸烟、撒谎、欺骗、偷摸、有意损坏公物、打架骂人等等。�
3 如何帮助职业学校学生克服不良心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1 提高全体教职员工自身的心理素质。
现代心理卫生认为,教育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比其他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育方法更为重要。因为教育者的不良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若教育者冷热无度,喜怒无常,就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困扰,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对于人格尚在形成过程中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其影响更深远。如果教师自身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这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要求有一支心理素质过硬的教育工作者队伍。为此职业学校必须大力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使学校里每个教育者心理健康,促使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多地从心理角度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时对有犀心理问题的学生予以咨询辅导。
3.2 帮助学生协调人际关系。
首先,加强学校与家长联系,协助家长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3.2.1 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
3.2.2 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2.3 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鼓励树立建功于国家和自立自强的观念意识,注意锻炼孩子的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坚强的品德,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障碍、曲折,让孩子去经历,增强其自信,磨炼其意志,培养其独立的人格。特别是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中培养孩子观察,记忆,分析,创造,审美的能力。
3.2.4 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当作私有“财产”,爱之则宠,恨之则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溺爱型和打骂型的教养方式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所以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以鼓励,这样孩子在被爱,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他也必然知道怎样去爱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3.2.5 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意见,要正确对待,既不要袒护孩子,也不能拳棒相加。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进行理想教育,不能给孩子灌输不健康的内容,如金钱至上,甚至对社会阴暗面当着孩子的面横加评论。
3.2.6 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其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不应该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相处的关系,为人师者讲究用语策略、态度诚恳、口吻平和,使学生感到即使批评他也是爱他。
再次,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摆脱自卑心理。让学生学会实事求是,解剖自己,有缺点就勇敢地承认,有优点更应该大胆肯定。学会愉快接受自己,避免产生自卑心理或不安全感。健康的交往是双方平等的,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保持自尊,这样就有希望走出自卑的误区,摆脱孤独之苦。
3.3 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文化氛围。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卫生必修课、选修课、讲座,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普及。职业学校应通过墙报、校刊、广播、网络等宣传,提高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机构。此外,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3.4 引导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
强壮的体魄不但能使我们有更高的学习效率,也是我们具备更好地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有助于抗住更大的精神压力。研究表明,每周坚持锻炼三次,每次运动达到一定的心率就可以维持健康的体魄。因此学校应引导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如跑步、做操、打篮球等。
3.5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同学的课余需要。
3.6 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书刊物,出售香烟及不合法药品,开放“三室一厅”等等。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 2002年版�
[2] 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抱歉!您关注的作品出自《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第12期。

该刊暂未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故无法提供全文下载。

读者请联系《读与写:教育教学刊》期刊社索取原文,期刊申请加入,请致电023-63111052咨询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sucai/75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