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www.zgpaoc.com--一年级作文】

摘 要: 在一年级的学生借助纽扣、糖果、手指等进行分解、合并练习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学具和教具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加减的思维训练,结合学生身边的数学生活,帮助学生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多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数的认识 加减法 数学意识 思维能力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学学习,已经对数学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知道了1到10的顺序,能比较物品的多少,能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根据图画、实物书写相关的数字。会根据图画的内容,对1到10中的一些数进行分解、合并。比如:看到两个苹果和两个苹果的图片,知道写出“2和2组成4”,或者将4个苹果分成“1个和3个”、“2个和2个”、“3个和1个”。但有些学生需要经常借助手指进行数的分解、合并,速度较慢。有极个别的学生无法对较大的数字进行分解、合并,必须借助实物(如纽扣、糖果、手指等进行分解、合并练习)。在这个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学具和教具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加减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方法,结合学生身边的数学实例巩固加减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生活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
2对简单的统计图要初步会看,掌握看图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多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四、教学难点
基数与序数的区别与联系。
五、教学片断与案例分析
1.数数教学片断
教学中,大屏幕显示一个透明的玻璃鱼缸,里面有4条小金鱼,小金鱼游来游去,学生看后特别喜欢,注意力被全部吸引过来,这时候动画视频中一个卡通小人手捧着2条小金鱼放到鱼缸中。
师:鱼缸里原来有几条金鱼呀?
生:(学生认真地数着)4条。
师:卡通小人手捧着几条小金鱼?
生:2条。
师:现在鱼缸里有几条小金鱼呀?
生:6条。
【教学案例分析1】
小学生看到什么都很好奇,针对这一点,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动态的画面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多媒体大屏幕呈现的图像色彩鲜艳,画面生动有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事都很专注,在活动中借助于多媒体将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把所要教学的内容转化成有趣的画面或视频,化抽象为生动,变无声为有声,动静结合,可以有效调动小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在所探究的情境中,从而产生求知欲。在本环节教学中,一是利用多媒体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小金鱼”教学情境。二是动画视频中卡通小人的形象,避免了教学的枯燥无味,大大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序数教学片断:小飞哥送信
师:主人委托小飞哥去一座动物小区送信,收信人的门牌号码都是一个算式的得数,标注在信封上(多媒体大屏幕上显示一座动物小区,小区有7座小别墅,小别墅上分别标记着2、3、4、5、7、8、9)。
师:现在讲台上有几个信封,请7个小朋友抽取其中的一个根据算式的结果送到相应的小别墅去。谁愿意当这些小飞哥来送信?
学生争先恐后,积极踊跃……
老师强调:小别墅7栋中的7,是指一共有7栋别墅,是确切的数值。而标记7号别墅的7,是第7栋,是序号。引导学生注意区分基数与序数的区别。比如我们第一列有5个同学,这里的5就是基数,是确确实实的5个同学。从前往后数,第5个同学站起来,这里的5就是单指第5个同学,是一个同学。
【教学案例分析2】
基数和序数的区别与联系是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老师通过多举例子突破这一难点。
3.加减法运算的含义教学片断
还以小金鱼的画面教学加减法的运算。大屏幕显示一个透明的玻璃鱼缸,里面有4条小金鱼,小金鱼游来游去,学生看后特别喜欢,注意力被全部吸引过来,这时候动画视频中一个卡通小人手捧着2条小金鱼放到鱼缸中。
师:鱼缸里原来有几条金鱼呀?
生:(学生认真地数着)4条。(老师板书4)
师:卡通小人手捧着几条小金鱼?
生:2条。(老师板书2)
师:现在鱼缸里有几条小金鱼呀?
生:6条。(老师板书4+2=6)
【教学案例分析3】
学生在基数认识的基础上,有了4和2的概念,再通过动画视频中一个卡通小人手捧着2条小金鱼放到鱼缸中这一动作,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加”就是“合起来的意思”。这要比枯燥的干巴巴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发散思维训练教学片断
运用多媒体播放这样一组画面:一条弯弯的小河旁是一望无际的草地,草地上有几头奶牛在悠闲地啃着嫩草。其中小河的左岸有3头奶牛,其中有1头黑色的,2头花色的;小河的右岸有4头奶牛,其中有2头白色的,2头黑色的。引导学生观看画面后,让学生试着编写应用题。可以提前把画面设置成动态的视频短片,然后引导学生编写了以下几种情形的应用题。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根据你的思路编写应用题。
生1:小河边有几头奶牛正在啃草吃,小河的左边有3头奶牛,小河的右边有4头奶牛,请问一共有几头奶牛?
生2:草地上有3头黑色的奶牛正在吃草,这时候又来了2头花色的奶牛,一会又过来了2头白色的奶牛,让我们算一算现在一共有多少头牛?
生3:草地上有7头奶牛,一会走了2头奶牛,请问还剩几头牛奶?
……
【教学案例分析4】
低年级的小学生思维发展一般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的,所以在小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利用图形、音像、动画等获取视觉和听觉信息,这些信息刺激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促进其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是开发智力再好不过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形象具体的视频图像信息效果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较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使学生思维变得越来越活跃,智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教学效果自然就更好。在以上教学环节中,学生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会使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肯定会越来越聪明。
参考文献:
[1]刘洪赏.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8).
[2]杨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教新报,2011,(29).
[3]李斌.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设计及其应用[J].辽宁教育,2007,(04).
[4]陈承伟,谢存德.开展数学实验培养探索精神[J].江西教育,2007,(08).
[5]陈永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探[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9,(05).

《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片段与案例分析

摘要:

在一年级的学生借助纽扣、糖果、手指等进行分解、合并练习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学具和教具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加减的思维训练,结合学生身边的数学生活,帮助学生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多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xiaoxuezuowen/43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