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体裁 / 写景 /

【www.zgpaoc.com--写景】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三游洞序(节选)
白居易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莹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作者是怎样详细描绘三游洞的景致的?
解析:描写景物,要突出景物特点,选取写作角度,或直接描写或采用修辞手法来状写。有的写景会从远近、高低、上下、内外等空间角度入手,做到层次分明。有的善于捕捉色彩,时常会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使所写之景具有绘画美。还有的会调动多种感官,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出发去写。这样写景就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状物就会形神毕现,使人如见其形。
答案: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描绘了三游洞的洞石、泉水,用一连串贴切的比喻描写怪石奇水,写出了险、惊、幻的洞内景致,使各种景观生动逼真,充满趣味。
【技法指津】
任何一篇山水游记,都离不开对某一风景多角度的描写。作者往往借助形象化的描写,激发读者对某一风景的赞美与向往之情。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如是说:“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舒卷;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皆文章也。”纵观古代的山水游记,它们大多包含以下技法:
一、粗线勾勒,工笔描摹
作者在山水游记中描写水光山色时,总是先紧扣景物特征,精心选择。然后从宏观上粗线勾勒,再从微观上工笔描摹,从而给读者留下从总体到局部乃至到景物细微处的全方位印象。
二、移步换形,一步一景
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而是一边走一边看,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变化,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出来,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出来。视点要随着叙述、说明的对象移换。移步换景一般以行踪为线索,这样可以展现不同景物的不同风貌神韵,给人一种动态美。
三、奇思妙构,意蕴丰厚
山水游记真正的写作目的一般不是仅仅展示景物的表象。写什么,作者是有讲究的。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常常奇思妙构,或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贴切地表现景物的生机与活力;或在山水景致中读到了自己的影子,为此借助虚实相生的手法,在生动、形象的描写,客观、具体的叙述,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的同时,进行巧妙的联想、真切的抒情、恰当的议论,将喜欢的景物浸染上自身的情感,借山水自然之美谈及生活之事,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这样,游记既突出了游记的主体――山水景致,又提升了文章境界,从而彰显、深化主旨,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四、灵活表达,景情融合
山水游记里,纯写景的文章很少,绝大多数文章是融合作者思想情感的,往往景为象,游为踪,感是魂;作者通过联想,使文章达到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相融的境界,从而体现出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复杂的内容决定了复杂的表达,在写山水游记时,作者往往会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灵活的表达方式,寄情于景,融情于景,或叙事或抒发情感。常见的手法就是写景抒情与议论,这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的是先写景抒情,后议论;有的是先议论,后写景抒情;有的是夹叙夹议,如此等等。我国古代优秀的游记散文以“山川之美”作为基本描写对象,创作往往不停留于对自然景物的单纯描摹,而是在简洁生动的写景过程中融入感情,或抒发感慨,或阐明道理,使作品既具有美景,又具有理趣,达到写景与写心互相交融的艺术境界。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河墅记
□戴名世
江北之山,蜿蜒磅礴,连亘数州,其奇伟秀丽绝特之区,皆在吾县。县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园林池沼之胜。出郭循山之麓,而西北之间,群山逶逦,溪水潆洄,其中有径焉,樵者之所往来。数折而入,行二三里,水之隈,山之奥,岩石之间,茂树之下,有屋数楹,是为潘氏之墅。余褰裳而入,清池��其前,高台峙其左,古木环其宅。于是升高而望,平畴苍莽,远山回台,风含松间,响起水上。噫!此羁穷之人,遁世远举之士,所以优游而自乐者也,而吾师木崖先生居之。
夫科目之贵久矣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艳羡之中于膏肓入于肺腑群然求出于是而未必有适于天下之用。其失者,未必其皆不才;其得者,未必其皆才也。上之人患之,于是博搜遍采,以及山林布衣之士,而士又有他途,捷得者往往至大官。先生名满天下三十年,亦尝与诸生屡试于有司。有司者,好恶与人殊,往往几得而复失。一旦弃去,专精覃思,尽究百家之书,为文章诗歌以传于世,世莫不知有先生。间者求贤之令屡下,士之得者多矣,而先生犹然山泽之癯,混迹于田夫野老,方且乐而终身。此岂徒然也哉?
小子怀遁世之思久矣,方浮沉世俗之中,未克遂意,过先生之墅而有慕焉,乃为记之。
(选自《桐城派名家文选》)
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郭循山之麓(沿着)
B.余褰裳而入(揭起)
C.捷得者往往至大官(战胜)
D.专精覃思,尽究百家之书(深广)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科目之贵久矣/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艳羡之中/于膏肓入于肺腑/群然求出/于是而未必有适于天下之用。
B.夫科目之贵久矣/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艳羡之/中于膏肓入/于肺腑群然求/出于是/而未必有适/于天下之用。
C.夫科目之贵久矣/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艳羡之中/于膏肓入/于肺腑群然求/出于是而未必有适/于天下之用。
D.夫科目之贵久矣/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艳羡之/中于膏肓/入于肺腑/群然求出于是/而未必有适于天下之用。
3.下列对文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楹:堂屋前部的柱子。
B.科目:唐代以科举取士,有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等名目,故称科目。
C.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D.小子:今用以昵称男性同辈之年轻者或晚辈。这里是学生、晚辈之意。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在写景上以山岩、古木、清池、高台,点染出一个不染嚣尘、离世远俗的隐者之居的环境,兼有古朴与清幽之趣。
B.文章第二自然段由描写潘木崖隐居场所的环境转而引出对科举制度的议论,指出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并对潘木崖的做法持否定态度。
C.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赞美河墅附近古朴、幽深、颇似世外桃源的环境,作者优游其间,顿觉风生水起,清幽宜人,因而深思邈远,乐而不知其处。
D.作者归隐山林、遁避世尘的愿望由来已久,当看到老师潘木崖的归隐之乐时,顿时无比歆羡并无比赞同。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羁穷之人,遁世远举之士,所以优游而自乐者也,而吾师木崖先生居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先生犹然山泽之癯,混迹于田夫野老,方且乐而终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阅读之写景手法[权威资料]doc下载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阅读之写景手法权威资料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阅读之写景手法【例题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三游洞序(节选)白居易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莹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作者是怎样详细描绘三游洞的景致的,解析:描写景物要突出景物特点选取写作角度或直接描写或采用修辞手法来状写。有的写景会从远近、高低、上下、内外等空间角度入手做到层次分明。有的善于捕捉色彩时常会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使所写之景具有绘画美。还有的会调动多种感官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出发去写。这样写景就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状物就会形神毕现使人如见其形。答案: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描绘了三游洞的洞石、泉水用一连串贴切的比喻描写怪石奇水写出了险、惊、幻的洞内景致使各种景观生动逼真充满趣味。【技法指津】任何一篇山水游记都离不开对某一风景多角度的描写。作者往往借助形象化的描写激发读者对某一风景的赞美与向往之情。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如是说:“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舒卷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皆文章也。”纵观古代的山水游记它们大多包含以下技法:一、粗线勾勒工笔描摹作者在山水游记中描写水光山色时总是先紧扣景物特征精心选择。然后从宏观上粗线勾勒再从微观上工笔描摹从而给读者留下从总体到局部乃至到景物细微处的全方位印象。二、移步换形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而是一边走一边看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变化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出来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出来。视点要随着叙述、说明的对象移换。移步换景一般以行踪为线索这样可以展现不同景物的不同风貌神韵给人一种动态美。三、奇思妙构意蕴丰厚山水游记真正的写作目的一般不是仅仅展示景物的表象。写什么作者是有讲究的。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常常奇思妙构或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贴切地表现景物的生机与活力或在山水景致中读到了自己的影子为此借助虚实相生的手法在生动、形象的描写客观、具体的叙述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的同时进行巧妙的联想、真切的抒情、恰当的议论将喜欢的景物浸染上自身的情感借山水自然之美谈及生活之事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这样游记既突出了游记的主体――山水景致又提升了文章境界从而彰显、深化主旨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四、灵活表达景情融合山水游记里纯写景的文章很少绝大多数文章是融合作者思想情感的往往景为象游为踪感是魂作者通过联想使文章达到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相融的境界从而体现出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复杂的内容决定了复杂的表达在写山水游记时作者往往会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灵活的表达方式寄情于景融情于景或叙事或抒发情感。常见的手法就是写景抒情与议论这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的是先写景抒情后议论有的是先议论后写景抒情有的是夹叙夹议如此等等。我国古代优秀的游记散文以“山川之美”作为基本描写对象创作往往不停留于对自然景物的单纯描摹而是在简洁生动的写景过程中融入感情或抒发感慨或阐明道理使作品既具有美景又具有理趣达到写景与写心互相交融的艺术境界。【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河墅记戴名世江北之山蜿蜒磅礴连亘数州其奇伟秀丽绝特之区皆在吾县。县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园林池沼之胜。出郭循山之麓而西北之间群山逶逦溪水潆洄其中有径焉樵者之所往来。数折而入行二三里水之隈山之奥岩石之间茂树之下有屋数楹是为潘氏之墅。余褰裳而入清池,,其前高台峙其左古木环其宅。于是升高而望平畴苍莽远山回台风含松间响起水上。噫~此羁穷之人遁世远举之士所以优游而自乐者也而吾师木崖先生居之。夫科目之贵久矣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艳羡之中于膏肓入于肺腑群然求出于是而未必有适于天下之用。其失者未必其皆不才其得者未必其皆才也。上之人患之于是博搜遍采以及山林布衣之士而士又有他途捷得者往往至大官。先生名满天下三十年亦尝与诸生屡试于有司。有司者好恶与人殊往往几得而复失。一旦弃去专精覃思尽究百家之书为文章诗歌以传于世世莫不知有先生。间者求贤之令屡下士之得者多矣而先生犹然山泽之癯混迹于田夫野老方且乐而终身。此岂徒然也哉,小子怀遁世之思久矣方浮沉世俗之中未克遂意过先生之墅而有慕焉乃为记之。(选自《桐城派名家文选》)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郭循山之麓(沿着)B余褰裳而入(揭起)C捷得者往往至大官(战胜)D专精覃思尽究百家之书(深广)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科目之贵久矣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艳羡之中于膏肓入于肺腑群然求出于是而未必有适于天下之用。B夫科目之贵久矣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艳羡之中于膏肓入于肺腑群然求出于是而未必有适于天下之用。C夫科目之贵久矣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艳羡之中于膏肓入于肺腑群然求出于是而未必有适于天下之用。D夫科目之贵久矣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艳羡之中于膏肓入于肺腑群然求出于是而未必有适于天下之用。下列对文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楹:堂屋前部的柱子。B科目:唐代以科举取士有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等名目故称科目。C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D小子:今用以昵称男性同辈之年轻者或晚辈。这里是学生、晚辈之意。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在写景上以山岩、古木、清池、高台点染出一个不染嚣尘、离世远俗的隐者之居的环境兼有古朴与清幽之趣。B文章第二自然段由描写潘木崖隐居场所的环境转而引出对科举制度的议论指出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并对潘木崖的做法持否定态度。C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赞美河墅附近古朴、幽深、颇似世外桃源的环境作者优游其间顿觉风生水起清幽宜人因而深思邈远乐而不知其处。D作者归隐山林、遁避世尘的愿望由来已久当看到老师潘木崖的归隐之乐时顿时无比歆羡并无比赞同。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羁穷之人遁世远举之士所以优游而自乐者也而吾师木崖先生居之。译文:()而先生犹然山泽之癯混迹于田夫野老方且乐而终身。译文:文档资料: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阅读之写景手法完整下载完整阅读全文下载全文阅读免费阅读及下载阅读相关文档:转变视角,让应用文“变废为宝”《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材分析基于网络阅卷系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的研究在说话能力的培养中放飞想象思维借力思维导图,提高英语语法复习效率捕捉错误,让课堂充满智慧让精彩的教学导入激增数学学习情趣找准学生深度参与课堂的关键点顺序而为习作教学的应然追求让核心问题为有序数学思维的培养助力浅议“导而弗牵”教学法谈学生策略意识的培养个性阅读偏离文本的现象分析与应对策略浅析写人记事类文章批注的有效策略浅谈高年级拓展性作业的设计故事作文打开儿童的习作之门多方讲评,评中悟“新”文本独特“语用”价值的探寻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提示]对不起,您的积分不足,您可通过获取更多积分!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zuowenticai/62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