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www.zgpaoc.com--四年级作文】

教学内容:小学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课文的重点句段和关键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观察景物、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海上日出的动态与静态美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观察景物,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海上日出的动态与静态美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语段,质疑入文
(大屏出示语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师: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先来读一句话,谁来读?
(学生读得流利但很平淡。)
师:你们觉得这句话该怎么读?
(学生自由练读,而后学生读得很有气势。)
师: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因为这句话说这是伟大的奇观,所以要读得有力量,有气势。
师:你们猜一猜作者用这句话来赞美什么。
生1:赞美大海。
生2:是来赞美高耸人云的山峰。
生3:作者是在赞美钱塘江大潮。
师:奇观是指奇特壮观,那到底是什么景色被作者如此赞美,并倾注于笔尖描写下来呢?看老师板书来揭示答案。(教师板书课题。)
师:齐读课题,知道答案了吗?
生:是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师:对呀!这就是巴金爷爷在海上看日出后写下的深刻感受,说海上日出是――(学生接读:伟大的奇观。)
师: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生:海上日出奇在哪呀?
师:看来大家问题都是围绕“奇观”而问,好,那我们就深入学习这篇课文,重点解读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教师随手在课题后点上“?”)
评析:人云:求学问需学问,该教学环节中教师步步引疑,学生步步质疑,未见其形,先闻其声,为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开了好头。
二、初读文,理清脉络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下面找6名同学读课文,检查一下大家读文情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错。
(6名学生都读得很流利。)
师:请同学们快速地略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课文写了作者早晨在海上看日出。
师(追问):你从课文的哪个语段中概括出这一内容的?
生:看课题就知道了。
师:嗯,很好,文题4个字2个词就写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日出一词是――(学生接:早晨,清晨。)海上是说看日出的――(学生接:地点。)对呀,这不就说了时间、地点、事件了吗,而人物是――(生接:巴金。)
师(补充):同学们我们能直呼作者巴金吗?
生(抢答):巴金爷爷。
师:是的,这是我们对已故著名老作家的尊重,其实课文第一自然段也能让我们快速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大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
生:课文主要写了早晨作者很早就起来,在船上看到日出的情景。
师:太好了,这两名同学一个是通过课题概括课文内容,一个是根据总起段来概括课文内容,这两种方法都很好。
评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能使学生准确无误、言简意赅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亦是一个难点,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学法的渗透,达到有法可循、教法无痕的效果。
师:要想知道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我们首先要弄清作者写了几种日出的景象。
生:是3种,一种是晴天时日出,一种是云薄时日出,一种是云很厚时的日出。
师(追问):你从哪些语句中得出这个答案的?
生: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说的就是天气晴好时。
师:“浅”字叠用,再用“很”加以强调,我们一下就感受到了天气的晴朗,万里无云。
生1:第四自然段开头说:“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写的是天上有白云的时候,云层很薄。
生2:“有时候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说明此时描写的是云很厚时的日出。
生3:老师,我认为可以把云薄、云厚时的日出都说成是有云时的日出。
师:大家认为这样可行吗?
(学生点头,认为可以,教师随即板书:天晴,有云。)
师:好,那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两种日出景象的呢?请你再次略读课文,在书上标记出来。
生:是2-5自然段。
师:由此,课文可以划分成几个意义段?
生:3个意义段,分别是第一段为第一部分,2-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六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师:划分得非常准确,由此判断这篇课文是典型的什么结构?
生齐答:“总-分-总”结构。
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划分意义段等活动,意在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落实了学段目标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和“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要求。
三、细读文,感受景奇
师:默读课文2、3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晴空日升的呢?
(学生在静静地默读课文,找答案。)
师:谁来说一说?
生: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
师:能找出表示时间的词,具体说明吗? 生:“转眼间”“出现一道红霞”――“过了一会”――“到了最后”。
师:他找得多准确呀!这正是作者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推移在观察日出,而后把自己的所见、所感按照观察的顺序描写下来,所以我们读起来也觉得文章顺畅,合乎情理。现在请同学们在书上相应句段处批注上“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3个小标题。
(师生共同验证3个标题的位置。)
师:我找一名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日出前的景色奇在哪?
师:谁来说一说?
生1:奇在景色变得非常快,文中说:天空还是一片浅蓝,转眼间就出现一道红霞,“转眼间”,速度非常快。
生2:我觉得从这句能体会到颜色的变化也快。
生3:我觉得由“天空浅蓝”到“出现红霞”到“红霞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感觉虽然没看到太阳,但能感觉到它正在升起,这也是“奇”的地方。
师:大家的意思是说,日出前景色奇在:一是天空颜色变化之快,二是景色变化之快,三是未见红日却从静态的红霞变色真切感受到动态的日升,这种动静的结合让我们体会到了日出前的景奇。
师:谁来读这两句话,让我们从你的声音中感受日出前的美景。
(两名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前两个句子。)
师:对于看日出的人来说,此时的心情是喜悦的,更是――(学生接:焦急、急切的)。所以文中说作者――(学生接: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唯恐一眨眼错过了太阳破云而出的场景。)
(大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出声读这些描写日出时、日出后的语句,你认为景色奇在哪?
(学生都在出声地认真读语句。)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看法?
生:老师我觉得写太阳露出小半边脸时“没有亮光”,到完全升起来时一下子就“发出夺目的亮光”这一景色让人感到奇特。
师:是光亮的奇特对吗?(生点头。)
生:我觉得日出时景色奇就奇在太阳一点一点升起的过程。
(该生绘声绘色地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
生:老师,其实这一句我还有没明白的地方。
师:说来听一听。
生:作者为什么说“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呢?
师:谁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作者是采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太阳升得慢。
生:这里“负”是背的意思,“纵”是跳的意思,就是说太阳升得慢,虽然日升就几分钟,可是因为作者当时心情焦急,也觉得升得慢。
生:我倒觉得太阳升得不仅慢,还有种升得吃力、艰难的感觉。
师:是的,作者就是要表达这样的情感,接着说此时景色奇在哪。
生:景色奇在:太阳升起后一刹间,太阳、亮光、云的变化一切都那么亮。
生:好的孩子们,让我们共同去领略那令人振奋的日出时刻。
(大屏幕播放日出的多媒体课件,教师配乐动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静静地听、看。)
师:孩子们,看到这壮观的日出过程,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海上日出真的太美了。
生1:颜色变化美。
生2:光亮变化美。
生3:太阳慢慢升起的过程美。
生4:太阳升起来了,大地上的一切都被照亮了,也是种美。
生5:我感到最美的是太阳升起时,无论是云,是天空颜色,还是海面颜色等,它们都在慢慢地跟着变化,还有太阳自身光亮的变化,这整个过程都很美,而且看见太阳升起心情很兴奋。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兴奋的心情来美美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有感情朗读本段。)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4、5自然段。
出示学习提示:找出最能体现有云(云薄、云厚)时日出景色奇特的语句,并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汇报?
生:“太阳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灿烂的亮光”这句体现了云薄时的景色奇。
师:能具体说说理由吗?
生:此时人们分不出哪是天,哪是水,还不奇吗?
师:用一个词语,奇就奇在此时是――(有学生接)水天一色。
(教师板书:水天一色。)
生:“太阳升起来,人们看不见它,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这一句能看出云厚时日出景色的奇。
师:一个“镶”字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云很厚,阳光穿不透,但可以从它的周围射出来,这样阳光就把黑云包在里面。
师:对呀!黑云可以遮住太阳,但挡不住太阳的光辉,这是何等的气魄呀!所以作者说――(出示: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光亮的了。”)师生齐读。
(教师板书:冲出重围。)
师:课文学到此,作者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它赞叹的是什么?
生:是说海上日出的景色太壮观了,赞叹的是这个。
生:因为海上日出这个自然景观非常罕见,非常宏伟壮观,所以他说是奇观,发出这样的赞叹。
评析:根据课标精神,教师引领学生在字、词、句、段、篇中畅游,读的是文字,感受的是情感,体会的是文章笔法的清新,震撼的是海上日出的壮阔气势,内化的是阅读学习的能力,达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引背景,情感升华
(出示巴金创作《海上日出》时社会背景资料,学生自由读。)
师:看完资料,结合课文,你能说说你此时的理解吗?
生:老师我懂了,“太阳”应该是作者心中的光明和希望。
师:是的,这份资料是作者创作《海上日出》的背景资料,是巴金爷爷在赴巴黎的船上看到海上日出时创作的,表面上是在赞叹海上日出的奇观,实则抒发了作者热爱光明、追求光明的情感,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教师擦掉板书上的“?”)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弄明白课一开始大家提出的问题了。请我们再大声齐读:海上日出是――(学生接:伟大的奇观。)
评析:创作背景的出示,使学生认知由表及里、由外向内深层次发展――由认识到赞美海上日出到作者是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使学生直抵作者内心,感受到作者是融情于物,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文泻笔端是寄托着作者的情韵,而本文情韵在于追求光明、奋发向上的精神。


《海上日出》教学纪实(一) | | 手机打开

手机客户端打开本文

【摘要】:正教学内容:小学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课文的重点句段和关键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观察景物、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3.让学生感受海上日出的动态与静态美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观察景物,按顺序描

【作者单位】
【关键词】句段;热爱生活;关键词语;课文内容;文章大意;同课异构;步引;板书课题;第一自然;第三自然;
【分类号】:G623.2
【正文快照】:

教学内容:小学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课文的重点句段和关键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观察景物、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3.让学生感受海上日出的动态与静态美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

(?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1本刊编辑部;[J];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04期
2冯硕蕾;[J];小学语文教学;1998年Z1期
3张经叶;[J];山东教育;1994年10期
4;[J];红领巾(高年级);2005年01期
5;[J];红领巾(低年级);2005年01期
6;[J];红领巾(低年级);2005年03期
7;[J];红领巾(低年级);2005年05期
8齐水同;[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9彭俊玉;[J];小学教学参考;1994年Z1期
10吕绍平;[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1杨敏;[N];中华新闻报;2003年
2北京 泡泡糖;[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0年
3张学斌;[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山西运城市盐湖区北城初中 郑优芳;[N];科学导报;2005年
5;[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赵培敏;[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宋建秀;[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赵 刚;[N];中国教师报;2004年
9唐云泉;[N];中国教师报;2004年
10林 溪;[N];中国教师报;2005年
1周静;[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马楠;[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许评;[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夏寒杨;[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xiaoxuezuowen/61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