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体裁 / 议论文 /

【www.zgpaoc.com--议论文】

议论文写作,必须破除“观点+例子”的简陋模式!
当有了明确的观点后,为自己的观点讲几条理由,应该朝哪些方面去思考?对此,教师要会教,学生要会写!这是语文课之本,然而当下的语文课这种树本教育是很弱的。我们在这里以现实的2015年唐山市一模试题为例来看学生的应考现状,并从操作层面予以分析如何加强改进,以求广大考生能悟本立本。
一、唐山市高考一模作文试题
及阅卷人评卷认知
2015年唐山市高考作文一模试题及阅卷参考立意如下:
阅读下面的图画和背景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背景材料:
青海学生周浩以省理科前五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他在北大学习感到“痛不欲生”,后来转入自己喜欢的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人人羡慕的高等学府退学转到名不见经传的技校,这件事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根据应试情况,就试题立意阅卷教师大体认知如下:
作文材料讲述的是周浩不上北大上技校的事,他摒弃了人人羡慕的北大,转入技师学院,完全出于他“喜欢”,技校更符合自己的兴趣,适合自己的特点。作文凡围绕正确对待“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立意行文,皆属符合题意。
材料内涵丰富,立意较多。考生可直接评论事件本身。也可生发开去,谈“人生之路我做主”“不为功利而活”“摒弃世俗观念,活出自我”;也可谈“不能只从兴趣爱好出发”“摒弃小我,担当责任”,等等。
二、考生应考典型例文及简要分析
走自己喜欢的路
@唐山市一考生
抛却世间言语,走自己喜欢的路,看沿途风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题记
材料中的周浩虽放弃了众人羡慕的高等学府,却走上了自己喜欢的道路。谁能说他错了?不论世间言语,他心中有道,走上自己喜欢的道,那便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走自己喜欢的路,成就恬淡人生。
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也曾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也曾为了生计出仕为官,做了彭泽县令,可是,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0多天就辞官回家,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于山水田园中寻找人生的乐趣,写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佳句,最终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走了自己喜欢的路,才有了恬淡的人生。
走自己喜欢的路,成就国学人生。
2013年刘丁宁以辽宁文科高考最高分被香港大学录取,可是新学期开学仅一个月,她为了追寻更纯粹的国学,放弃名校提供的全额奖学金,不顾家庭、学校等多方的阻挠,辞别香港大学,执意重回本溪市高级中学复读,开始对北京大学的追逐之旅。2014年高考,刘丁宁发挥出色,以666分的成绩再次获得辽宁文科最高分,考入了她梦想中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开始了她的国学人生。
她走了自己喜欢的路,才成了今天北大的一员。
走自己喜欢的路,成就微软帝国。
比尔・盖茨中学毕业后被哈佛大学录取,这也正是父母最大的心愿,但他读的却是自己不喜欢的法律专业,因此他对于自己的专业不是很用心,也不是老师所认为的好学生。一直以来,他都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计算机上,先后研发了许许多多的软件。在读到大三时,盖茨退学与好友保罗・艾伦共同创立了微软公司,开始了微软帝国的建立工程。二十多年后,他成为世界顶尖首富,个人资产近200亿美元!
他走了自己喜欢的路,才有了今天的微软。
为了心中的梦想,全力以赴,背水一战;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放弃“北大”,来到“技校”――一切都是为了心中的那个梦,那个自己想要的人生。
走自己喜欢的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简析:
这篇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走自己喜欢的路”,标题即观点。但是,这篇文章仅仅是比照试题材料对应举了三个例子。这是某些中学老师不厌其烦教学生的“大模式”。你再深追一步,这种“大模式”举例,还分古今中外。中学作文教学就教成这个样子。学生只会写这样的“观点+例子”的简陋议论文,不会说理,所以文章没有说服力。这样的文章充其量得38―40分而己矣!
其实应该指出,所举三个例子中陶渊明的例子与观点并不相和谐。他辞官归隐并非是他喜欢的事,他的归隐是当时的官场容不得他,他是被迫归隐的。不闻其诗云:“猛志固常在”也?不晓其文《桃花源记》也?两相联系,可见他是有心于世间建立一种美好的生活,只是现实中他无力为之。
结尾引海子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题记”重复,老调重弹,与本文已无多少关联,纯属无话凑话。
三、标准的应试学步车例文
下面请读有关此题的标准应试样文:
善于创造新的自我――谈周浩转学中的人生智慧
@徐 江
北京大学学子周浩由北大转至一所不为人熟知的技师学院学习,对此我不想说那些人人都说的话:“活出自我”“我的人生我做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等口号式的观点,我想尽量从周浩转学事件有限信息中悟得一点儿人生智慧,向人家周浩学一学,在认识“怎样做”上下功夫。
很明显,周浩转学欲望的产生是缘自于对自身学习这一客观存在的清醒认知。当他对在北京大学学习感到“痛不欲生”时,他果断地做出了改变的决定,找到了自己所喜欢的学校,并成功地实现了改变。
我们从周浩的选择中可以悟得这样的经验:善于充分利用自己现实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青海省理科前5名与北京大学学藉,重新寻找符合自己追求的目标,把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别的没有时间多谈,只说一点,周浩选择与北京大学在教育界地位有较大差距且为自己喜爱的学校,实现改善自己当下存在欠缺的现状,这一做法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不是自己喜欢的理想学校,自不必说。为什么还要强调所选学校地位及影响必大大低于北京大学呢?比如,清华大学、中国科大、浙江大学,即便他周浩喜欢得发疯,但对改变现状没有意义。原因很简单,有关部门批准把关比较严,对方也不轻易接收。而差距大的学校之所以能接受周浩,不仅从为国家培养人才角度看有益,而且接受周浩这件事本身也会给学校带来巨大影响,提高知名度――“××学校是北京大学学子重筑人生之路的首选学校”,这是多么有含金量的广告词!周浩的转学,无疑是××学校以这种方式和北京大学联系起来,这是转学欲望变成现实的重要条件。周浩充分利用了这一条件,把主观的“喜欢“与客观上“实现喜欢”统一起来。 很显然,周浩勇于求变的行动是有理性依据的。他对自己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和“树挪死,人挪活”以及“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这些极其朴素的求变哲学在周浩身上得到充分体现。这里需特别辨析周浩眼中的“高”与“低”的价值判断,他不以学校名声高为高,而是以有益于实现自我价值助力高为高。正如法国哲学家萨特所说,人的自我选择是――“不仅说他是自己认为的那样,而且也是他愿意成为的那样。”为此,他会做他所能做的一切事情。鲁迅先生曾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可敬的。对周浩所为,作为当下的青年学生,我们应该视为一种很正面的任性。
追求行动的高效应,周浩胸有算计。是呀,不鸣则已,一鸣则惊人。他做得对不对,好不好?从实用角度论,为时尚早,因为他还没有完成学业。但仅从试题提供的这一小点儿信息――“引发了广泛争论”――来看,他已经为自己储蓄了巨大的广告能量,社会知名度大也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应该说,他在完成转学前对此会有一定的估测。他要比那些“坚守”北京大学的人从北京大学所获取的要多许多。虽然他离开了北京大学,但北京大学明亮的光环会跟他一辈子,罩着他。“他是为追求自我的高境界而敢于舍弃北大的周浩”――人们永远如是评论他!
有哲人说“欲望是存在的欠缺”。人,没有固定的自我。存在的现状总是有新的欠缺出现,因而会不断产生新的欲望。但我们要像周浩这样,不但有勇气,还要有智慧,善于创造新的自我。
四、徐江应试学步车例文评析
读者已读过唐山市2015年高考作文一模试题以及阅卷立意参考,也读过了徐江为中学语文老师及应考学生所写的学步车例文。下面剖析这篇例文写作思维过程,看一看上述例文当中的应试经验,供中学生读者思考。
1.立意务实且新颖之示范。
我们从唐山市2015年一模作文“周浩转学话题”阅卷立意参考中,可以看到一般考生立意思考大都是由正确看待自己的兴趣、特点、爱好而进一步引申出“活出自我”“做好自己”“人生的路我做主”“做自己喜欢的事”之类的观点。
这些观点总体上说,是可以的。当然,这里面也有过于强调自我之嫌,比如“做自己喜欢的事”,从生存层面讲就是很困难的事,因为世界并非为你而存在。很显然,这些观点也有很大的空谈倾向,是当下青年人的时尚话语。其实,单纯强调青年人这种比较“潮”、比较“酷”的一种天真的理想,从消极层面讲还有激发青年人某方面盲目行动的幻想。
所以,我们认为应试立意要讲究务实,不只是燃起青年人追求自我价值之火,而是要思考周浩是“怎样”实现了自己初步的追求。不是对“周浩转学”事件认作知性判断――追求自我,而是着眼看人家追求过程中所体现的人生智慧,从而作为自己追求自我的借鉴。
上述学步车例文的思维与考生的“大众思维”区别点是什么?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朝一个方向去思考,但是,这篇学步车例文与大众考生对事情关注兴趣点不同。考生“大众思维”关注的是终点――“实现了自我”“自己的事自己做了主”。学步车例文的思维关注点是在考生“大众思维”点的前面,关注“周浩转学”在路上,在过程中,“怎样”完满地走向事情的终点。
这里,我们要树立一个非常明确的理念――把试题当作现实生活给我们出的实际问题,要思考,要判断,要行动。考卷不是纸上空谈兵,而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预案、决策。“当我遭遇类似周浩的难题怎么办”,所以写出关注周浩转学过程的行动智慧。这样写,既务实,又脱俗。
2.要学习怎样分析“周浩转学”事件中的人生智慧。
周浩必须要对自己的生存现状做出改变。有哲人说“欲望是存在的欠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当一个人有某种欲望产生的时候,是他自己的存在现状有某种不足而导致的。周浩产生离开北大寻求新的求学之所,是他不适应北大的学习现状,使他有“痛不欲生”之感。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解决这个现状,尤其找到新的自己喜欢的求学之所并能达成自己的愿望。特别是“喜欢”与“实现‘喜欢’”,又尤其是“实现”,这里就有人生的智慧来研究,尽管试题给出的信息是很少的,但也有可琢磨的东西,更何况是考试必须面对的问题呢?
可以告诉中学老师和中学生读者,在考场上知道如何分析“周浩转学”这件事情,就是一个老师会教、一个学生在关键时刻会生存的智慧。一般老师不会教,一般中学生面临这样的话题不会处理,他们的生存智慧就很差了。
那么,从哪些方面去想呢?学步车例文指出了三个大方向。其实,就周浩转学情况,我们可以思考三个问题:一、周浩的行动有何初步成功?二、他为什么能够成功?三、他的行为符合哪些公认理据?由此可总结出如下分析问题的“思维三方向”。
第一方向是“相符说”。
所谓“相符说”,就是看事情本身与其当下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相和谐。
他周浩必须转学,因为他已“痛不欲生”,下一步就是寻找自己喜欢且能转成的学校,这就是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在这方面,应该看到周浩自己的决策及行动能力。特别是对自身具备的优势条件的利用,说一句大实话,绝大多数中学老师及考生很少有人从北京大学与技师学院的阶位差去具体分析周浩成功的原因,很少想到试题所给的一个被人忽略的条件,仅仅8个字――“青海省理科前五名”(准确地说应该是“第五名”)――这很重要,因为这是他被技师学院看好的条件之一。请各位老师及考生想一想,能在试卷中使用这一条件分析问题者有几人呢?这不仅是写文章的问题,首先是处事思维及能力的问题,是每一个人走向人生独立之路做事要有的第一思维,即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去达成自己目的。
然而为什么这么多的中学老师和考生都想不到去分析周浩处事智慧,更不能从周浩利用自身优势去实现自身现状的改变去分析问题呢?其原因就是缺少“做事”意识。只有拥有“做事”意识,才能想到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相和谐的分析。 第二方向是“相融说”。
所谓“相融说”,就是看事情本身与相关方面人们公认的理论、原则是否融贯一致。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工具论》中的话来说,就是和“那些被一切人或多数人或贤哲们,即被全体或多数或其中最负盛名的贤哲们所公认的意见”融贯一致。
周浩转学求变的行动,显然与国人通俗的、公认的处事格言相一致,与法国哲学家萨特的主张相一致。在这里,萨特的话一般教师、一般学生是不知道的。但国人那些格言可以说是广泛流传的,我们应该学会用这些“公认的意见”为周浩作解释、作辩护,它标志着我们对周浩的认同是理性的,而不是任性的。
其实,一个人的行动本来就应该有充分的理性理据。坚持行动与相关公认理论的一致,或者说有明确的理论作指导,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维的芦苇”,其中就包含以明确而正确的理论为准绳,为指南针。
第三方向是“实用说”。
所谓“实用说”,就是指事情本身对自己和社会都有正面的效用。还是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它或者引人选择和避免,或者引人得到真理和知识,或是它本身就能解决问题,或是有助于解决其他某个问题。”
周浩转学成功这件事利己、利技师学院,对北京大学无损。至少,从当下看解决了他自己的精神痛苦,同时也收到巨大的人气效用。由于这两个问题带来的积极影响,他在自身发展乃至对社会的贡献上也值得期待。
需要指出,这三个方向构成分析事情的系统,它们是统一的,互相依存的,不能孤立地强调某一方。以“周浩转学”为话题引申出“做自己喜欢的”之类的观点,它必须建立在与客观现实相和谐,有充足的理论根据,对自己和社会有正面的影响基础之上。且不谈脱离“三说”,就是缺“一说”也行不通。比如,只符合自己利益,只追求自己“适合”,而对他人不利,那就是与客观现实“不符合”,必然也背离相关方面“公认的意见”,这样极端任性的人大多会失败的。
以上“三说”应该被视为“做人做事做文章”辩证统一的原则中的三原则――准确地认识客观现实存在,以正确的理论作指导,追求积极的实际效益。
就以前边考生所写《走自己喜欢的路》之文章,其所谓“自己喜欢的”也必须与“三说”接轨。比如比尔・盖茨的发明创造岂止是他自己喜欢?取得那样的成就归根到底不仅仅是他自己喜欢,而是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高考议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训练》 www.wenku1.com

高考议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训练

教学博苑

07-09 0550

高考议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训练 厦门一中钟斌

思维是议论文的生命,议论文从审题、立论、谋篇、布局、结尾,以及整个行文中,处处都要运用思维方法。好的议论文应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思维的宽度,中档的议论文有思维的线性发展而缺乏开阔感和灵动感,下等的议论文思维没有延伸或者断裂为几个片段。

在议论文“三要素”中,这些年来,论点和论据问题已经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议论文如何在“论证”过程演绎推进,一线的师生对这个问题仍重视不够。具体体现就是:一篇800多字的文章,基本就在一个层面上展开讨论,这种“同层面绕来绕去”的情况实际是受前几年“文化散文”的影响。正如孙绍振老师批评的那样:“好像议论文就是先有一个论点,然后铺开三个例子,四个故事,五个名言,最后得出结论,证明论点。”

把随意一篇满分作文的某两个中间段对调位置,读起来居然还是“通顺”的——— 因为缺乏逻辑,所以无所谓层次、无所谓结构——— 这也是现在中学生写议论文最可怕的恶俗习惯,甚至每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这种问题也屡见不鲜。可把它称为无逻辑无层次无灵魂的高考议论文。

实例分析 主体论述没有拓展和演进

1.无层次(主体论述只有一个层面)

请看 《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北京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的中间主体部分: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虽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的细雨,他是朝廷的闲花„„

胸纳幽兰,神容主若。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虽出身显赫却博古通今„„他忧郁而终,短短31载,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人的诗词。这滴细雨,这片闲花,发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灵。

萧红,近代最伟大的女作家,却饱受了人世间的一切悲苦——— 亲人逝世,家族歧视,爱人背叛,恩师离去,穷困潦倒„„这片闲花,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

这就是典型的一个论点三个例子,三个事例除了有时间先后之分,内在并无逻辑的先后,此文实际并没有有效地论证。

2.伪层次(看似有几个层次,但没有拓展和演进)

请看湖南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中间主体部分:

诗意地生活,世事烦扰不再。

泰戈尔说过,死之烙印将生命本真烙在生之硬币上,使它去购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惟有诗意地生活,才能清明淡然地看待纷争的世界,让烦扰不再。

千舸过尽,一片汪洋,采石矶孤独地清点倒影,浊浪便是一杯煮过的酒,李白这一喝„„

诗意地生活,生之价值彰显。

康德说„„

穿越庄周梦蝶的翩跹„„

书破万卷的杜甫,选择了诗意的生活,于是„„

似乎是从不同角度来证明论点,各个分论点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甚至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层面。这在一些“并列式”议论文的考场作文中问题特别严重。真正有逻辑性的“并列式”议论文在本论部分,它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并列式的分层论证的特点是,论证的层次作横向展开,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也就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

高考满分作文尚且如此,普通考生作文犯此类毛病就可想而知。 说理要一步一层抽丝剥茧

怎样的议论文才算得上有逻辑思维?怎样的论证才是有效论证?

议论文就要看论者如何论证。论点是靠论证‘辩’出来‘逼’出来的„„议论文要深入,就要有议论的层次性„„论证是一环扣一环的工作。第一论点为第二论点服务,以此类推。论证就是主动寻求漏洞与不足,利用漏洞或不足为弹跳点,跃入下一个层次。

讲究议论文的思辨性,就是使论证分析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逻辑,而不沦为文字游戏,堕为诡辩。因为议论文是“讲理”的,“讲理”要一步步,一层层,甚至“抽丝剥茧”。没有层次感的论证是无效论证,是“蛮不讲理”论证,是不以理服人的观点强加。

这里,给考生推荐几种能体现论证思维逻辑的有层次感的议论文结构模式:

1.材料作文:“引、析、提、联、结”论证结构。

“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析”:分析材料,突出感点。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

“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

“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

2.“立论、入据、结承、迭据、归纳”论证结构。

立论。在文章开篇首先明确提出论点,也可以说明论证的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通过简单引述,提出论点。

入据。在提出论点后,第一次进入用论据阐述。

结承。在第二步阐述论据的基础上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其具有的一般意义进行小结。随之联系现实生活,对论点加以阐述,为下一步论证做准备。 迭据。在上文小结承之后,再次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论据进行论证。这些论据与第二步中的历史论据形成推进和迭加的关系,故称之为“迭据”。 归纳。以进一步揭示论点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全文加以总结。

3.层进式结构:包括“是什么”,即提出观点;“为什么”,即分析原因;“怎么办”,即提出对策、分析对策、论证对策。递进式的分层论证,其特点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揭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其作用是分析透彻,说理深刻。

4.对照式结构:主体部分有正反对比,有折补充。采用这种结构模式的议论文可使文章文体特征分明,篇章结构严谨。议论文表达的思辨性,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问题(话题)进行剖析。剖析就是把思辨的过程和思辨的要点符合逻辑顺序表达出来。议论文“以理服人,以理取胜”的实质就是议论的层次,议论的层次实质就是议论的推理逻辑性强,层次感彰显议论文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议论文写作的灵魂,只有推理逻辑性强的议论文才能在高考中获得高分。

本文由(www.wenku1.com)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zuowenticai/65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