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体裁 / 想象 /

【www.zgpaoc.com--想象】

摘要:在现代的校园生活中,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设有特色的且为自己所喜爱的文化环境。本文阐述了了怎样进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从而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情感文化的场所,进而优化班集体,优化学校教育。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
一、什么是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班级文化是开发学生潜能的软环境。
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班主任无疑是乐团的指挥,是师生关系中的主导,因此,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思想方式,表率作用对班级文化建设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真诚、接受、理解是建设班级的条件和保证
真诚,是人格特征的核心部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应始终把“真诚”“信任”放在第一位,表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真诚,出现在学生后面的是信任,包括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给学生自然真诚地感受,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接受”,“理解”是在“真诚”之后的两个重要行动准则。“接受”就是要敞开自己的心灵,以大海般的胸怀去接纳学生做的事情和吐出来的语言。理解是广义的概念,它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理解,也包括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最高的境界是彼此在灵魂上得到安慰,共同拥有一片相近或相同的“精神家园”。
在班级中,如果有这样的精神家园,学生就会把老师和同学当做真正的成长伙伴和共勉的朋友,彼此的“隐私”才可以向对方倾吐;如果有这样的精神家园,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才可能由班主任的“主动”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如果有这样的精神家园,学生就可以从班主任那里获得认知的方向、情感的方向,行动的方向,那么学生对班主任就有了信任感,同时班主任就融进了班级文化之中,因此就有了适时引导教育的机会。
三、爱心是班级情感文化建设的基础。
情感文化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将学生的情感发展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情感文化的场所,而“爱心”的培养则是班级情感文化建设的基础。班主任和学生是构建班级情感文化的缔造者。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班主任要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母亲般的温念,并产生热爱教师的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情感氛围。其次,班主任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童言无忌”,保护学生的“异想天开”,理解学生的“盲目过错”,让每个学生在教师面前都能畅所语言,勇于展示,真正树立起新型的师生观。
四、科学的教育内容、和谐的人性化管理,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班级文化并不是与班级的成立同时产生,班级文化的最终形成,是班级成员能够在某一价值取向获得一致的表现。马卡连柯“前景教育”思想认为,要激励一个集体,首先必须形成大家共同拥有的希望和追求,正是这种追求和希望,能团结大家、激励大家、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这种局面形成时,这个团体就有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毅力。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主要教育者,应该把握学生每一个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发展需要,找准教育的切入点,适时设计科学的教育内容,对学生的教育内容应该是宽泛的,不仅是学业的发展前景(中考,高考等),更主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看问题要理性化?如何引导学生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利用班会时间对班集体进行教育。班会是班主任面对班集体的唯一时间,更是班主任倡导、融进班级文化的主渠道。确定每次班会的主题队班级文化的形成起着一定作用。下面是我一次班会的主要内容:
“学会感恩”
这是一个特别的班会,因为班级的一员违反了校规而受到了严厉的处分。开班会主要目的是以此警示大家。这件事无论对班级、家庭、学校都是痛心的事,最不能接受的是家长。而现在的少部分学生对家长生活的艰辛不理解,随着年龄的增大,与父母的沟通较少,如果只就事论事,我觉得这样的教育不深刻,这天恰好是“父亲节”,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一次亲情的教育,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节俭。这对班级文化的形成辉添上靓丽的一笔。
2、为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在平等竞争的前提下,有培养、锻炼自己的机会,我采取干部轮换制。
3、坚持不懈地倡导积极、进取精神,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树立适合自己的目标。
五、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
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中,班主任应把学生摆在主体的位置,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任何班级都有形成积极班级精神的可能,任何学生都有通过教育获得积极发展的需要。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团活动、各种文体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展示,交往的品质、活动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得到了培养。班风是班级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而班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而成的,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为前提的。但是无论是近期目标,还是中期或远期目标,要真正成为班级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不是由班主任规定的,而是班主任充分尊重学生,与班级学生共同“协商”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班主任工作艺术》魏书生 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21世纪班主任工作案例》张延权 杭州出版社2011年版


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 投稿 | 手机打开

手机客户端打开本文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构建班级文化的重要性,认为在观念上必须更新,方法上必须创新,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要把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进而培养高素质的接班人。

【作者单位】
【关键词】班级文化 建设 思考与对策
【分类号】:G625.1
【正文快照】:

作为一名学生,每天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和班级里度过,班级生活展示着每一名学生轨迹。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当代同辈人具有较高文化同质性的初级群体,是学生个体和群体交往活动的场所,是体现学生文化的舞台。因而,营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学生在学校健康、快

(?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1彭勇;;基于体育隐蔽课程的多元文化传递价值认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魏伟;STS教育的文化整合战略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梁运佳;从多元文化视角审视学前教育课程内容[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蔡澄;邰启扬;吴承红;;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业不良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阎平;关于远程教育课程文化特征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3期
6杨光伟,范劲松;对建构数学课堂文化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7魏志耕;论成人教育文化之缺失——成人教育质量的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8李力;关于整合理论之整合[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夏晓勤,耿毅;论大学体育的文化本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10朱浩;;从耗散结构理论看我国大学变革的机制[J];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04期
1罗琴;;中美音乐课程标准比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张男星;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刘继荣;高等学校合并重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王晓梅;对当代教育思想的比较与我国教育发展的构想[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2蔡燕;论语文教育文化本质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陈雨亭;隐蔽课程中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4张传珍;中小学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5李慧莲;重新审视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改革——从社会学研究视角出发[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刘昌波;区域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民主化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民主化的必由之路[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7张秀坤;传统与现代性的消长——论中国近代留学生的现代性特质[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8梁艳春;对人教社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分析与评价[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9唐锡海;校本课程中的学校特色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姚红玉;我的新教师生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1甘剑梅;论班级文化的解放[J];教育探索;2001年11期
1启明小学课题组;;创设活泼多样的班级文化氛围[J];大众心理学;2006年05期
2李建钧;;让班级文化为成长助力[J];中小学德育;2011年07期
3罗虎;;进一步加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4徐梅;;让班级文化闪耀人性化的光芒[J];教师;2011年18期
5李荣灿;梁素琴;;班级性格也要科学发展[J];师道;2011年Z1期
6王娟;崔元;李琼;赵颖;;班级因诗意而灵动[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1年08期
7王杰;;我的祖国,我把你来建设[J];小学生时空;2011年09期
8肖文灶;;探求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J];学周刊;2011年25期
9徐梅;;让学生喜欢这个“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1期
10赵学文;;以学校文化建设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J];甘肃教育;2011年15期
1谭雪影;;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孙亚珠;;建设积极的班级文化,提高班级生活质量——班级文化建设调查报告及对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3周晓平;;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和谐“家园”——一位语文老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1山东省济南市魏华小学 于玲玲;班级文化润“人”细无声[N];中国教师报;2011年
2银州区第六小学 韦丹;倾力打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N];铁岭日报;2007年
3上海市特级校长 特级教师 金哲民;文化管理班级 创新班级文化(上)[N];东方城乡报;2010年
4广东省惠州市英华学校 郭道红 毕元双;在班级管理中绽放人文光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林仁桃;“灵性”之光点亮盘城校园[N];南京日报;2007年
6付建海 桓台县陈庄中心小学校长;让乡村校园溢满书香[N];淄博日报;2010年
7刘婷 冯旭;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小学“雅行教育”探访[N];中国教师报;2007年
8李天朴 元坝区卫子镇小学;如何创建班级特色[N];广元日报;2011年
9陈惠芳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小学;口袋里盛满成长的快乐[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俞骏 余强 刘锦洪;营造校园文化 建设和谐教育[N];南昌日报;2007年
1徐彦姗;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级文化重建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熊淑珍;小学班级文化管理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3肖朝辉;农村小学课间活动的学生文化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张敏;小学班级管理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张清清;小学班主任反思的调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zuowenticai/74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