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www.zgpaoc.com--中考作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精神的落实,材料作文在中考中悄然升温,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亮丽风景线!本文是我进行材料作文教学时的心得体会,拿来跟大家探讨一下,希望能让大家了解到材料作文的特点与难点。
关键词:材料作文;特点;思路;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37-02
2013年我们漳州市中考作文题目第二题就是关于蝉的材料作文。
[命题回放]: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夏至蝉鸣,蝉的幼虫要在地下生长四年,然后才来到地面上蜕皮成为成虫,成年的蝉只能在阳光下生活五个星期,这就是它们生命的全过程。黑暗中默默求索,阳光下声声嘹亮。哪怕只拥有一个多月的阳光,它们也会好好珍惜。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精神的落实,材料作文在中考中悄然升温,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亮丽风景线!那我们平时应该如何来指导学生写好材料作文呢?
1.了解材料作文的特点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给材料作文"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根据题目的要求,可以写成记叙、说明、议论等各种文体的作文。因为近年来给材料写议论文的情况较多,这种作文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把这个内容放着重点来谈。
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一篇文章、一条新闻、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一则寓言、一幅漫画,还可以是一首诗、一段歌词、一组素材,或者一句格言、一个成语、典故等等。
给材料作文题目的要求也是各式各样的,有的要求读一篇文章后写读后感,有的要求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议论文,有的要求根据图画、图表写一段说明文字,还有的要求以提供的材料为开头续写,或根据材料扩写、缩写。
2.掌握材料作文写作的基本思路
2.1概述材料大意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还应注意选择与下文即将提出的中心论点密切相关,与中心论点无关的部分可略去不提。
2.2提出中心论点。 这一中心论点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因而,认真分析材料,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观点提炼得不准确,文章就"跑"了题,后面的文字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了。
2.3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这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阐明论点的正确性,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分析说理过程中既要广泛展开,阐述一般规律,又要联系实际,说清现实意义。
2.4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3.怎样从所给的材料中提炼观点呢?一般说来,可以有三种方法:
3.1是概括法 。运用概括法在只有一则材料的情况下是要通过分析理解抓住材料的中心和本质。例如: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叙述了画家小时候学画的经历。其中既有对达·芬奇的评价,又有他学画蛋的过程,还有他的老师对他的教导。这一连串的材料究竟包含了什么道理呢?通过分析,可概括出一个观点——基本功的重要性。
3.2是引申法 。运用这种方法是要在分析概括材料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提炼出更深、更新的观点。例如"滥竽充数"的典故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在讲没有本领的人混进来冒充有本领最终总要现出原形。从这个道理引申开去,我们可以想到人必须有真才实学的重要性。
3.3是类比法。 给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有不少是寓言故事,还有的是列举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对这类材料的分析就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而应当运用类比联想的方法,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的社会现象。比如"暴风可以吹断一棵大树,但在森林面前却是无能为力的。"这一谚语讲的是自然界的现象,如果根据这一材料写议论文就决不能只停留在分析为什么"暴风吹不倒一片森林",而应当联想到人类社会中"集体力量大"的道理。
在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时还应注意的一点是思路要灵活,要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比如"滥竽充数"这一成语故事从不同角度分析就可提炼出几个不同的观点。达·芬奇画蛋的材料,从广义上说,可以提炼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的观点;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可以悟出"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很重要"的道理;从教师的角度则可以探讨"名师出高徒"、"抓好基本功训练的必要性"的问题。
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不仅有助于提炼出富有新意的观点,同时也有利出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发散性。多角度分析材料,必须从题目要求出发,不能脱离材料牵强附会,同时还应从自己熟悉的、有创见的方面选择恰当角度、确立文章的中心。
4.学生在基本规范方面的失误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4.1通篇不引用材料(既不明引,也无暗合)。给材料作文比之于命题作文,除了审题难度更大,不直接告诉你应该"写什么"之外,还隐含着一个潜台词:所给的材料是引发你写作的缘由。因此,如果写议论性的文章,就叫"缘事而发",当然应该引用它,只是在什么位置引用,引用的技巧、水平因人而异,有所差别(只要不照抄原文就可以了)。当然,如果写记叙文,用事件或故事来印证、表现所给材料中隐含的某一事理,则无需也无法引用材料。
4.2戴帽穿靴式。有的学生虽然在文章头尾处引用了材料,但对材料不做分析;还有的考生展开论述的正文,与开头引用的所给材料之间毫无关联。 4.3给材料作文的立意点应该是从材料中直接提炼后做的类似联想,观点与所给材料间有必然联系。但有的学生拐了多个弯后,似是而非地渐行渐远,偏题跑题。文章是表达思想的,这种思维不严密的现象是会重扣分的。
4.4只抓只言片语,套用材料中的几个字眼,没有理解内涵,导致偏离题意。
4.5用一个更幼稚的启蒙故事来诠释所给材料的深刻事理寓意。这样写虽不偏题,只是欠深刻,所以可以得到及格分,但得分高不上去了。
5.怎样得高分
5.1加强文体训练,注意写作要求。"文体不限"是近年来中考作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这给了考生很大的自由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写出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悟。但是,文体自选并不代表随意而为。一般我是建议写记叙文或议论文为主的。考生在没有充分的把握时,不要轻易尝试所谓"创新"的、"另类"的特殊文体。
如果写叙事性文体,应以记叙、描写为主,要形象具体。叙事要具体、生动、真实、丰富,注重场面设置、突出细节,多一些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文中至少写一两个真实而有个性的事,以叙为主、叙议结合。
如果写议论性文体,应以说理为主,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注意"三点一线"、首尾呼应, 既点命题、点标题、点主题,也叫开头点、中间点、结尾点。三处相连,恰似一根红线贯穿全文,并做到首尾呼应。多引用古今中外、新颖丰富的材料,绝不能用命题中的原材料做例并对其分析论证。不能只是罗列事例,例后要有议论分析;得出的结论要能紧扣段首,作为领起句的分论点。语言优美、句式工整,适量引用诗词名言、彰显文化。
5.2平时多关注成长、现实、思辨三大热点。据专家介绍,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思路逐渐趋于成熟稳健,回归至以人为本,关注考生自身、社会现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辨证分析的能力上来。命题明显有三个侧重:侧重引发考生对自身成长的关注和思考;侧重树立大眼光大胸怀,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热点;侧重考查理性思辨能力等。所以考生在备考中,除了要加强技巧的训练外,还要积极关注一些社会热点外,多思考,多总结,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6.最后建议
平时训练可以模仿范文 。但不仿立意、内容或情节,仿思维方式、构思方式、文体、表现形式 结构、手法、语言形式、开头结尾的方式等,注意不能多个方面同时仿用,否则也会给人抄袭、套作之感 。
参考文献
[1]李建强;浅谈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J];学周刊;2011年06期
[2]考试说明

★中学生材料作文写作指导[1]【网络综合-中学生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学生材料作文写作指导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①为让8亿农民同样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免征了农业税、特产税,全国80%的农村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民生活低保制也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

  ②改进和完善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安排模式。2007年在2006年的基础上再增加上万人的生源计划投放到升学压力较大的安徽、河南、甘肃等8省。

  ③安徽铜陵市通过扶持弱校,推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247所学校的校容校貌、教学设施、教育质量等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已经成为一个无需择校的城市。

  ④为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中央财政支持义务教育的支出将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明年将安排200亿元。

  ⑤农村儿童今春免费上学,中央106亿元经费预拨到位。新华网北京(2007年)2月27日电(记者吕诺)全国中小学开学在即,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免费上学,春季学期中央财政应承担的免除学杂费、补助学校公用经费的资金92亿元,为贫困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资金14亿元,日前已经预拨到各地。

  ⑥政府要特别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读材料,抓中心。

  材料作文审题的依据是材料,因此对所给材料必须认真研读,准确把握材料的内涵、中心。

  肇庆二摸作文题是多则材料的新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属于正面列举型。分析这类材料,应找到所列的人、事、物的共同点,据此确定中心。据此,肇庆二摸作文可以这样来读材料:

  1、概括材料:(六则材料列举了什么事或什么现象?)

  分析:

  主要人物———(中央或地方)政府

  中心事件———采取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①建设新农村,②③④⑤促进教育公平,⑥关爱弱势群体。)

  所以,六则材料列举了这样的事或现象: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2、这些措施和行动针对谁?

  最广大人民(农民、学生、弱势群体)

  3、政府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或影响或价值……)?

  (为什么):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材料中涵义)

  (意义):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公平。(材料外)

  故六则材料的中心可以概括为:

  政府采取措施和行动,让最广大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二、找角度,定立意

  对新材料作文的立意,角度可以尽量多找,但并非找出的所有角度都能立意成文。事实上,在应考作文中,有的考生从材料的非中心意义、非主要角度、非主要方面来立意,阅卷者出于某种考虑,也只好无可奈何地加以承认;但从应考的实际来讲,还是扣紧材料的中心意义或者选择最能显示材料中心意义的角度来立意为好,这也正是命题者所希望的。

  肇庆二摸作文题是给出多则材料的新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属于正面列举型。在立意时,应尽可能地整体把握材料、根据多则材料的中心来立意,切忌抓住某一个次要方面或片言只语,断章取义,立意成文。

  上文已概括了六则材料的中心:

  政府采取措施和行动,让最广大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下面,我们就可以依据六则材料的中心,再结合六则材料中的人、事、物,多角度的寻找立意。以下立意,可供参考:

  1、农民角度: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扶助农村地区的发展),让八亿农民同样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

  b让八亿农民同样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c让八亿农民同样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体现社会公平原则。

  可以记叙建设新农村的具体事件。既可以写政府行为,也可以从某一个(几个)人对建设新农村的生活体验这一角度来写。

  2、学生角度:

  ①扶持弱校,推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②a让城乡学生共享良好教育,体现教育公平原则。

  b让城乡学生共享良好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c让城乡学生共享良好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③让农村儿童免费上学,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2014-05-202014-05-202014-05-202014-05-202014-05-202014-05-202014-05-202014-05-20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chuzhongzuowen/49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