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www.zgpaoc.com--初二作文】

【中国分类法】:G633.7
【学习目标】
1、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2、理解机械效率的公式,会做简单的计算。
3、探究测定几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能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形成研究问题的方法。
4、通过实验探究,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公式及简单的计算;
难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探究测定几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学习过程】设计说明: 内容为学生活动
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 复习“功的原理”内容?(使用机械时不能省功还费了功)我们使用机械的目的是干什么的?
★ 看懂“想想议议”中插图,回答下列问题?(用字母表示)
①甲是将砂子装入桶中,由人提桶上三楼,达到运送目的.在此过程中,你做了哪些功?
②乙是将砂子装入桶中,在三楼安装一个动滑轮,人站在三楼上,用动滑轮将装砂的桶提上三楼.在这个方法中,你做了哪些功?
③丙中是将砂子放入袋子中,同样用动滑轮将袋子提到三楼.在这种方法中,你做了哪些功?
★ 独立思考:上述情况中哪个功对我们有意义?哪个功无意义但又不得不做?哪是我们总共所做的功?
有用功:所做的功中,对我们有用的那部分功叫有用功。
额外功:为达到目的(完成任务),我们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总功:为达到目的(完成任务),我们做的所有功叫总功。即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 分别计算出上述各情况中的三个功:
① W有=W额= W总=
② W有=W额= W总=
③ W有=W额= W总=
例如:起重机如果由电动机带动,总功在数量上就等于实际消耗的电能,有用功只是起重机将物体举高时所做的功,而那些克服摩擦所消耗的能量就属于额外功了。
★ 你能再举出一个例子,说明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吗?
二、机械效率
在实际工作中,虽然不得不做一些额外功,但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能小一些,可以减小不必要的能量的损耗.这样一来,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就会大些。思考:上述“想想议议“中你将选择哪种方法?
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叫机械效率。
公式:η=W有/W总
强调说明:机械效率是一个百分数,它是无单位的;并且永远小于1。
【知识应用】
1、起重机把质量为0.6 t的重物提升了3 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104 J,起重机做的额外功和机械效率是多少?
2、分析各种简单机械中三个功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应用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例子理解记忆下面两个知识点:
有用功占总百分比越大,机械效率越大;额外功占总功百分越大,机械效率越小。
W有相同时,W额越大,η越小;W额相同时, W有越大, η越大。
【知识应用(课堂练习)】
1、 一斜面长5 m,高2 m,用500 N的力沿斜面将重为1000 N的物体推上去,求它的机械效率。
2、如下第三个图滑轮组,被提起的是质量200 g的物体,对绳子自由端的实际拉力是0.8 N,当物体升高0.2 m时,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g=10N/Kg)
3、如上第一个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使重40N的物体A匀速移动5m,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5N,不计滑轮、绳子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拉力F做的功为()
A.50JB.25JC.100JD.200J
4、如上第二个图(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动小于物重G),用它们分别将重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B.F甲>F乙
C.η甲<η乙 D.η甲 =η乙
5、一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把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 )
A.有用功减少,总功减少 B.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
C.有用功不变,总功不变 D.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少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这节课,从最简单的生活实例入手,从把一杯水举高开始,学生小组讨论:总共举起杯子和水做的功是“总功”,那哪部分是必须做的“有用功”(对水做的功),哪部分是不需要但不得不去做的“额外功”(对杯子做的功),而我们希望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越好,这比例就是“机械效率”。
(一)有了初步的概念后,继续让学生讨论:如果是用动滑轮提起一个货物呢?依次再分析上面的问题,学生就会把刚才的“生活经验”与这节课的滑轮组联系起来了。紧接着,把刚才的想法用实际的例题带上数据,给学生示范计算,在计算时,教师要边讲解边板书,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和过程。然后提出思考的问题,诸如机械效率是否小于1,如何提高效率等。接下来,让学生练习一道例题,其实,就是“模仿”刚才的类型题去尝试计算;选派一位去黑板板演;规范解题过程。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趁热打铁”总结方法和公式,记录在笔记上。
(二)还有一种类型常考类型题(总功的另一种计算法),有了对前面概念的理解,教师只需引导思路,学生也会很快做出答案。
(三)接下来,下一话题:同一滑轮组,提起的货物重量不同,机械效率相同吗?采用播放初三学生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有个初步的了解,以便下一节课分组实验,通过视频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一个关于滑轮组的初步结论,这样学生对理论上的滑轮组的效率就有所掌握了。
(四) 小结本节课,再次对机械效率加深记忆和理解,包括公式,解题注意事项,以及把“机械效率”比作“学习效率”,强化理解。
【不足之处】1.学生的计算不给力,耽误了一点时间
2.教师的语言还应更精练,把握时间
3.板书还应加强书写和美观度
4.教师的微笑应再多一些,给学生更多的鼓励!
【反思】1.对本节课的重点,我们一定要突出,重点的知识技能必须反复巩固强化,学生方可掌握;
2.设计的环节还应再精炼,时间上一定严格把控
3.教师上课的状态、激情、鼓励,精心地备课,都会给学生莫大的动力和鼓舞
4.课堂注重时效性,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一切以学生发展为己任
5.德育的渗透、学科学法的养成,都重在平日,成效在长远。加油!    

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chuzhongzuowen/72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