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www.zgpaoc.com--中考作文】

高一学生反映数学难学,有的学生初中数学成绩较好,中考数学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升入高一后,同样力不从心,有的学生甚至对学好数学失去信心,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如何让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初、高中的教学衔接问题,便成了个重要课题,现谈谈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初高中数学的不同
1、教材内容方面
(1)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相对具体,多为常量;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不仅注重计算,还注重理论分析,对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2)在初中课标教材中,部分内容已被删除或降低要求,而高中老师对调整后的课标要求认识不够,认为这些内容初中学了,而未讲这部分知识,或只是简单介绍,这样形成了初高中“两不管”的知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新课标教材,虽然初、高中内容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指挥,即使教材内容要求降低了,教师也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的实际难度并没有降低,反而加大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
2、教学方法方面
(1)初中数学教材每课时安排内容少,教学进度一般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教师均用较多的时间反复练习,答疑。而高中数学课时紧,每课时内容通常较多,所以进度较快,即使是重点内容教师也没有更多时间反复强调。否则势必超出时间的限制,因此教学时很多内容仅是点到为止。这对于许多在初中“跟着老师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
(2)初中数学习题类型较为单一,老师可以对各类习题进行讲解示范,学生只要记住概念,公式,定理和老师示范的例题类型,一般都能取得好成绩。而高中习题类型多,且较灵活,许多题目都容纳多个知识点,命题时强调在知识交汇处出题,教师不可能讲全各种习题类型,这对于习惯于“依样画葫芦”,缺乏举一反三能力的高一新生来说,取得好成绩实非易事。
3、学生学习方法方面
(1)初中学生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而高中学习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钻研,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探索规律。因此,刚步入高一的学生若沿用初中的方法,就不能较快的适应高中的教学。
(2)由于升入高中后课程容量加大,作业量多,及难度提高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只能应付当天的作业。更多的同学认为:完成了作业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而疏忽预习、复习等必要环节。
(3) 初中数学学习,比较直观形象;而在高中,抽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高一新生中有部分学生不善于听课,对概念的理解,分析不重视;不会记笔记,对教学重点、要点与教师对一些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往往听过了事,不做记录。
4、思维方式方面
初中学习更多的是记忆与模仿,而高中学习更重要的是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高中强调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其中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高中数学中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反映的更充分。
5、心理状态方面
初三学生中考结束后身心都松弛下来,知识遗忘多。步入高一后,一方面认为高考还早,不必一开始就那么紧张,这样使松懈情绪得以蔓延。另一方面,逐渐发现高中的内容难学,考试成绩与预期相差甚远,从而产生了畏惧心理,越畏惧越难学,越觉难学越恐慌,形成了恶性循环,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方法
1.要转变观念、改进学法,提升思维能力
(1)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改变学习观念和态度。数学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靠自己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在开始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我们应当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
(2)注意培养预习习惯,提高听课效率。高中课堂内容多,难度大,需要课前进行预习,以缓解教师授课速度快,课堂容量大,接受知识吃力等问题。“带着问题来上课”,以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更快地适应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节奏。
(3)在高初中衔接过程中,单凭教师的力量不能解决同学们的所有疑问,这就需要利用同学中的良好资源,开展探讨,互帮互助,这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种形式。正如哲学家萧伯纳所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进行交换,每人可以有两种思想。”让同学们明确大家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对手,而是更多的帮手,竞争不是在班级,年段这个小范围的集体中。在交流中,提问的同学问题能得以解决,回答的同学也能加深印象,大家既共同受益,又增进友谊。
(4)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虽然刚升入高中,学生反映作业量大,但仍要坚持培养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在听讲中捕捉引起反思的问题,或提出具有反思性的见解。在解题过程中,不仅只是完成任务的解题,而且要反思解题经验,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如: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本题要考察我们那些知识和能力,验证解出的结论是否完整合理,本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等等。这样才有利于发现题目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在纠错过程中,反思错误原因,查缺补漏,寻找克服错误的有效途径。这样,使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得以提高。
(5)重视培养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初中老师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升入高中后,往往因时间有限,运算量大,高中老师常把计算留给学生,这时同学们应该多动脑,勤动手,认真及时把老师留的运算作业完成。同时,对一些复杂运算,还要有耐心,应用掌握的算理,使用简便的方法。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考试中经常有正确的思路,却往往由于运算错误而失分。所以,良好的运算能力将成为考试中一项重要的制胜法宝。
(6)数学是关于思维的科学,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数学思维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高一新生其思维习惯正由直觉形象型向抽象经验型过渡,因此,必须重视抓紧培养。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

  高一学生反映数学难学,有的学生初中数学成绩较好,中考数学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升入高一后,同样力不从心,有的学生甚至对学好数学失去信心,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如何让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初、高中的教学衔接问题,便成了个重要课题,现谈谈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
9/view-5168625.htm
  一、初高中数学的不同
  1、教材内容方面
  (1)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相对具体,多为常量;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不仅注重计算,还注重理论分析,对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2)在初中课标教材中,部分内容已被删除或降低要求,而高中老师对调整后的课标要求认识不够,认为这些内容初中学了,而未讲这部分知识,或只是简单介绍,这样形成了初高中“两不管”的知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新课标教材,虽然初、高中内容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指挥,即使教材内容要求降低了,教师也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的实际难度并没有降低,反而加大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
  2、教学方法方面
  (1)初中数学教材每课时安排内容少,教学进度一般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教师均用较多的时间反复练习,答疑。而高中数学课时紧,每课时内容通常较多,所以进度较快,即使是重点内容教师也没有更多时间反复强调。否则势必超出时间的限制,因此教学时很多内容仅是点到为止。这对于许多在初中“跟着老师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
  (2)初中数学习题类型较为单一,老师可以对各类习题进行讲解示范,学生只要记住概念,公式,定理和老师示范的例题类型,一般都能取得好成绩。而高中习题类型多,且较灵活,许多题目都容纳多个知识点,命题时强调在知识交汇处出题,教师不可能讲全各种习题类型,这对于习惯于“依样画葫芦”,缺乏举一反三能力的高一新生来说,取得好成绩实非易事。
  3、学生学习方法方面
  (1)初中学生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而高中学习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钻研,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探索规律。因此,刚步入高一的学生若沿用初中的方法,就不能较快的适应高中的教学。
  (2)由于升入高中后课程容量加大,作业量多,及难度提高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只能应付当天的作业。更多的同学认为:完成了作业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而疏忽预习、复习等必要环节。
  (3) 初中数学学习,比较直观形象;而在高中,抽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高一新生中有部分学生不善于听课,对概念的理解,分析不重视;不会记笔记,对教学重点、要点与教师对一些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往往听过了事,不做记录。
  4、思维方式方面
  初中学习更多的是记忆与模仿,而高中学习更重要的是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高中强调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其中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高中数学中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反映的更充分。
  5、心理状态方面
  初三学生中考结束后身心都松弛下来,知识遗忘多。步入高一后,一方面认为高考还早,不必一开始就那么紧张,这样使松懈情绪得以蔓延。另一方面,逐渐发现高中的内容难学,考试成绩与预期相差甚远,从而产生了畏惧心理,越畏惧越难学,越觉难学越恐慌,形成了恶性循环,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方法
  1.要转变观念、改进学法,提升思维能力
  (1)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改变学习观念和态度。数学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靠自己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在开始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我们应当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
  (2)注意培养预习习惯,提高听课效率。高中课堂内容多,难度大,需要课前进行预习,以缓解教师授课速度快,课堂容量大,接受知识吃力等问题。“带着问题来上课”,以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更快地适应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节奏。
  (3)在高初中衔接过程中,单凭教师的力量不能解决同学们的所有疑问,这就需要利用同学中的良好资源,开展探讨,互帮互助,这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种形式。正如哲学家萧伯纳所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进行交换,每人可以有两种思想。”让同学们明确大家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对手,而是更多的帮手,竞争不是在班级,年段这个小范围的集体中。在交流中,提问的同学问题能得以解决,回答的同学也能加深印象,大家既共同受益,又增进友谊。
  (4)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虽然刚升入高中,学生反映作业量大,但仍要坚持培养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在听讲中捕捉引起反思的问题,或提出具有反思性的见解。在解题过程中,不仅只是完成任务的解题,而且要反思解题经验,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如: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本题要考察我们那些知识和能力,验证解出的结论是否完整合理,本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等等。这样才有利于发现题目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在纠错过程中,反思错误原因,查缺补漏,寻找克服错误的有效途径。这样,使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得以提高。
  (5)重视培养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初中老师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升入高中后,往往因时间有限,运算量大,高中老师常把计算留给学生,这时同学们应该多动脑,勤动手,认真及时把老师留的运算作业完成。同时,对一些复杂运算,还要有耐心,应用掌握的算理,使用简便的方法。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考试中经常有正确的思路,却往往由于运算错误而失分。所以,良好的运算能力将成为考试中一项重要的制胜法宝。
  (6)数学是关于思维的科学,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数学思维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高一新生其思维习惯正由直觉形象型向抽象经验型过渡,因此,必须重视抓紧培养。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chuzhongzuowen/7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