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后感 / 100字读后感 /

【www.zgpaoc.com--100字读后感】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10-000-02

摘 要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巨大,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其竞争力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金融业的稳定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 存在的问题 对策建议

一、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制度不够清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现行体制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政企不分的特殊企业,与公司法意义上真正市场化的货币金融企业的要求相差很远,远未实现产权配置的优化。国有商业银行国家的所有者缺位,产权制度不够清晰,直接制约了其向现代化商业银行的转变,这势必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处于更趋明显的竞争劣势。另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缺乏“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者”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使国有商业银行难以真正成为金融市场的主体,也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不健全,运作效率低下,经营风险十分突出。
(二)资产质量较差,资本充足率较低
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始终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大患。对存量不良资产的处理,国家采取了剥离方式,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专门管理。通过这一途径四大银行的存量不良资产已基本得到解决,但是,调查表明,增量不良资产在新增贷款中的比重仍然很高。因此,要加强风险内控制度建设,抑制新增不良资产的产生,对不良资产趁早处理,防患于未然,从而保持银行资产的安全。
另外,资本充足率低下。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竞争力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是银行安全乃至整个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保证。为了响应“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自2004年3月1日施行,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要求达标的最晚期限为2007年7月1日,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基本上都没有达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8%的要求。这表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已经面临了很大的经营风险,同时将影响到他们参与国际竞争中的信用等级、市场份额、融资成本等,使之处于不利地位。
(三)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一方面,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产品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金融产品的同质性很强,所从事的业务基本上都局限于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现金出纳等传统业务,缺乏明显经营特色,从而体现不出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高端产品服务水平方面相对较弱。外资银行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金融实力,可以为客户提供高端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然而在为跨国公司等高端客户提供服务时,国有商业银行的产品往往没有与国际接轨,营销能力明远不如外资银行。
(四)盈利能力相对较弱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基础资源雄厚,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在基础资源上已与国际知名的跨国银行不相上下,与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更是占有绝对优势。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凭借其雄厚的基础资源、强大的经营实力和庞大的客户群体,总体盈利水平较高,但人均盈利和资本盈利率与外资银行、中资股份制银行相比还相对较弱,说明其资本和人员的效率水平较低。
(五)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方面较弱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水平不够先进,工作人员虽然较多,但与外资银行和中资股份制银行相比,素质相对较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工作效率较低下。
二、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清晰的产权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对银行经营者的有效约束力是形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通过股份制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必将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运作效率。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纷纷成功上市,公司治理已经成为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改革契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童研究所所长夏斌在《2007年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上指出,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在未来几年内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要大力推进公司治理。虽然前几年的银行改革已经大大提高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竞争力,但仍然存在着问题,尤其是公司治理方面。要构建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产权配置,首先要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完善公司的组织体系。其次要彻底打破原有的行政运作方式,实现银行管理人员职业化,使其成为真正的银行专家,从而有效解决高级管理人员与银行经营目标偏离的问题,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再次,要逐步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
(二)完善银行监管体制,强化银行风险管理
相关主管部门要完善银行监管体制,首先,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监管制度和政策的同时,要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加强政策的理论研究,做到洋为中用,制度创新。其次,要建立一支精干的监管队伍,金融业监管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应该建立相应的执业资格制度对不同的岗位要有不同的执业资格标准。再次,还要学习和借鉴国际银行业监管技术,开发建设适合我国银行业实际的监管信息网络系。最后,还要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协调和健全监管法制体系内部建设,重视立法的整体规划,完善立法理念,在立法中贯彻发展理念,集中力量对金融机构法人实行以风险为核心的统一监管,改合规性监管为主要防范和化解风险的金融业法人监管。
在中国金融市场日益国际化的今天,作为银行自身,在其整个业务过程中都充斥着风险,或者可以说银行就是在买卖、经营风险。那么对风险的管理和经营自然也就成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哪一家银行善于管理和经营风险,哪一家银行就具有比竞争者强的优势。银行为了成功,必须寻求风险,如果哪一家银行能够发现风险,控制风险,并为风险正确定价,它们就将是赢家。从实践上看,在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发展史上,因风险管理不当、资产质量低下而导致倒闭、被政府接管的,不乏其例。国外有巴林银行的毁灭,国内既有信托公司的接管,也有银行的关闭。这些反面的案例警示我们,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是关系到商业银行经营成败及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然而,我国银行的大部分资产以贷款的形式存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占总资产比重较高,银行业务收入的85%-90%(张林,对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金融博览,2010),这意味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存在着巨大的隐患。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存在的巨大风险,我国银监会在2010年的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优化信贷结构,要从提高信贷质量,增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做起(金融博览,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信用评级机制,提高贷款质量;(2)完善银行治理机构,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3)促进各部门的风险管理;(4)对不同类型、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采用不同的信贷政策,降低风险。
(三)提高金融产品的创新和研发能力
金融创新是整个银行业进步的源泉,由于金融企业在个方面条件相似,对其他银行的创新模仿较快。因此对单个银行而言,应加大对金融衍生工具研究的投入,努力开发利用自身独有的优势为企业项目度身定做的金融衍生产品,从而在竞争中确立优势。
我国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业务基本上都局限于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现金出纳等传统业务,金融产品的同质性很强,缺乏明显经营特色,经营业务趋同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一个通病。当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也不例外,金融产品的跟风现象很严重,四大银行的金融产品都极其类似,几乎没有能够体现自身特色的金融产品,从而体现不出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由于这种同质性,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努力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更应要注重发展能够发挥自己优势的业务。因此,应加大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创新和研发能力,找出自己的目标市场,结合自己资源特点,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并充分发挥其在业务网络、市场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尽快形成自己的业务的特色和品牌,能够在国内的银行业甚至在国际上保持领先地位,这样才可以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四)提高服务质量,拓展营销渠道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相似,为了脱颖而出,不但要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而且要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彰显自己的服务特色。我国国有商业竞争力是有赖于市场导向的、面向客户的、高效的、多样性的业务流程体系,以保证各项业务的高效、有序营运,建立灵敏的市场反应机制、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先进的风险和成本控制能力。各银行应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为“以客户为中心”,防止客户流失。一是要树立为客户服务的经营理念,全部经营管理活动必须围绕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市场导向来进行,充分挖掘服务内涵,创新服务内容,实行“一条龙”“一站式”“一揽子”服务,尽可能地消除因内部分工给客户带来不便。二是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运作机构,为了避免“客户围着产品转”,必须把本单位系统化的营销管理和各项业务的经营统一于专门机构,一致对外。三是要创新让客户满意的金融产品,注重产品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四是要针对不同的客户层次,提供不同的服务,实施针对性、差别化营销。对优质客户要千方百计留住,对普通客户要想办法将其提升为优质客户,对边缘客户,一方面要将其提升到普通客户的层面上来,使其在本行多做一些业务,多带来一些收入或赢利。这样,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才能吸引大批客户,不断地适应市场,走在发展对手的前面。
(五)提升人才竞争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智能化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主角,市场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占有对于银行的长久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员工队伍在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商业银行在培育竞争力的过程中,人的因素无疑应该摆在第一位。当今,我国商业银行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我国商业银行应立足于长远,面对素质优良、能够适应银行业务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特别是银行的中高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的稀缺资源,银行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良好的制度,想办法引进并留住优秀人才,确立以自身培养和留住人才为主、引进人才为辅的人才战略,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绩效考核和流动机制。比如,可建立“竞争上岗、优胜劣汰”流动机制,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或者拓宽报酬形式,试行保险、持股、忠诚公积金、期权等方式,使个人报酬与个人贡献更加一致,增强员工的忠诚度、信任感和归属感。另外,在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中,也不乏人员机构庞大、人员臃肿,与股份制银行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应当构建并落实一套系统的激发员工最大潜能的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程翔.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生产力研究.2008(10):53-54.
[2] 齐靓靓.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商场现代化.2009(1).
[3] 张艳娟,代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商场现代化.2011(2).
[4] 王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研究.金融经济.2009:50-51.
[5] 张家胜,聂凤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现状及改革建议.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6.25(3).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duhougan/75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