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素材 / 励志 /

【www.zgpaoc.com--励志】

摘 要:曾被英国广播公司(BBC)评为“千年思想家”且位居榜首的马克思,在人生励志方面,有许多经典的论述和精彩的事迹。他的这些经典论述和精彩事迹不仅使他本人成为一代杰出的思想家,而且还不断影响和启发着后人。在网络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重新解读这些震撼人心的文字和事迹,同样能给人以重要启迪。因此,充分发掘马克思的励志思想资源,对促进我国当代青少年励志成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青少年;励志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5-01
一、马克思励志思想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在中学时就提出了“为全人类而工作”的历史使命,就其一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来看,其早年的宏大志向对其后来的成长影响极为深远。同时,马克思在其一生各个阶段都有许多关于人生励志的经典阐述和精彩事迹。通过对这些经典阐述和精彩事迹的认真分析和研究,大致可以将其励志思想概括为以下:
第一,志存高远,选择以“为人类谋幸福”为人生追求。一个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要取得重大成就,这跟他青少年时所立下的志向是紧密相连的。马克思在特里尔中学毕业时以德语写作的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就提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1]无疑,马克思把谋求“人类的幸福”和塑造“自身的完美”作为青年选择职业的根本原则。马克思在指出这个根本原则的同时,还重点分析了这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这两种利益的内在关系与我们今天所讲的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在其本质和内涵上是一致的。马克思特别强调,“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马克思在辩证分析这个根本原则之后,又重点提出“为人类谋幸福”的伟大理想,即“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在确立了“为人类谋幸福”的伟大志向的同时,提出了自己要“为全人类而工作”,即“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终其一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为人类而谋幸福”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为人类而工作”是马克思毕生的事业。也正是因为马克思在青年时所确立的伟大理想,才铸就了这位伟人一生的辉煌。
第二,持之以恒,坚定理想,走到最后。确立了人生志向,还必须坚持下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马克思正是这样的人。马克思在确立“以谋求人类的幸福”为人生的伟大志向之后,在求学以及后来从事的诸如报刊编辑、科学研究等职业中均坚持了这一志向。比如,马克思在博士毕业后,初到《莱茵报》担任主编,就发表了许多为保护平民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社论,并卷入了现实的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也正是在这种斗争中,逐步形成了关心无产阶级和平民利益的群众观念,并在此过程中确立了为实现“全人类解放”的目标而奋斗的伟大理想。在稍后主编的《德法年鉴》杂志中,其世界观基本向共产主义转变了,并从此正式投入到为实现“全人类解放”的伟大奋斗目标的共产主义实践中,马克思在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也从未放弃过这一理想,他毕生所撰写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及其手稿、《哥达纲领批判》等主要文献均反映了这一事实。因此,“持之以恒,坚定理想”是马克思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方面,也应当成为其励志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三,不畏艰险,以坚强的意志力战胜种种困难。马克思为探索解放全人类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真理,遇到了许多困难,这些困难成为了阻碍他事业发展的瓶颈。据现有的文献来看,马克思在1850年前长期过着被驱逐的流亡生活,在1850年后且长期面临着贫困和疾病。由于贫困,他不得不暂时中止自己的经济学研究计划,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文章来获取稿酬以谋生计。在此期间,马克思有四个儿女由于家庭贫困而被饿死或病死,丧子之痛对于马克思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但可贵的是,马克思并未被眼前的困难所打倒,而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在给报刊撰写文章的同时更加努力地从事经济学研究。关于这一点,他的妻子燕妮・威斯特华伦女士曾评价道:“他即使在最为困苦的时候也从未失去过对未来的信心和愉快的性情。”[2]正是马克思以如此坚强的意志,战胜了各种困难,为其实现远大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四,刻苦钻研,坚持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索精神。“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是一切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坚持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社会科学研究大家自然也把这一精神贯彻于其科学研究工作之始终。众所周知,马克思为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撰写《资本论》长达四十年之久,除第一卷在1867年出版外,其余各卷均未在其身前出版,而是把其主要精力和时间花在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现象上,从对资本主义的新认识的更高层次上来不断修改和完善《资本论》其余各卷的内容。正是因为这样,马克思在1859年1月写作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这样写道,“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3]马克思正是坚持“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索精神,从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用他在《资本论》第一卷的法文版序言和跋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即“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4]
二、马克思励志思想对当代青少年励志成才的启示
毛泽东同志于1957年11月17日在莫斯科大学会见留学苏联的中国大学生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说道:“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八九点种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5]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旨在勉励青年抓住机遇、珍惜青春,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努力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而服务。质言之,当代青少年是我们国家宝贵的资源,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力量。如上文所述,通过对马克思励志思想的发掘和分析,为我们当代青少年励志成才带来如下重要启示: 第一,当代青少年必须志存高远,以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己任。当代青少年应该像马克思那样志存高远,以“为人类谋求幸福”为己任,这样才能激发斗志,真正实现其人生价值。对于我们中国当代的青少年来说,就是要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理想。具体来讲,就是要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推进人类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繁荣作为己任。一句话,就是把建设好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己任。这是我们的理想,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人生奋斗方向。
第二,志存高远,还需要脚踏实地,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掌握好专业技能,这是我们为实现伟大理想的基本前提。要把这一前提做好,我们还必须像马克思那样,坚持“不怕吃苦,不畏艰险”的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科学求索精神。只有把科学文化知识学好,并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更好地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服务。
第三,志存高远,还需持之以恒。远大的目标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实现,它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付出。古语说:“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人生路漫漫,各种困难、失败、逆境如同寒风冷雨般地经常吹打我们。无论怎样,既然我们选择了远大的理想,就应该像马克思那样,坚持“永不放弃,走到最后”的执着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到达光明的彼岸。
第四,青少年还需正确认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内在关系。目前,随着网络化、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深入发展,西方的各种价值观念(尤其是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犹如狂风骤雨般地渗入我国,对我国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造成极大的冲突,这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青少年价值观念的正确形成。部分青少年在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已经严重缺失了社会主义的信仰和价值观念,自私自利、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在其身上逐渐抬头,这是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更不利于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与之相应地,马克思对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内在关系的辩证分析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这个启示也要求我们青少年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辩证统一,同时在实践上做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高度统一。
三、结语
伟人已逝,但其精神永垂不朽,这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伟大足迹和伟大事迹,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将带着这笔财富去寻找光明和实现幸福。马克思的励志思想为我们当代青少年励志成才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它是我们青少年走向自己人生辉煌、实现自己价值、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有力助推器。最后,我们青少年应该像马克思那样,在漫漫人生历程之中,需志存高远,坚持“不怕吃苦,不畏艰险”的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科学求索精神,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伟大理想,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推进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和繁荣为己任,一定会创造一个精彩辉煌和丰富完美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59.
[2] (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传(王珍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49.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
[4]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4.
[5]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990.

论马克思的励志思想及其对青少年励志成才的启示

  摘 要:曾被英国广播公司(BBC)评为“千年思想家”且位居榜首的马克思,在人生励志方面,有许多经典的论述和精彩的事迹。他的这些经典论述和精彩事迹不仅使他本人成为一代杰出的思想家,而且还不断影响和启发着后人。在网络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重新解读这些震撼人心的文字和事迹,同样能给人以重要启迪。因此,充分发掘马克思的励志思想资源,对促进我国当代青少年励志成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9/view-7281522.htm
  关键词:马克思;青少年;励志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5-01
  一、马克思励志思想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在中学时就提出了“为全人类而工作”的历史使命,就其一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来看,其早年的宏大志向对其后来的成长影响极为深远。同时,马克思在其一生各个阶段都有许多关于人生励志的经典阐述和精彩事迹。通过对这些经典阐述和精彩事迹的认真分析和研究,大致可以将其励志思想概括为以下:
  第一,志存高远,选择以“为人类谋幸福”为人生追求。一个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要取得重大成就,这跟他青少年时所立下的志向是紧密相连的。马克思在特里尔中学毕业时以德语写作的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就提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1]无疑,马克思把谋求“人类的幸福”和塑造“自身的完美”作为青年选择职业的根本原则。马克思在指出这个根本原则的同时,还重点分析了这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这两种利益的内在关系与我们今天所讲的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在其本质和内涵上是一致的。马克思特别强调,“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马克思在辩证分析这个根本原则之后,又重点提出“为人类谋幸福”的伟大理想,即“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在确立了“为人类谋幸福”的伟大志向的同时,提出了自己要“为全人类而工作”,即“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终其一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为人类而谋幸福”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为人类而工作”是马克思毕生的事业。也正是因为马克思在青年时所确立的伟大理想,才铸就了这位伟人一生的辉煌。
  第二,持之以恒,坚定理想,走到最后。确立了人生志向,还必须坚持下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马克思正是这样的人。马克思在确立“以谋求人类的幸福”为人生的伟大志向之后,在求学以及后来从事的诸如报刊编辑、科学研究等职业中均坚持了这一志向。比如,马克思在博士毕业后,初到《莱茵报》担任主编,就发表了许多为保护平民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社论,并卷入了现实的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也正是在这种斗争中,逐步形成了关心无产阶级和平民利益的群众观念,并在此过程中确立了为实现“全人类解放”的目标而奋斗的伟大理想。在稍后主编的《德法年鉴》杂志中,其世界观基本向共产主义转变了,并从此正式投入到为实现“全人类解放”的伟大奋斗目标的共产主义实践中,马克思在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也从未放弃过这一理想,他毕生所撰写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及其手稿、《哥达纲领批判》等主要文献均反映了这一事实。因此,“持之以恒,坚定理想”是马克思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方面,也应当成为其励志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三,不畏艰险,以坚强的意志力战胜种种困难。马克思为探索解放全人类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真理,遇到了许多困难,这些困难成为了阻碍他事业发展的瓶颈。据现有的文献来看,马克思在1850年前长期过着被驱逐的流亡生活,在1850年后且长期面临着贫困和疾病。由于贫困,他不得不暂时中止自己的经济学研究计划,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文章来获取稿酬以谋生计。在此期间,马克思有四个儿女由于家庭贫困而被饿死或病死,丧子之痛对于马克思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但可贵的是,马克思并未被眼前的困难所打倒,而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在给报刊撰写文章的同时更加努力地从事经济学研究。关于这一点,他的妻子燕妮・威斯特华伦女士曾评价道:“他即使在最为困苦的时候也从未失去过对未来的信心和愉快的性情。”[2]正是马克思以如此坚强的意志,战胜了各种困难,为其实现远大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四,刻苦钻研,坚持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索精神。“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是一切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坚持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社会科学研究大家自然也把这一精神贯彻于其科学研究工作之始终。众所周知,马克思为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撰写《资本论》长达四十年之久,除第一卷在1867年出版外,其余各卷均未在其身前出版,而是把其主要精力和时间花在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现象上,从对资本主义的新认识的更高层次上来不断修改和完善《资本论》其余各卷的内容。正是因为这样,马克思在1859年1月写作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这样写道,“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3]马克思正是坚持“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索精神,从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用他在《资本论》第一卷的法文版序言和跋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即“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4]
  二、马克思励志思想对当代青少年励志成才的启示
  毛泽东同志于1957年11月17日在莫斯科大学会见留学苏联的中国大学生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说道:“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八九点种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5]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旨在勉励青年抓住机遇、珍惜青春,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努力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而服务。质言之,当代青少年是我们国家宝贵的资源,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力量。如上文所述,通过对马克思励志思想的发掘和分析,为我们当代青少年励志成才带来如下重要启示:   第一,当代青少年必须志存高远,以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己任。当代青少年应该像马克思那样志存高远,以“为人类谋求幸福”为己任,这样才能激发斗志,真正实现其人生价值。对于我们中国当代的青少年来说,就是要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理想。具体来讲,就是要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推进人类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繁荣作为己任。一句话,就是把建设好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己任。这是我们的理想,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人生奋斗方向。
  第二,志存高远,还需要脚踏实地,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掌握好专业技能,这是我们为实现伟大理想的基本前提。要把这一前提做好,我们还必须像马克思那样,坚持“不怕吃苦,不畏艰险”的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科学求索精神。只有把科学文化知识学好,并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更好地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服务。
  第三,志存高远,还需持之以恒。远大的目标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实现,它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付出。古语说:“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人生路漫漫,各种困难、失败、逆境如同寒风冷雨般地经常吹打我们。无论怎样,既然我们选择了远大的理想,就应该像马克思那样,坚持“永不放弃,走到最后”的执着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到达光明的彼岸。
  第四,青少年还需正确认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内在关系。目前,随着网络化、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深入发展,西方的各种价值观念(尤其是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犹如狂风骤雨般地渗入我国,对我国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造成极大的冲突,这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青少年价值观念的正确形成。部分青少年在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已经严重缺失了社会主义的信仰和价值观念,自私自利、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在其身上逐渐抬头,这是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更不利于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与之相应地,马克思对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内在关系的辩证分析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这个启示也要求我们青少年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辩证统一,同时在实践上做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高度统一。
  三、结语
  伟人已逝,但其精神永垂不朽,这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伟大足迹和伟大事迹,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将带着这笔财富去寻找光明和实现幸福。马克思的励志思想为我们当代青少年励志成才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它是我们青少年走向自己人生辉煌、实现自己价值、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有力助推器。最后,我们青少年应该像马克思那样,在漫漫人生历程之中,需志存高远,坚持“不怕吃苦,不畏艰险”的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科学求索精神,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伟大理想,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推进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和繁荣为己任,一定会创造一个精彩辉煌和丰富完美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59.
  [2] (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传(王珍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49.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
  [4]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4.
  [5]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990.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sucai/39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