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素材 / 励志 /

【www.zgpaoc.com--励志】

摘要:该文重点抓住小说《红岩》中的成岗和刘思扬两个人物形象,剖析了《红岩》作品以“爱国、奋斗、团结、奉献”为内核的红岩精神,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精神动力。立足新的时代条件,并结合青少年思想的实际状况,“红岩”精神对于加强青少年励志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说《红岩》 思想艺术 科学内涵 励志 作用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一种革命精神,正是这种“刻骨铭心的磨难”、“感天动地的奋斗”的历史记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我们应该立足新的历史条件,结合青少年的思想实际,挖掘、整合、利用红岩精神资源,加强青少年励志教育,使青少年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
一、小说《红岩》的思想艺术
1950年国内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思想改造的运动,而充斥于其中的对于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红岩》无疑是一部紧扣当时时代呼唤的“红色经典”与“改造标尺”主题类的小说。《红岩》故事的中心线索主要是描写“革命”与“知识分子”之间的辩证关系――他以知识分子的精神炼狱和肉体牺牲,强烈暗示了知识分子人格改造与思想成长的必然。《红岩》问世以来,发行量超过了一千万册,被评论家誉为“一本名副其实的共产主义精神的教科书”。而正是这部反复被省市领导“校对”、“引导”的时代政治的教科书,同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借助文学这一传播媒介,得到了最好的宣传,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
作为《红岩》故事的三号人物,成岗这一艺术形象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他用自己的政治肉体,象征着知识分子思想成长的苦难意识。作品从一开始就反复交代他狂热地崇拜那些在无产阶级革命第一线的人们,除了全心全意为党奉献以外,再没有任何私心杂念。
成岗在心里暗暗将许云峰当做自己学习的榜样,这一切都说明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革命的力量也是无穷无尽的,对于革命的热忱和坚定,对于自身的提高和改造,坚定的信仰都构成了这位青年内心的一把无法扑灭的火。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红岩》一书,叙事的政治性倾向。江姐和许云峰不仅仅是两位勇敢的革命斗士,更是人们心中信仰的依托。
作品开头有这样一个细节:妹妹成遥看着哥哥成岗说:“二哥,你多么像个工人!”作者在这里用了 “像”而不是“是”,其实是在向广大读者暗喻:知识分子若想成为工人阶级队伍中的真正一员,仅仅具有满腔革命热忱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必须去接受“血"与“火”的洗礼,才能最后决定自己是否具有革命阶级的属性。而成岗在监狱之中接受的酷刑的场面描写,无疑就是他完成由“像”到“是”的转变过程――“冰冷的水泥磨石地面上,横躺着一具血肉模糊的躯体,脚上还钉着一副沉重的脚镣。鲜红的血水,正从那一动不动的肉体上往水泥地面淌落。”
同样的,在《红岩》之中对于知识分子精神炼狱的描写,也成为了衡量革命者崇高境界必不可少的一把尺子,同时警戒所有的知识分子“精神的炼狱”相比肉体的炼狱,其实恰恰是时代和革命吏需要的。
二、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
红岩精神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特殊时期,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为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同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精神写照。红岩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心理状态,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共产主义精神的有机统一。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奉献精神,构成红岩精神的丰富内涵。
(一)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
红岩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斗争的性质是要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因此,一部红岩英烈奋斗史就是一部爱国史,爱国主义是红岩精神的永恒主题。爱国首先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周恩来曾就别人问他更多的是问他中国人还是共产党人这样的刁难,在一次答记者问中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首先是中国人,其次才是共产党人。”[1]总之,爱国主义的精神情怀贯穿于红岩精神的始终,这对于推进抗战胜利及新中国的诞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
抗战时期,中央南方局始终处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中,红岩人士既有大气凛然、舍生忘死的智慧,又有善处逆境、勇于牺牲、不懈奋斗的勇气,在艰难的局面中开拓进取,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风采。在艰苦的革命环境和漫长的革命斗争中,一大批共产党人和红岩志士以不同的方式成为红岩精神的积极践行者和坚定倡导者,都能善处逆境,顽强奋斗,对革命充满信心,以自己青春的热血与宝贵的生命浇灌了红岩精神。
(三)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
共产党人坚持以大局为重,以党的事业为重,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努力把广大人民群众和一切爱国进步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一定要相信群众的力量,永远不与群众脱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这样才能成为隐蔽的、坚强得力的、与群众有联系并善于影响和推动群众的干部。[2]宽阔的心胸、磊落的襟怀,正是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团结一切力量领导广大干部群众夺取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追求真理的奉献精神
红岩精神集中体现了南方局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周恩来就明确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坚定的马列主义世界观和革命人生观。抗日战争时期,红岩的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把天下的兴亡担在肩上,把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即便睡的是潮湿发霉的“一脚半宽”,伴随的是严刑拷打、脚镣手铐,他们仍然能够始终坚持对真理的追求。在他们的心灵深处隐藏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精神情怀。[3]这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以及为追求理想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红岩精神在青少年励志教育中的作用 (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引发的负面影响,加之对外开放导致西方一些错误腐朽思想的乘虚而入,部分青少年精神家园迷失,远大理想信念缺失,追求物质利益;甚至一些青少年躲避崇高,告别革命,认为共产主义理想是遥不可及的水中月、镜中花。这不仅对个人发展不利,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结合青少年思想实际状况和社会实际,深入挖掘红岩精神中关于理想信念的先进性因素,引导青少年牢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理想信念为个人成才和事业成功保驾护航。
(二)培育爱国主义历史情怀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不仅是一种根本的政治原则,也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具有深厚的历史穿透力和强烈的时代感召力。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走向和平崛起的历史背景下,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条件下,一些青少年不能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差距,滋生了崇洋媚外的心理,过分热衷于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对我国的文化传统和发展成就了解较少,自尊、自信、自强和自立的观念和意识相对淡薄。红岩精神,不仅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革命传统,也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最好继承和发展,为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历史情怀提供了充实的历史素材,用红岩精神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成分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激发起他们高昂的爱国主义情感,让他们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青少年只有对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有着深刻了解,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产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三)增强艰苦奋斗思想意识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刻苦勤劳的人民群众和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是红岩精神的鲜明内容之一。艰苦奋斗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也是一种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和勤劳节俭的生活作风。它除了物质消费方面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强调一种精神,要有奋斗、拼搏、进取。在客观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无数革命仁人志士表现出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一些青少年脱离现实谈理想,把实现奋斗目标的过程和条件看得过于理想化,认为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理想,缺乏做好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在-些青少年的心目中,艰苦奋斗早就过时了,甚至成为落伍、保守的代名词。因此,需要探索运用红岩精神蕴含的艰苦奋斗的教育资源,引导青少年处理好实现理想与艰苦奋斗的关系,加强艰苦奋斗教育,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为实现人生目标而奋斗。
(四)树立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集体主义作为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一种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把发展、巩固和扩大集体利益作为人们活动的重要目的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在深入推进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对青少年加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一方面,经济市场化的发展,在带动全社会竞争意识和个体独立性增强的同时,也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蔓延;另一方面,西方腐朽的思想文化也乘隙而入,特别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对广大青少年的影响与日俱增。同时,独生子女成为当今青少年的主体,也进一步强化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价值取向。
红岩精神,就是一部全体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集体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当前尤其应该探讨如何挖掘红岩资源中的集体主义思想,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增强青少年的集体主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注重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南方局,南方局党史资料编辑小组.南方局党史资料(六)[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2]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厉华.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烈士诗文选[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sucai/64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