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500字 /

【www.zgpaoc.com--500字】

【摘 要】1980-2012的三十余年,抗日剧的数量猛增但质量极低。鬼子失语症成为绝大多数伪劣和不合格抗日剧的重要表征之一。跨语言意识的缺乏、监管不力、高额利润的驱动等多种原因导致了鬼子失语症的蔓延。伪劣和不合格抗日剧正威胁着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鬼子失语症;质量;抗日剧
自“九·一八”至“七七事变”到日本投降,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军民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用包括土枪、大刀、长矛和弓箭等原始武器在内的简陋装备在内,以鲜血乃至生命同装备、训练、火力、机动力均优于自己的会说流利日语的鬼子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并最终赢得胜利。仅八年抗战,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其中军队伤亡350多万,包括牺牲的国军有133万、共军有15万,而日军仅阵亡44万,中日军队死亡比例约3.36:1。抗日英烈的鲜血没有白流,建国伊始,新中国第一部抗日电影《中华女儿》就热情洋溢地讴歌了以冷云为代表的八位抗联女战士。1982年和1985,几乎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较早的两部抗日电视连续剧《海啸》《夜幕下的哈尔滨》上映。2013年3月25创业家网发布信息:统计数字表明,从1949年到2004年,我国拍摄的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应为影视)为150多部,平均每年3部左右,而2005年完成并播出的就有20多部,2012更有70多部。
一、鬼子失语症:不合格或伪劣抗日剧的重要表征之一
然而,由于政治、经济及电视人与观众的自身文化素质等多种因素导致30多年来的抗日剧质量严重偏低,合格剧作极少,精品更是寥若晨星。当前的所有抗战电视剧,几乎无一例外,或多或少都具备了“烂片”的特点,过分追求商业化,只顾观众口味,单纯追求娱乐效果,对历史的严肃性不管不顾。长此以往,国内广大观众对抗战史实的认知,会出现很大的偏差。若参照电视剧里英雄的“光辉战绩”,真实历史的抗战英雄可能根本没法被评为“英雄”了。抗战中的绝大多数战斗,更可能会被当作“没劲”、“丢人”。
(一)当前抗日剧的三宗罪: 武侠化、偶像化和鬼子脸谱化
2013年2月24日《燕赵都市报》批评“抗日剧把悲剧变成闹剧,把一段悲痛的历史记忆变成搞笑的娱乐节目”并列出了当前抗日剧的三宗罪:第一宗罪则是抗日剧武侠化,始自2011上映的投资近五千万的《抗日奇侠》,2013年上映的《利箭行动》紧随其后;第二宗罪则是偶像化,单纯地小胡子、圆框眼镜、秃头等有明显贬低或嘲弄性质的模式化脸谱。2013年2月25日《华商报》刊文:严肃的历史题材也避免不了去‘迎合低级趣味’。在抗日剧创作上的武侠化、偶像化和鬼子脸谱化,不仅背离了真实的事实,甚至以穿越和夸张的手段,过度神化了英雄,丑化了鬼子。打不死的英雄,杀不完的鬼子,在搞笑与惊诧之余,我们往往会疑惑于内容的真实,以及表达的本意。2013年02月27日凤凰娱乐综制造帅酷神奇的人物,2012年下半年《向着炮火前进》的吴奇隆抗日顶着飞机头耍酷,而《冷风暴》中的朱雨辰更像是在走秀,其衣服都是巴黎时装周的走秀款。第三宗罪则是鬼子脸谱化。年方26演了200多次日本兵“横漂”史中鹏总结经验:(鬼子的形象是)“越猥琐越好”。鬼子脸谱化源自(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国产抗战题材影片,对于反面角色的处理则带有明显的戏剧化倾向。多数影片中,侵略者的角色定位倾向于残忍、愚蠢、猥琐,而人物形象上则多见合也“直斥抗日剧三宗罪:武侠化、偶像化、鬼子脸谱化”。
(二)当前抗日剧的第四宗罪:鬼子失语症
抗日剧除了以三宗罪外,还有一宗罪——鬼子失语症常常被人忽略。鬼子失语症,它是不合格或伪劣抗日剧的重要表征之一,鬼子失语症源自20世纪五十年代的抗日电影,如《铁道游击队》患失语症的鬼子岗村和小林。“失语”本是一个医学名词,是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症状,表现为对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丧失。鬼子失语症不同于医学上的失语症而是特指中国抗日剧中的鬼子不同程度地丧失了说其母语——日语的能力。鬼子间能否正常地用日语交流或者鬼子是否患有失语症是判断鬼子的角色演得真与假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评判该剧合格与否的标准。从优酷网播放的1980-2012年间上映的抗日剧抽取225部作为样品从鬼子语言的视角进行审查鉴别,其中合格剧作仅有91部,只占全部样品的40%,而不合格或伪劣剧作多达134部,占样品总数的60%。
根据鬼子日语丧失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五类:即永久性失语症、偶发性失语症、间歇性失语症、突变性失语症和错位失语症。永久性失语症是指在整部抗日剧中鬼子鬼子只会说几个はい(哈咿)、ばかやろう(八嘎牙路)、よし(吆西)之类的简单日语单词或个别句子,鬼子间主要用蹩脚或流利的汉语交流,如,《新四军》的鬼子只会はい和ばかやろう几个单词;再如《密战峨眉》,鬼子也只在最后一集中在船上说了几个日语句子;《裂变》播到第20集时才冒出几句日语。抽样中患永久性失语症的抗日剧有124部。偶发性失语症指鬼子间在剧中某一场景偶尔莫名其妙地说起了汉语,如,《独立纵队》第17集鬼子井上遇见其旧战友时。间歇性失语症指会讲日语的几个鬼子在不同剧集中间歇性地插入汉语对话或在同一剧集中的鬼子间的对话用汉语和日语交替进行,如在85版的《夜幕下的哈尔滨》第9集中,玉旨一郎的婶婶用汉语提醒王一民已走了,第10集玉旨一郎和和玉旨雄一夫妻三人之间用汉语对话,第13集中玉旨一郎叔侄间用汉语争吵;再如,《梦想光荣》第5集中鬼子酒井和松田的对话频繁地交替使用日语和汉语。《黑狐》、《节振国传奇》、《战火四千金》、《英雄使命》、《箭在弦上》《盗火线》也属此类。突变性失语症指的是指在前面的剧集中会说日语的鬼子在后面的剧集中突然丧失了说日语的能力,如《口红》,日本女间谍北条千代子在第五集和当说客的日本妇女用日语吵架之后突然永久性地丧失了说日语的能力而只说汉语。错位失语症是指在对话中一个鬼子只会用汉语回应说日语的另一个鬼子。如在《大舞台》第11集中,浅田大佐失意,生日晚餐酒后郁闷,自虐的变态心理发作,脱衣让美枝子鞭笞自己,浅田一直说汉语,而美枝子一直用日语回应。在《节振国传奇》第20集中,近卫荣一直说汉语,而吉田则一直用日语回应,《战火四千金》第1集也有类似情节。 二、鬼子失语症肆虐抗日剧的原因解析
鬼子失语症肆虐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恶果。抗日战争是以讲汉语为主的中华民族为了反抗以日语为母语的日本大和民族的侵略而进行的神圣的卫国战争。
(一)抗日剧的制片人、导演和演员缺乏足够的跨语言意识
大多数抗日剧的制片人和导演缺乏跨语言意识,无视语言是一个民族身份的重要表征,无视鬼子间能用日语交流这一基本史实和常识,将中国的抗日战争篡改为以讲汉语为主的中国人和几乎只会讲汉语的日本人之间的战争,制造出大量不同程度地“失语”的假鬼子,导致整部剧作在艺术和历史方面双重失真,从而沦为不合格产品乃至伪劣产品。
首先,这类作品的绝大部分制片人和导演在挑选演扮演主要鬼子角色的演员时不严谨,注重外型条件以及走红程度而不考虑其日语能力,结果培养了一批“假鬼子专业户”,如不会日语的当红演员王奎荣多次扮演患永久性失语症的鬼子,分别在伪劣抗日剧《地道战》饰山田、《黑玫瑰》中饰日本军官松本、《刀尖上行走》饰腾村、《岛城风云》饰龟田大佐;冯远征也在几次扮演患失语症的鬼子,在伪劣剧《遍地英雄》中演北泽豪、在《对手》演山本康夫,冯远征坦言创作人物的主要目的是神似。其次,抗日剧的制片人和导演推行汉语霸权,让会日语的中国演员和日籍演员扮演患失语症的假鬼子。会日语的陆鹏在《松花江上》、《功勋》、《军刀》、《中天悬剑》被迫扮演患永久性失语症的鬼子军官,同样会日语的马卫军也在《裂变》、《中国兄弟连》、《滇西1944》、《锁定美军特使》、《枪神传奇》中被迫扮演患永久性失语症的鬼子;在2011年上映的《新亮剑》中,有10名日籍演员分别扮演10名鬼子军官和1名日籍华裔扮演日军军医,日籍演员阵容之强大,在中国抗日剧中史无前例,但除了第19集中米冈宽纯扮演的宪兵队长在生日宴上冒了几句日语外,其他日籍演员被迫永久性失语,像在“汉语桥”一样大秀汉语。《新亮剑》成了翻拍剧中最浓黑的一抹败笔。再者,在汉语的大语境下,导演极不稳定的跨语言意识和鬼子扮演者“两个身体”(表演的演员和被表演的角色共用一个身体)的日汉双语困扰使偶发性失语症、间歇性失语症、突变性失语症和错位失语症时有发生,如,在《英雄使命》中邹娜扮演的柳生美子和李雨泽扮演的野村浩二两人在一起忘记了彼此鬼子身份时说汉语,记起了彼此鬼子身份时说日语,反复无常,而导演也常常忘记他们的鬼子身份,听任其大秀汉语。
(二)主管部门监管不力为鬼子失语症提供了温床
1990年8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广播电影电视部、文化部联合发布的《关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拍摄和审查问题的规定》要求拍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历史,不得随意虚构,不得随意拔高或贬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97年9月1日颁布施行《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只是从大方向规定电视台禁止制作、播放载有“危害国家的统一”、“危害国家的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等内容的节目,而伪劣抗日剧正是打着全民族团结抗日的爱国主义的旗帜而泛滥成灾的。《百团大战》、《东北抗联》、《新四军》、《抗日名将左权》、《杨靖宇将军》、《彭雪枫》等重大题材革命历史题材的抗日剧在军事方面忠于历史,但因在语言层面违背历史,将鬼子间的对白语言篡改为汉语而沦为不合格抗日剧。一般的抗日剧更是随意篡改鬼子的语言,随意拔高中国军民的战斗力而极力地贬低鬼子的战斗力,削弱了抗战的艰巨性。正是由于广电总局和各省广电局把关不严、监管不力,导致抗日武侠剧、抗日偶像剧等抗日神剧、雷剧伪劣剧顺利通过剧本立项审查或备案公示审查而获得电视剧拍摄资格、通过电视剧完成片审查获得发行许可证,最终流向各级电视台。
从1980到2012的30多年,我国的电视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电视剧的产量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年均10部左右猛增到2012年年产506部17703集,平均每部35集。抗日剧也由1982年的年产1部增加到2012年产70多部。但是,由于电视剧的准入门槛低,电视剧缺乏总量调控,导致电视剧总体质量低下,浪费严重。2013年06月14日,著名导演郑晓龙上海电视节论坛上对去年中国电视剧年产17703集这一数量进行炮轰。根据郑导的推理,一年只有365天,一天只有24小时,每天播24集,也要两年才播完这17703集。一半的剧集因为无法及时播出而浪费了80亿,郑晓龙建议,应该提高拍摄电视剧的准入门槛,数量减少一半,把浪费的80亿元钱用到另一半去,这就能让中国电视剧拍得更好。
(三)高额利润和电视剧评价机构成为鬼子失语症的催化剂
让观众过足看打鬼子的瘾以提高收视率来赚取高额利润成为抗日剧制片方、编导、演员和各级电视台的俗套思路,国家影视形态长期以来对红色文化持鼓励态度,广电总局和各省级广电局对抗日剧经常重题材轻质量、一路绿灯。抗日剧正“统治”着中国观众的荧屏。在2012年全国200多部卫星频道黄金档电视剧中,抗战剧及谍战剧就超过70部。在抽查的48部抗日剧中(包括《向着炮火前进》在内),患鬼子失语症的有33部,占全部样品的69%. “因“手撕鬼子”情节广受争议的《抗日奇侠》(2011年上映)却在多地成为收视冠军,第二轮播出一集200万,利润翻倍;热门抗战剧利润率普遍达到200%;《向着炮火前进》播出后,吴奇隆的身价涨到50万一集。《抗日奇侠》、《向着炮火前进》虽然背负抗日剧武侠化、偶像化、鬼子失语症等多宗罪,不仅丝毫不影响两剧的相关利益群体在鬼子的“炮火”中“钱进”、名利双收,反而刺激了更多的利益群体高举“抗日”无罪的旗帜去炮制更多的能吸引观众眼球的伪劣抗日剧。
国家级电视剧评价机构的负面影响也促进了鬼子失语症在抗日剧中的蔓延。《大众电视》“金鹰奖”自1996年第15届起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更名为“中国电视金鹰奖”,是全国性电视艺术综合奖,评奖的形式采取专家推荐和观众参与相结合,是国家级的唯一以观众投票为主评选产生的电视艺术大奖。第2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专家推荐的患鬼子永久性失语症的《新四军》被观众评为长篇电视剧优秀作品;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专家推荐的患鬼子永久性失语症的《彭雪枫》被观众评为优秀长篇电视剧;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专家推荐的患鬼子永久性失语症的《中国地》被观众评为优秀电视剧。 三、以根治鬼子失语症为契机,全面提升抗日剧的质量
广电总局应对于患有鬼子失语症的抗日剧采取禁播令,并开设举报热线对违反规定的电视台予以重罚。从军事、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复审通过语言关的抗日剧,从合格剧中择优重播。组织电视剧制作机构对患鬼子失语症的属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抗日剧进行翻拍。由于当前抗日剧编导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导致抗日剧中剧情过度夸张、知识性、常识性错误百出。在2001版《东北抗联》第1集,“九一八”事变当天石原莞尔中佐对板垣高级参谋汇报说“从国内调来的三十架零式战斗机藏在苏家屯”,而日本零式战斗机1939年开始生产,1940才投入实战。《永不磨灭的番号》里,八路军独立团硬是三天消灭了日军半个师团,战果超过了历时数月的百团大战;手榴弹居然打下了飞机。
方天翼在《黑狐》第1集中说“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几乎是同时展开的”。 《记忆之城》第10集,鬼子军官对飞行员说武汉距离重庆580公里。在《硝烟背后的战争》第4集,日本战俘大岛教看押战俘的八路军战士唱起了日本词作家荒木丰久根据日本传统民歌曲调于1972年所创作的《四季歌》。因此,提升抗日剧编导整体文化素质刻不容缓。广电总局可组织专家统一出题、阅卷,对于抗日剧的编剧和导演进行文化考试,复习资料包括书籍:中日近现代史;抗战时期中日双方的军力、人员编制及武器配备,重要战役的双方兵力及战争结果等;日本文化概况,包括一些在中国流行的经典日本歌曲;《我认识的鬼子兵》、《日本老兵忏悔录》、《东史郎日记》等。视屏材料:日本反思二战的影视;英、美、澳等国抗日题材影视。考试合格者由广电总局颁发《抗日剧编导资格证书》。由各省广电局组织高校日语系有留日背景的资深日语教授对欲扮演鬼子主角的演员进行口语测试,合格者由广电总局统一颁发《日语口语资格证书》。
广电总局和各省级广电局应充实专业队伍,配备电视艺术家、专修抗战史的军事历史专家和日本语言文化专家。应大力加强对抗日剧拍摄制作备案的审查,抗日剧制作机构除了提交不少于1500字的剧情简介来准确表述该剧主题思想、时代背景、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之外,应提供每集不少于500字的剧情介绍,剧本一式五份,日语台词须有中日文对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表格要附上编剧和导演的《抗日剧编导资格证书》彩色复印件,鬼子主角的《日语口语资格证书》彩色复印件。先由电视艺术家对编剧和导演的和鬼子主角进行资格认证,不合格者取消公示资格;认证合格后,电视艺术家对剧情简介和分集剧情进行初审,情节大部雷同、剧情过度夸张的抗日剧取消公示资格;初审通过后,由专修抗战史的军事历史专家和日本语言文化专家对剧本进行细审,对剧本违背抗日军事历史实际和日本语言文化实际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对漏洞太多的抗日剧取消公示资格。通过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抗日剧剧组应配备抗日军事历史顾问和日本语言文化顾问,对拍摄中违背抗日军事历史实际和日本语言文化实际的地方随时提出修改意见。送审的抗日剧完成片应在职员表中应列出抗日军事历史顾问和日本语言文化顾问的名字,视屏中有日语对白的地方应显示中日文双语字幕。广电总局和各省级广电局的电视艺术家和抗日军事历史顾问和日本语言文化顾问审查全部剧集并得出综合评价,不合格者取消发行资格。
四、结语
由于编导的文化素质和跨语言意识的缺乏、主管部门监管不力、高额利润的诱惑和观众及评价机构的偏好等原因,以鬼子失语症为表征之一的不合格和伪劣产品以总体压倒合格产品的态势在畸形发展,数量的过速膨胀抑制了质量的提高,作为培育爱国主义的重要基地的电视台不同程度地成了倾销垃圾剧的大本营,包括青少年在内广大观众陶醉在“杀鬼子”的复仇快感和玩电游似的精神胜利中,奇侠、偶像及其创造的光辉战绩替代了抗日英烈和艰苦卓绝的抗战史。精神文明建设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整顿抗日剧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李文.国魂[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
[2] 陶慕剑.战史短评:抗战剧“打鬼子过瘾”往往是烂片之源[EB/OL].凤凰网,2012-05-05.
[3] 赵大卫.抗战题材影片进化史——从红色经典到全民娱乐 [EB/OL].凤凰网,2012-05-05.
[4] Lin, Andrew.英语电影欣赏[M].霍斯亮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5] 俞亮鑫.中国年产电视剧数量世界第一[N].新民晚报,2013年6月15日.
[6] 范承刚.抗日这门生意——“横店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开辟的[N].南方周末,2013年3月10日.
作者简介:唐小辉(1973.01- ),男,铜仁学院外语系,主要从事英美社会与文化研究。

从鬼子“失语症”看抗日剧的质量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8| 上传日期:2014-08-20 17:15:03|文档星级: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zuowen/68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