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英语作文 /

【www.zgpaoc.com--英语作文】

【摘 要】翻译目的不同,翻译形式也不尽相同,在这里,主要探讨通过文字的方式,从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由于中英语法结构、文化和表达方式等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两种语言之间的自如转化不仅需要译者拥有翻译所具备的能力,而且还需译者深谙中西文化。
【关键词】中英翻译比较 源语 译入语 中西文化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057-02
一 翻译概述
翻译就是把原文从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严复先生曾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一代又一代的翻译工作者把这一标准奉为翻译的至高标准。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经过个人努力和后天习得,想要达到“信”和“达”的标准,这是一个可实现的目标,至于“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杨绛先生曾说,“雅”是外加的文饰,她所认为的“雅”不仅能信能达,还要“信”得贴切,“达”得恰当,连杨绛先生都认为远远不能达到这个目标,可见翻译的难度。一个好的译者,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才可以接近严复先生提出的这一翻译标准。
然而,翻译本身,并没有特定的规律可循,犹如做外科手术,每台手术都是因人而异,具体案例、具体分析,但是,理念和方法却是万变不离其宗。译者需要彻底读懂原文,不仅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充分理解原文并领悟字句之间的弦外之音。在此基础上,通过译文,准确地向读者传达作者的意思,尽可能最大限度体现作者的风格。译者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插入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甚至是解释,杨绛先生曾说,要贴合着原文翻译,尽可能照模照样地向读者表达作者的原意。
二 翻译比较
纵观中、英翻译,基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想要转化这两种语言,首先要剖析他们之间的差异,比较之后才能获得正确的翻译方法,进而通过磨炼翻译技巧,达到上述所提及的翻译标准。接下来,将着手从两个方面来探讨中、英之间的翻译比较。
1.中、英语言结构差异
中、英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语言结构差异,英语注重形式,而汉语则注重意义。英语的语法结构严谨、有序,主从关系清晰、明确,毫不夸张地说,有时候,一个英文长句,多半是个复合句,长达数行,而且结构复杂,包含主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同位语、形容词组和副词组等。而汉语的句法结构松散、灵活,仅需随意搭配,即可产生不同含义。最具代表意义的中文结构则是四字成语,言简意赅,寓意丰富,毫无章法可言。
由于两者之间的此种差异,给翻译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难度和挑战。因此,如何拆分英语长句、正确理解各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抓住核心句的大意对于翻译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著名的翻译大师尤金・奈达则通过把英语的长句分解成6个简单的句子,这种简单的核心句基本上都是短小、精悍的简单句,即便对于初中学生,理解这些简单句也没有太大难度。通过此种方法,对句子拆分之后,接着译者需要按照中文的表达习惯,把上述6个简单句重组成中文,在重组的过程中,译者不能丢失原有信息、加入自己的想象,但是可以调整原文语序、有意删减重复信息、增加作者的言外之意,只要忠实原文,把作者的原意表达出来即可。
在处理两者语言的过程中,相对来说,拆分英文句子是比较容易的。最难的部分是重组被拆分的简单句,我们很容易受限于英语的语法结构,亦步亦趋,不敢做出大胆改变,原文中的名词翻译成译入语的名词;动词翻译成动词;副词翻译成副词,甚至有时一个定语从句,我们也会照搬原文的结构,这样下来,翻译出来的汉语只能晦涩难懂、词不达意,不符合中文的语言习惯,这样翻出来的中文,带有浓重的翻译腔,其实,我们应该尽力杜绝陷入翻译腔的圈套。
因此,其中一个重要的翻译手段为词性转换,而且,在转化成译入语时,几乎原文中的任何一种词性都可转化成其他词性,如动词转换成名词,名词转换成动词,介词或副词转换成动词,名词转换成形容词等等,词性的转换是做好翻译的必备手段,它能够使译文脱离原文的结构,不受原文的束缚,因此,翻出来的译文理所当然也会尽可能避免翻译痕迹。
同理,在处理英文中的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之时,也需视情况而定,根据中、英文的句子结构,稍加调整。一般来说,英文中的定语从句,翻译成中文时,如果句子短小或句子是限定性定语,可把定语仍然放在名词前面;如果较长,而且是非限定性定语,也可考虑把修饰的定语部分放在所修饰名词后面,这样可以使整个行文相对流畅,不拘泥于原文的结构,因此,也可避免头重脚轻的现象。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定语也可根据上下文,直接处理成状语或一个独立的短句。这些做法都是可取的,只要能够保证忠实原文。状语从句的翻译在此就不再累述。
最后,关于结构方面的不同,还体现在一些细小的方面,比如英语多用代词,而汉语多用名词,需准确地理解原文句子中代词所指代的含义,一旦理解不到位,很可能会导致整个句子翻译出错。代词虽小,但在英文中,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如果我们能很好地把握这一点,对翻译的帮助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另外,还有一个区别在于,英文多用被动语态,
而中文多用主动语态,在翻译被动语态的英文句子时,不必千篇一律翻译成被字句,而采纳符合中文语言习惯的主动句倒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转换方式。
2.中、西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中国与西方英语国家存在的文化差异犹如一条鸿沟,具体体现在两国的综合实力、风土人情以及人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等等上。对于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性,却是个永久的课题。奈达曾有一个经典的表述,他十分强调“功能对等”。在当今全球化和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如何最小化地缩小文化对于翻译所带来的影响,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犹如久旱甘霖,给无数的翻译工作者带来了启迪,慢慢克服了文化给翻译带来的障碍。
更有人说,其实,翻译水平的高低不在乎语言水平之间的较量,而关乎对于两种文化的精通。
一个深谙中、西文化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确实能如鱼得水,翻译精准到位。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认识原文中某一句话的所有单词,但是我们却不知实际言之何物,当然也无法用中文准确表述出来,这就深刻地反映出了解文化对于翻译的影响。翻译伟大的文学作品,对于译者对于文化的掌握要求更高,它绝对不是文字的累积,而是通过文学作品,渗透着作者所表达的本国文化,想要翻译好文学作品,应当充分了解,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所折射出的文化。
当然,在把中文翻译成英文时,文化所带来的障碍和影响也不可小觑。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外国对于中国文化实在知之甚少,如果我们硬把中文按文字本身来翻译,不做任何解释,那外国人很难理解我们所要表达的含义。再加上中国的各种典故、成语、诗词,都包含着大量隐含的寓意,我们在翻译的同时,需考虑到文化差异,而进行必要的解释。
文化的习得,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无法一蹴而就,而需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累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两种语言的转化才会更加自如、更加流畅,而不是限于语言本身。
总而言之,中、英之间无论在语法结构上,还是在文化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使得对于译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篇好的译文,除了能够在以上两点上多下功夫之外,还需根据不同文体、不同语境,反复打磨、不断冷却,再反复推敲。翻译其实没有技巧可言,唯有练习加练习,方可习得翻译所具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林劲〕


浅谈中英翻译比较 | | 手机打开

手机客户端打开本文

【摘要】:翻译目的不同,翻译形式也不尽相同,在这里,主要探讨通过文字的方式,从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由于中英语法结构、文化和表达方式等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两种语言之间的自如转化不仅需要译者拥有翻译所具备的能力,而且还需译者深谙中西文化。

【作者单位】
【关键词】中英翻译比较 源语 译入语 中西文化
【分类号】:H315.9
【正文快照】:

一翻译概述翻译就是把原文从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严复先生曾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一代又一代的翻译工作者把这一标准奉为翻译的至高标准。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经过个人努力和后天习得,想要达到“信”和“达”的标准,这是一个可实现的目标,至于“雅”,仁者见仁

(?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1王改津;;[J];现代交际;2011年06期
2;[J];;年期
3;[J];;年期
4;[J];;年期
5;[J];;年期
6;[J];;年期
7;[J];;年期
8;[J];;年期
9;[J];;年期
10;[J];;年期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zuowen/7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