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www.zgpaoc.com--高考作文】

摘要:大学扩招以有多年,而且是大势所趋。本文探讨了扩招的利弊,在分析高校扩招的背景积极因素和不利因素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扩招 有利因素 不利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095-01
高校扩招,也称为大学扩招或大学生扩招,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有了跨越式发展。1998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80万,1999年扩招比例高达47%,其后三年分别以25%、17%、10%的速度增长,2003年,本专科招生规模达到380万人;2004年为447万人,2005年475万人,2006年506万人,是1998年的4.68倍,在校人数达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21%。2013年考生达到912万。由此,我国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创造了高等教育史上发展的奇迹。就西华师范大学高校扩招后直至现在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3万余人。
1 大学扩招的有利因素
1.1高效扩招有利于教育体制的完善
高校扩招推动高等教育走向产业化之路,促使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有机协调,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扩招也是符合我国教育精英化走向教育平民化、大众化转变的需要。政府为了满足扩招后的更大需求, 也增加了对各高校的资金投资力度, 加强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同时学校为了有效的管理更多学生, 也在不断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将学校管理推向制度化, 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2高校扩招有利于教育公平
高校扩招的政策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加大了各级人员进入各级正规学校的机会。使我们认识到入学或者是进入高等学府不是少数人的事,而绝大多数都有进入高等学府从而进行高等教育的机会,入学不仅仅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专利,给大多数人带来了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契机。在西华师范大学大多数的学生都是从农村来的,农村籍的学生占了绝大多数,如果论教育公平的话,从比例来说体现除了一定的教育公平。
1.3提高高中升学率
提高高中升学率,使更多学生圆了大学梦。西华师范大学实行扩招政策以后,学校每年的招生人数也在急剧的增加,使许多高三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到大学,现有23个二级学院,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3万余人。对农村的孩子来说,高考更是“跳出农门”的唯一选择。“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流传几千年,在经济时代时代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现在大学急剧扩招,门槛越来越低,高中升学率持续上升,进入普通高校不再是难事。西华师范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提高高中的升学率。
1.4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
当前阶段,正是人口出生率高峰期所诞生的婴儿成长时期,这一年龄段的人口特别多,教育可以使更多的人呆在学校,减少当前的就业人数,降低就业压力。有数据表明,1995年幼儿园学生规模最大,这批人在1997年进入小学,实现了小学规模最大化,从1990年到2002年初中阶段学生规模依次递增,小学六年教育到2003年达到顶峰。从高中阶段和高等学校阶段看,学校平均在校生依年份递增,至目前还没有达到顶峰。这一方面反映出生高峰期学生高潮正随年龄增长逐渐上移,另一方面反映了高教扩招的效果。显然,如此庞大的群体一旦进入就业队伍,势必对就业造成巨大压力。发展高等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办法,也是按学龄期学生人数比例发展教育的必要措施。
2 不利因素
2.1扩招影响西华师范大学教学质量
大多数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跟不上高校扩招的步伐,影响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质量。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西华师范大学积极响应国家的高校扩招政策,每年扩大学生的入学比重,人数在每年的增加,而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越发显得跟不上扩招的步伐,有一种捉襟见肘的感觉。首先人数的增加就急需有足够的教学楼和寝室,就目前而言,由于人数的增加,导致学生公寓不够用的情况多次发生,而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多栋公寓被改建成男女混合居住的鸳鸯楼。其二就是上课大多数都采用大班教学尤其是处于大三的我们都是大班教学,几乎没有小班教学,这严重影响老师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在大一大二停课期间,很难找到上自习的教室,教室资源紧张,而图书馆的占位情况更甚。学生的增加和教室资源的配置比重不成正比,学校教师资源太少吗,从而导致某些老师要交多个科目的情况,这完全不能体现科目的专业性。所以说西华师范大学的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2.2扩招促使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面临窘境
近几年来,西华师范大学为提高办学层次进行了扩招,学生规模增大,教师队伍也相应增加,专业设置门类增多,而图书馆建设相对滞后,馆藏文献种类和数量不足,文献太旧,品种不够齐全,学习参考书太少,中文期刊也种类少,档次不高,外文期刊更是欠缺,网上可查资源较少,上网及运算速度都很慢、网络十分落后、公共计算机数量不足。学校扩招后,师生对图书馆文献需求量增加,导致图书馆建设和维护经费紧张。此外,不同师生需求不一致,师生对信息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不在满足于现有馆藏信息服务。西华师范大学扩招后,图书馆文献需求量增加,导致图书馆建设和维护经费紧张,很难满足读者的需要,所以扩招给图书馆造成一定的窘迫。
2.3扩招后导致西华师范大学生就业的困难
高校扩招后,西华师范大学招生人数逐年增加,而相应的毕业生人数也会相应增加,而就业的困难就越发的大。而每年的毕业人数又在不断的剧增,毕业就业难得问题日益突出。以我们小学教育为例,现在的情况就是一届的毕业生一届不如一届。例如现在很多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也开始和师范类学生竞争岗位。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在扩招后,许多现在所说的就业不好,就业市场饱满的专业所招收的学生过多,而他们在毕业后面临着更难就业的情况下,就选择另外一个和本专业不对口的职业,这也是扩招后导致的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所以说,综合上述,西华师范大学的扩招影响就业,让就业变得更加的困难。
3 措施
就图书馆资源问题,可以采取联合其它高校共建共享图书馆。南充还有另外两所高校,而这两所高校为提高办学层次也都进行了扩招,图书馆建设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因此可以通过三校联合建馆来解决。第,二加强师资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教师队伍在数量上要保持与学校规模相当的师生比,而不能一味地提高。要保障教学投入,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学校应根据发展规模保障教学投入比例。

大学扩招利弊及其对策分析 | | 手机打开

手机客户端打开本文

【摘要】:大学扩招以有多年,而且是大势所趋。本文探讨了扩招的利弊,在分析高校扩招的背景积极因素和不利因素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单位】
【关键词】高校扩招 有利因素 不利因素 对策
【分类号】:G647.3
【正文快照】:

高校扩招,也称为大学扩招或大学生扩招,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有了跨越式发展。1998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80万,1999年扩招比例高达47%,其后三年分别以25%、17%、10%的速度增长,2003年,本专科招生规模达到380万

(?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1张如山;[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2南笛;[J];中国科技月报;1999年09期
3林健;[J];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Z1期
4李晓波,戎进;[J];江汉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5段汝和!邮编:075131 ,陈建新!邮编:075131;[J];中国农业教育;2001年04期
6薛彦;[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初立新;[J];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8臧东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5期
9李华;[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9期
10田杰;解梅;黄银娣;;[J];中国西部科技;2006年22期
1何彦;;[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2肖凤翔;陈玺名;;[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赵敬书;苏含英;;[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4冯长春;;[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5司林波;;[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6孙河川;;[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7李漫红;苏明飞;;[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8陈琴;胡维治;;[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陈昌礼;陈燕菲;龚维;耿芃;;[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钟晓明;;[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1张乐 傅丕毅;[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2本报记者 陈韶旭;[N];文汇报;2002年
3徐勇;[N];新华日报;2000年
4潘晟;[N];上海金融报;2011年
5本报记者 顾巍钟;[N];新华日报;2002年
6鲁宁;[N];中国经营报;2003年
7记者 秦健;[N];重庆商报;2009年
8本报实习记者 肖祯;[N];中国会计报;2011年
9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周燕;[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本报记者 王春;[N];科技日报;2000年
1戴凤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2孔夏萌;[D];西南大学;2013年
3彭清华;[D];中南大学;2011年
4叶通贤;[D];西南大学;2010年
5刘莹;[D];厦门大学;2013年
6袁晖光;[D];辽宁大学;2010年
7谢凌凌;[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罗昊宇;[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9王海龙;[D];天津大学;2010年
10安锦;[D];武汉大学;2011年
1曹艳红;[D];天津大学;2011年
2李小琳;[D];内蒙古大学;2014年
3齐丽丽;[D];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
4张兴强;[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5杨洁;[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梅花;[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7蒿延净;[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年
8吕虹;[D];安徽大学;2014年
9武恺;[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封清云;[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gaozhongzuowen/50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