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www.zgpaoc.com--高考作文】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中处于重要地位,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时代对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人才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也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深化教育改革,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位学生的最佳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并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2012年,我省公布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四大类选修课登上舞台;2014年,我省出台了“语数外必考”加“7选3选考”的新高考方案,使学校和学生的自主权进一步加强。在深化课改和新高考的形势下,“7选3”走班教学的管理以及必修课程选修化的研究将成为学校实现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向学生提供最迫切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现实:我们正在做什么
(一)对“7选3”走班教学的认识
1.对学生发展的认识
通过“7选3”走班,可以为学生打开选择的空间,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发展个性、走向自立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学会负责,学会规划人生。为孩子更好地提供自身所需的个性化教育,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在共同基础上获得差异化的发展。
2.对教师发展的认识
教师不能只是研究题海的教书匠,而应该是有个性、有特长的教育工作者。学生流动增加,迫使教师进一步关注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从而减少通过课外辅导来提高学生成绩的行为。同时,行政班淡化、班主任职责弱化、导师制和全员德育的施行,使得普通教师和学生的交往进一步加强。这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学业帮助,还包括素质培养和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培养。
3.对学校发展的认识
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意味着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而且,“7选3”走班教学将带来一系列深层次的教育变革,如导师制、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堂模式,等等。这些不但能促进学校更好地依托本校特点加强针对性研究,而且将逐渐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办学模式的多样化,避免各学校同质化的竞争。
(二)“7选3”走班教学的意向调查
自从2014年9月我省新高考方案出台后,我校对全体高一新生进行了3次“高考选考学科选择意向”的预选,分别在11月底、12月底和期末市级统考后。每一次学生的选择都在变化(随着时间的推进,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和自身学习情况也会发生变化)。接着,根据高校出台专业报考所需科目后,我们会再进行预选。因为学生现在的选择主要以自己的学科特长为主,但高校列出专业报考所需科目后,学生的选择可能会有一次较大的变动。随着学生和家长对高考招生政策及自身学科水平兴趣有了更多了解后,学生对学科的选择还会更趋于理性。
几次预选结果显示,在“7选3”的35种组合中,学生每次的选择都涵盖了其中30种以上。学生选择的多样性,给学校课程设置提出了挑战,“新高考制度下,学校可能会取消行政班,年级概念也会淡化,学习某一科目可能有不同年级学生一起进行。那么,该如何应对呢?这就需要我们学校做好分类分层的走班教学。”
(三)“7选3”走班教学的课程架构
1.课程设计的多样化与选择性
我校将通过教师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目标,对原有的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为学生提供适合不同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课程,目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学习兴趣和发展需求的课程。
2.课程设置的分层化与梯度性
我们学校的生源现状处于县属学校中下等,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着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有多层次性。所以,我们在课程设置时,既要考虑到选修课程的丰富多元,也会重视稳步推进必修课程的分层与分类教学,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和优质。
(四)“7选3”走班教学的经验储备和前期准备
自从2012年始,我校选修课走班就全面铺开了,并开始积极尝试英语、数学学科的必修课走班教学,两年来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且,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我们科学合理地安排了学校的2014级学校课程,并进一步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彰显选择性教育理念。同时,我校职业生涯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性格、兴趣、能力等维度的专业心理测试,让每位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倾向,并通过开设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指导,让学生明晰自己的学习发展方向。我校还准备实行“7选3”分类分层走班教学,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思考:我们接下来应该怎样做
为了让我们的家长放心,让我们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我们的学校在管理上更加顺畅,笔者查阅了美国和芬兰等国家关于必修课走班的大量资料。同时也对我校和其他兄弟学校选课走班的不足和经验做了整理,进而归纳出以下几点,希望对我们接下来的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7选3”走班教学的组织
教学班组建的原则是:学生自主选择、动态反馈调整。具体包括:1.增加教学班,减少班额。从小班化到更加小班化,使每位学生的每门学科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因材施教。2.让学生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学习。3.让学生有选择教师的权利。学生能在一定范围内选择教师,能促进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提高教学成绩。4.稳定教师队伍。走班教学后,教学班会增加,工作量尽可能平衡。倡导优秀教师多承担教学工作量,但要稳步推进。 教学班组建的程序包括:在高一下学期或高二上学期,学校通过行政会议反复讨论,再通过学生调查、家长调查、教师动员等多方面的前期准备,最终确定了“7选3”分类、分队和分层的总体思路。分类,即把“7选3”课程相同的学生归为一类,同一类学生再根据语数外的基础水平设置不同层次的行政班;分队,即首先将全年级选择该门课程的学生分成若干个队,同一个队同一门学科同时开课时,教学难度分为A层、B层、C层。A层为较高层次,B层为中档层次,C层为基础层次,学生按照单科发展水平选择进入不同层次、不同教师任教的教学班。根据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考虑每门学科设置20%左右的A层次教学班级,40%左右的B层次教学班级,其余为C层次教学班级。由教研组初步提出每位教师A层、B层、C层任教班级数,学校进行审核调整,确定教学班教师的安排,并排好走班课表。必修课走班前,教务处公布各队各门学科任课教师名单、学生分队及单科分层的参考意见,并召开学生大会说明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允许学生换队及更换单科层次,然后在校园网选课系统中完成选课,再由教师进行微调,确定每个教学班级最终的学生名单。一个学期要进行一次全年级的教学班调整。个别学生在调整教学班级时,需本人申请、家长签字、年级组长和学科备课组长签字后才能更换。
(二)“7选3”走班教学的实施
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包括:为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对部分模块间的关联性内容进行调整、重组、合并、删减。如将必修与选修内容有机整合,调整教学顺序,将部分选修模块改成必修内容,将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结合。
教学方式的变化包括: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面向每一位学生,学校将减少教学班学生的人数,实现小班化教学。同时倡导有序、有趣、有效的课堂教学原则,反对一讲到底的“填鸭式”教学,鼓励教师采用案例研究、角色扮演、实践体验、团队合作、探究发现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评价的完善有:“7选3”走班制实施以后,我们对每个学生的教学评价将采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并重的方式。终结性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达成结果进行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过程中,明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关于学生相对客观、全面的评价,实现评价与教学的一体化。同时,为每位学生建立自己的学分管理制度,如成长档案。
对教学难度的调控包括:因为A、B、C层次的区别主要是学生的单科发展层次,学生最终的教学定位也略有区别。在教学难度上,总体而言A层教学班主要面向学科特长突出、将来选择专业与该科目密切相关的学生,参照高考难度和竞赛难度进行学科的深化学习,以提高学生学科拔尖能力为课程设置目标;B层教学班主要面向课程基础较好、高考选考此门课程但不一定作为专业倾向的学生;C层主要面向课程基础相对较弱、高考选考此门课程但不作为专业倾向的学生。各备课组在教材处理、进度、教学内容、实施方式及作业布置上都会有相应的区分,并将增加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记载,探索评价方式的改革。
教学质量的监控有:运用网上阅卷系统和数据分析软件,跟踪每位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跟踪每位教师的教学质量。另外,我们还对学科基础课程实行定期分层测试制度,并将每次测试数据折合成标准分,采用增量评价制度。
(三)“7选3”走班教学的有效管理
1.教学班学生的管理制度
学校将实行全员德育与全员教学,实施导师制。每位导师最多带不超过10名学生,从高一一直带到高三毕业为止,从学习、生活、心理、人生规划等多方面关心学生。每位导师每周至少要和学生沟通半小时,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情况,并给出适当的建议与指导。学生日常管理则实行“三师一体”。“三师一体”就是行政班班主任、教学班任课教师和学生导师三者,是以服务学生为目的的相互融合和渗透的管理体制。它以行政班为基本管理单位,以教学班为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导师制作为补充和延伸,形成以行政班班主任日常管理为基础,以教学班教师实施教学管理为重点,以导师实施个性化教育为目的的管理系统,对学生实施立体的网络化教育,这就减少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另外,学校还将制订《学生作业管理办法》《课堂管理办法》《学分管理办法》《高中选修课程管理方案》等相关的制度来保障“7选3”走班教学的顺利进行。
2.教学班教师的评价制度
完善选课走班的教师评价机制是确保选课走班顺利实施、调动教师选课走班积极性的关键因素。我们对教师评价应注重评价教师的专业成长,体现内容的全面性、目标的发展性、方法的多样性、主体的多元化等原则。教师评价主要采用学生评教、量化教师师德及增量比较、量化教学成绩两种方式。学生评教、量化教师师德是指由学校专门成立的考评小组、年级组、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进行,然后再折算成分数,量化教师的师德。增量比较、量化教学成绩,是指通过教学班学生的学习增量来量化教师的教学成绩。其中,学习增量的具体公式=[教学后教学班的平均分(折算成标准分)―教学后年级的平均分(折算成标准分)]―[分班时教学班的平均分(折算成标准分)―分班时年级的平均分(折算成标准分)]。这一制度既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又顺应了“绩效”的深层含义。
(四)“7选3”走班教学实施需要应对的命题
1.“7选3”课程分层走班的基础是每门学科有几套科学、合理,与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相匹配的课程范本。这些对学校自身而言,开发和实施的难度还比较大,因为既要对接目前的分类高考,又要不对教学成绩产生负面影响。这将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如何建立一套能客观、科学、系统的,评价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制度,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3.“7选3”高考方案下,在学生自主权增强的同时,个别科目教师的相对均衡是我们即将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当地教育局对此也出台了相应的教师流动政策。笔者以为,只要我们社会、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所有的问题都会慢慢解决。
(五)对“7选3”走班教学中课程设置的愿景
“一个人就是一个班级”。今后,学校的发展方向是针对不同学科,采用学科复杂分层或者必修加选修的模式,通过网络课程(微课程)、特色课程群、必修知识选修化等,更好地为高中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同时,减少选修课程的数量、课程“碎片化”,增加学科专业类和大学选修类,并逐步与必修课程融合,形成学校必修、选修、网络课程等更好的整合,过程性评价、课堂评价、教师学生评价等的优化整合,形成了整体教育模式的转变。
“7选3”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应有的主体性,尊重了学生本有的差异性,实现了各教育要素之间的互动性,真正为每一位学生的最佳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浙江省“7选3”走班教学的实践反思 | | 手机打开

手机客户端打开本文

【摘要】: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中处于重要地位,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时代对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人才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

【作者单位】
【关键词】世界科学技术;教学组织形式;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事业;终结性评价;层次教学;教育内容;实践反思;课堂模式;分班;
【分类号】:G632.4
【正文快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时代已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经到来,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国力中处于重要地位,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1江维方;[J];黑龙江财专学报;1985年02期
2段有伦;[J];国防科工委继续工程教育;1991年02期
3谢星海;;[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4张知本;;[J];科学大众;1956年11期
5赵东宛;[J];国防科工委继续工程教育;1990年03期
6诸扬德;[J];国防科工委继续工程教育;1990年03期
7宗坊;[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8;[J];交通职业教育;1998年04期
9徐玉良;;[J];北京体育;1984年09期
10李友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1期
1谭平国;;[A];发展篇——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十辑[C];2004年
2陈立武;;[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3林自强;;[A];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4董杨;;[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5陈昌林;;[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1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 路甬祥;[N];光明日报;2005年
2记者 龙军 通讯员 银洁;[N];光明日报;2010年
3张庆阳;[N];中国气象报;2003年
4金磊;[N];北京科技报;2000年
5徐义全(国家档案局原巡视员、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原所长、研究馆员);[N];中国档案报;2001年
6王启明;[N];科技日报;2005年
7记者 朱冬菊;[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本报评论员;[N];光明日报;2000年
9赵伟莉;[N];新华日报;2010年
10汪懋华;[N];光明日报;2002年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gaozhongzuowen/71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