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www.zgpaoc.com--高考作文】

【考点阐释・技法点拨】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很明显,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板块,即形象分析、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内容赏析和思想情感,能力等级为D级。诗歌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鉴赏形象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时达到的艺术效果。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衬托、反语等修辞技巧,以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直抒胸臆、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比兴等表现手法。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在高考设题时,这五个板块所占的比例并不均衡,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呈现出轻重、多寡不同的特点。我们可以从近三年的考题中窥见一斑: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五大考查内容中,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考查频率独领风骚,高唱主旋律,并且始终保持平稳的态势;语言特色、形象分析和内容赏析处于次高位置。据此可以预测,未来高考在诗歌鉴赏的考查上,考查内容仍将遵循这一规律,不会有大的变动,这就给我们高考备考指明了方向。把握这一规律,做到有的放矢,就一定能轻松决胜高考。
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诗歌鉴赏所选诗词的难度都不太大,考生大多都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内容,为答题扫清障碍。但据抽样分析,诗歌鉴赏一直是“重灾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答题不准确,不规范,随意性强,考生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要做到既能读懂诗,又能答对题,就必须掌握答题技巧,规范作答,提高得分率。
第一,着眼整体理解,全面把握。诗歌鉴赏的根本在于理解,只有准确理解了诗歌的含义,答题时才能一语中的。脱离对诗歌情感主旨的整体把握,脱离对诗歌含义的准确理解,堆砌再多的名词术语都只能是徒劳。全面把握诗歌内容要兼顾标题、作者、注释、诗句,做到“四管齐下”。
第二,明确题干要求,分辨清楚题目类型,确保所答即所问,不偏不倚,命中“十环”。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分析意象、内容,还是赏析语言、表达技巧,抑或是回答作者的观点态度。只有这样,答题时才能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第三,熟悉并运用鉴赏术语。诗歌鉴赏要求使用规范的、专业的名词术语,将鉴赏水平从感性层面提升到理性层面,从而提高得分率。专业术语主要包括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洁洗练、明快浅显、辞藻华丽、沉郁顿挫等)、思想情感(如忧国伤时、怀古伤今、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思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表现手法(如情景交融、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托物言志、以乐写哀、烘托渲染、欲扬先抑、正侧结合、巧用典故、对比衬托等)三个方面。
第四,运用规范的表达程式。解答诗歌鉴赏题不仅要知道答什么,还要知道怎么答,也就是要用规范的模式把答案呈现出来。①鉴赏思想内容、思想情感类试题的表达程式一般为:这首诗(或××联)描写了××(景、人、事、物),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思想、志趣)。②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的表达程式一般为:这首诗采用了××技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思想情感,起到了××作用。③鉴赏语言特点类试题的表达程式一般为: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诗中的××句子(词语)体现出这种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五,精心组织答案。答题时要注意采分点,要结合诗句进行具体赏析,切忌脱离文本的泛泛而谈,说空话、套话。有时还要根据分值给答案标上序号,以凸显条理性。
不管命题形式怎样变化,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不会改变,每种题型的答题思路总是有章可循的。只有明确试题类型,熟悉答题技巧,规范操作程序,才能在考场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稳操胜券。
【典型例题解析】
1.(2015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3)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解析】本题属于对诗歌内容的考查。要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必须从全诗的内容入手去寻找答案。这首诗按照总分结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联为总起,点明“开颜”,定下情感基调,为全诗之“眼”,是第一层;后三联为分说,是第二层,对“开颜”进行解说,从三个方面写出“开颜”的原因,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解答此题还要读懂诗意,弄清楚颔联、颈联以及尾联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位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解析】此题要求赏析“写景艺术”,显然应归类为对艺术手法的考查。解答这类试题的步骤是:首先找准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哪里运用了这些手法以及运用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或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另外,要尽量多地将手法答全,减少遗漏,并按要点标明序号,凸显得分点和条理性。 【参考答案】①选取景物,铺陈描摹。选取“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极力描摹环境之美。②移步换景,富有层次。作者写景由远及近、由外而内,错落有致。③虚实结合,寓情于景。用“通月朗”“待春还”,表达赞美之情。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解析】这是一首典型的写景抒情诗,先铺展笔墨大肆描摹景物,为抒情铺垫蓄势,诗末触景生情,点明题旨。诗的前三联极写窦员外新居环境的优美,在充分铺垫之后,尾联直抒胸臆:见到眼前如此美景,作者流连忘返,虽平日文书甚多忙得不可开交,也偷得半日清闲,想要长留此间了,羡慕、留恋之情溢于言表。
【参考答案】尾联写诗人见此美景,流连忘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以及志趣相同之感。
2.(2015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月 圆①
杜 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解析】本题所选的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写景自然离不开景象或物象。因此,对这类诗歌,命题人常常从景象(画面)入手设置考题,这类试题属于形象鉴赏类。诗歌形象包括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诗人自我形象以及诗歌描写的景象或物象。纵观近几年的形象鉴赏类试题,考查重点聚焦在景象与物象上,有时也涉及人物形象。解答此题,应注意逐句分析,把握前三联每一句中景物的特点和地点的转换。第一句描写的是孤月当空的景象;第二句地点转换,写寒江之上的景象;第三句写江面浮光跃金的景象;第四句写到了席子,是室内景象;第五句写空山的静寂;第六句写星空的寥廓景象。先明确诗歌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再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提炼概括。
【参考答案】①孤月当空,月光照射上秋夜的江面上,又反射到屋门上。②月夜里,江面上波光粼粼,楼阁内月光照在席面上,席子光彩美丽。③明月照耀着幽深少人的山林,月光皎洁,疏星寥落。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解析】试题要求“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属于典型的表达技巧类试题。“虚实结合”限定了鉴赏角度,命题指向非常明显。由诗歌尾联第一句中的“故园”二字可以看出,作者是在想象家乡的松树和桂花的情态,这明显是虚写;而第二句月夜万里清辉的景象实中有虚,一个“共”字,表明写的是两地清辉,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清辉是虚写。这样的虚实结合,很好地把诗人寄居异乡思念故乡的情感表达了出来。
【参考答案】作者由眼前的月景联想到故园松树正茂、桂花正香,这是虚写故园之景,后一句由虚转实,描绘出月光照耀千里的阔大境界。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而思念故乡,渴望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的情感,并希望都能共浴美好月光的美好愿望,这也是对自己客居在外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3.(2015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①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蛾眉曼�F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虚:废墟。
(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 》。
【解析】这道题目巧妙地将课内知识(诗句选自高中教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入其中,注重回归教材,关联课本知识,兼顾文学常识的考查,不失为一道好题。
【参考答案】春江花月夜
(2)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
【解析】这是一道比较阅读题。把风格、内容或情感等相近的两首(段)诗词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赏析,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考题大多从两个角度考查,一是比较两首诗(词)语言(特别是用词)的异同,一是比较情感的异同。答题时一般要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进行简析。如果题干要求赏析二者的差异,则只需回答不同点就可以了。解答此题,可以从分析句子的内容入手,按照使用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情感的模式来组织答案。“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两句,是通过曹魏时代的城郭建筑今已凋敝颓败揭示邺都环境的今昔变迁。“人生代代无穷已”是说人类的代代相续,“江月年年望相似”是说江月之永恒不变,两句通过人类与江月的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抒发了豁达乐观的豪迈情怀。
【参考答案】“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两句,以都邑变成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的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将人类的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
【常见题型撷英】
1.(2015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
好事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
(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2.(2015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郑�宋代爱国词人。
(1)请分别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作简要赏析。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2014年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的“过”“随”二字作简要赏析。
4.(2014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 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O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5.(2014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发
罗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简要分析。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6.(2014年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7.(2013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 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韩琦,时为丞相。②金�: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8.(2013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酬孝峙①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
9.(2013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 ��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新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读《文选》诗九首(选一)①
[清]舒 位②
云浮鸟倦早怀田,乡里儿来巧作缘。
仕宦中朝如酒醉,英雄末路以诗传。
五株柳树羲皇上,一水桃花魏晋前。
只有东坡闲不过,加餐遍和义熙年。
【注】①《文选》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这首诗是诗人阅读其中编选的陶渊明的诗后,有感而作。②舒位,清代诗人,一生坎坷,曾九次参加会试,皆不中,遂绝意进取,游食四方,以馆幕为生。
(1)根据诗歌内容,诗人写了陶渊明的哪些方面?有何用意?
(2)“五株柳树羲皇上,一水桃花魏晋前”一联刻画了陶渊明怎样的形象? (3)后人评价舒位的诗风格博丽奇崛,尤善典故,句法奇迥,情浓意丰,请从用典、修辞、意象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
拟 古(其三)
陶渊明
仲春遘①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②,君情定何如?
【注】①遘(gòu):遇。②本句化用《诗经・柏舟》中“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一句,其意为“我的心不是石头,不能随便移动”。
(1)简要分析“草木纵横舒”一句中“舒”字的妙处。
(2)结合全诗,分析诗的后面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
赋得残月似新月
[明]袁宗道
一钩曾挂暮霞里,半�i还悬晓雾中。
醉起忽迷钟早晚,山行误认峰西东。
从他乌历干支换,且喜蛾眉首尾同。
安得人生也似月,苍颜浩首又如童。
【注】浩:通“皓”。
(1)首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尾联的“安得”“如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侧犯・咏芍药
姜 夔
恨春易去,甚春却向扬州住。微雨。正茧栗梢头弄诗句。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
金壶细叶,千朵围歌舞。谁念我、鬓成丝,来此共尊俎。后日西园,绿阴无数。寂寞刘郎,自修花谱。
(1)词的下阕分别描写了芍药和词人怎样的形象?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2)题。
杨柳枝
万 树
不合临池起画楼,断烟疏雨叶飕飕。
谁能数得垂杨柳?一叶垂杨一点愁。
(1)结合本词,简要赏析“一叶垂杨一点愁”。
(2)首句的“不合”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巫山高
王 融
想象巫山高,薄暮阳台曲。
烟霞乍舒卷,蘅芳时断续。
彼美如可期,寤言纷在瞩。
怃然坐相思,秋风下庭绿。
【注】阳台:神话中巫山神女出没的地方。
(1)诗歌的三、四句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题。
明月逐人来
李持正
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①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
天半鳌山②,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
【注】①禁街:京城街道。②鳌山:元宵灯景的一种,把成千上万的彩灯堆叠成一座像传说中的巨鳌那样的大山。
(1)请简要分析本词一、二句中“明淡”“深浅”的妙处。
(2)“皓月随人近远”一句使用了什么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3)词的下片通过描写君王游赏来表现元宵佳节的热闹,请结合本词简要说明君王游赏的过程。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南园家宴
张 谓
南园春色正相宜,大妇同行少妇随。
竹里登楼人不见,花间觅路鸟先知。
樱桃解结垂檐子,杨柳能低入户枝。
山简醉来歌一曲,参差笑杀郢中儿。
(1)诗歌主要描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
(2)“花间觅路鸟先知”中的“鸟先知”体现了南园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题。
鹦鹉曲・农夫渴雨
冯子振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1)请简要解说这首曲子在结构上的特点。
(2)“看一片闲云起处”中的“闲”和唐代诗人来鹄绝句《云》“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中的“闲”意思是否一致?请简要分析。
(3)这首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10.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
谒金门・示知命弟①
黄庭坚
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②。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
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③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④。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本词作于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贬所黔州。知命是其弟,自芜湖登舟至黔州看望黄庭坚。②吴头楚尾:即豫章,今江西,春秋时为吴国之西界,楚国之东界。③《虞美人》作于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贬所宜州。④典出《太平御览》,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请简要赏析《谒金门・示知命弟》首句中的“又”字的表达效果。
(2)两首词作中的词人形象有何不同?试作分析。
1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2)题。
寄江南故人注
家铉翁
曾向钱塘住,闻鹃忆蜀乡。
不知今夕梦,到蜀到钱塘?
楼 上
葛起耕
楼上何人吹玉箫,数声和月伴春宵。
断肠唤起江南梦,愁绝寒梅酒半销。
【注】此诗作于宋亡之后,时诗人奉命使元,被拘留在燕京。
(1)请简要分析《寄江南故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试比较这两首诗,赏析其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上有何异同。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绥州作①
韦 庄
雕阴②无树水难流,雉堞连云古帝州。
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
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归时鬓已秋。
一曲单于③暮烽起,扶苏城上月如钩。
【注】①本诗是韦庄年轻时外出求学而羁留绥州时所作。绥州城亦称扶苏城,因最高处即秦始皇长子扶苏墓。②雕阴:绥州城南门正面之山即雕阴山。③单于:曲调名。
(1)颈联中的“笑”“秋”二字分别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加以赏析。
(2)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常见题型撷英】
1.(1)①开头两句通过“高卧”“仰看”等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②“插”是“插入”的意思。用一“插”字描写江边山峰陡峭、挺拔的气势,把静态的山峰写得具有动态美,形象生动。
(2)“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水中的山影破碎散乱。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2.(1)①“湿”是“打湿”“沾湿”之意,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沉重的心情。②“迷”是“迷失”之意,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颓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浓的爱国情感。
3.(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2)“过”是“经过”“过后”的意思,“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现出来。“随”是“跟随”的意思,一个“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探幽的遐思。
4.(1)此句采用了比拟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2)示例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之情。
示例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O香、春在无人赴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示例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5.(1)示例一: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独”字表明由于时间尚早,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因为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
示例二:①第一、二句紧扣诗歌题目,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就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有路”,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2)示例一:“背”是背着的意思,也就是方向相反。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大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漂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示例二: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6.(1)①艳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②清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2)①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长醉不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7.(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8.(1)上片刻画了一个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的词人形象。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2)此句的意思为: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9.(1)示例一: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烟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用一个“流”字描写烟之动态,形象生动。
示例二:三、四两句中的“烟”具有洁白、轻盈、流动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的颜色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烟洁白的色彩美,也突出了烟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同时用“流”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烟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的姿态。
(2)示例一: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一个“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的“无家客”“独”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示例二:霜天月升,溪流潺潺,溪烟袅袅如云般洁白,自由流淌到野外的山寺前,诗人被这月夜美景吸引,起身欣赏,但举头望天,将一切美景收入眼中后却因想起自己背井离乡、羁旅漂泊的遭遇,不免产生思乡怀亲之愁,所以“不眠”。
【新题演练】
1.(1)诗人写了陶渊明的生平事迹、诗文作品、思想性格和人品志趣等。这样写,既高度评价陶渊明的诗歌和理想,深挚同情其壮志未酬终老田园的遭际,也有自伤之怀。
(2)这一联通过展示陶渊明心中和笔下的理想社会图景以及精神生活境界,刻画出一个追求理想境界、向往美好生活、精神生活丰富的诗人形象。
(3)①用典:“云浮鸟倦”出自《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乡里儿来”暗含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②比喻:以酒醉比喻陶渊明在朝做官时的独特作风,不仅写出陶渊明嗜酒,而且表现其以醉眼睥睨官场龌龊、借醉心以暂时忘却人间炎凉的“大隐”态度,既勾勒出陶渊明潇洒飘逸、风流自赏的形象,又曲折传达出其狂放、傲世的性情、心态。③意象:诗人精挑“云浮”“鸟倦”“桃花”等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巧妙组合,含蓄地展现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和理想境界,可谓简略高妙,不见斧凿痕迹而获深邃意。
2.(1)“舒”意为“舒展”。一个“舒”字,形象地写出春回大地、草木舒展身姿、大自然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流露出诗人难以抑制的欣喜之情。
(2)诗的后面六句着重写了燕子,表达了诗人对燕子的亲切喜爱之情。诗歌通过与燕子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决心隐居不出来做官的坚贞不渝的高洁品质。
3.(1)①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钩”“�i”比喻不同时期不同状态的月亮。②采用互文的形式将新月与残月进行对照,用富于动态的词语精确地刻画了两者的相似之处。
(2)“安得”的意思是“哪里能够得到”,“如童”的意思是“像童年一样”,表达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及对人生的美好愿望,即希望人生如月一样美好。
4.(1)①词的下阕描写了正在盛开的芍药花,花朵金红,绿叶细密,人们在花丛中尽情地唱歌跳舞,刻画了芍药的美丽形象。②“鬓成丝”“自修花谱”等描写了词人年事已高,自觉迟暮而孤寂的形象。
(2)词人通过对芍药花的盛开和人们的热闹场景的描写,使之与自己的孤独寂寞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词人的孤独和悲凉之情。
5.(1)该句化抽象为具体,描写垂杨和忧愁这两方面的内容,将抽象的“愁”化作具体可感的“垂杨柳”,极写忧愁之多,形象生动。
(2)表达了词中人物的苦闷和忧愁之情。“不合”在这里是“不当、不应该”的意思,表达了词中人物对自然景色的无理责备:因为池塘的美景与杨柳的美丽一起进入到词中人物的眼底,本来内心就充满愁思的词中人物更加忧愁,怎么能够受得了!
6.(1)三、四两句具体想象阳台的美好景象:美丽的彩霞乍舒乍卷,或隐或现;蘅芷的芳馨时断时续,隐约可闻。那卷舒变幻的云霞,像是神女的彩裳在飘动,那时断时续的蘅芷芳香,像是神女散发的幽香。这种貌似绘景,实为暗示象征的写法,使两句所显示的境界变得空灵缥缈,暗寓向往、期待之意。
(2)诗通过想象与对眼前景的幻觉式感受,写出诗人那种歆慕、期待而又怅惘的心理,也烘托出神女缥缈的身姿倩影。
7.(1)①“明淡”描绘的是元宵佳节夜空的景象。此时圆月明亮,星河(银河)与之对比就显得明而淡。②“深浅”描绘的是早春的景色。此时,春天已到,但余寒犹存。这两句写出了元宵节时的自然季候特征。
(2)这一句使用了比拟的手法。诗人赋予“皓月”以主观感情,把皓月当成多情的伴侣,比拟极为新巧。
(3)①坐在御楼上观灯。下片前两句表现君王观灯的场景。②观灯的喜悦。“珠帘不卷”表明君王与民同乐以及对灯展的喜爱之情。③起辇回宫。君王回宫之时乐声悠扬,臣僚跟随。
8.(1)①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樱桃开始挂果,杨柳枝条低垂,一派烂漫春色。②幸福、和睦的家庭。一家人欢聚一堂,在南园举行家宴,其乐融融。
(2)①园中鸟多。鸟具有灵性,常来花间嬉戏,十分熟悉曲径。②南园花丛茂密,花径隐蔽。用“鸟先知”反衬人后知,表现花径的隐秘。
9.(1)这首曲子以对立的两方――农夫急切盼雨与天公不遂人意结构全篇,展现了农夫的急切愿望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
(2)一致。两个“闲”字都是“悠闲”的意思,都描写了无视农夫的焦虑不肯下雨的云彩,表现了农夫对这种悠闲的云彩的恼怒之情。
(3)①以口语入曲。比如“恼杀”“渴煞”“恨”等词语,都是口头语言,简明通俗。②用词质朴。曲子表现了农夫盼雨的急切心情,字字句句都由农夫眼中看到、口中说出,无雕琢痕迹。③语句工整。曲子的最后两句,对仗工整,句式整齐。
10.(1)“又”字表示重复和继续,过了一座山,又是一道水,山水不断,路程迢迢。“又”字写出了弟弟知命万里远来,行路艰难,表达了词人对弟弟前来看望自己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2)《谒金门・示知命弟》中的词人是一个重天伦情谊的贬官形象。自己身在贬所,弟弟前来看望,连夜挑灯话家常,恍如梦中,欣喜不已;又是以“成蹊桃李”称赞弟弟,又是引弟弟“入我草堂松桂”。兄弟之情,质朴浑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中的词人是一个难忘少年童心的贬官形象。身在天涯,见梅犹喜,夜间闻香,早起观赏,浮想联翩。全词在天涯与江南、垂老与少年、去国十年与平生的对比中,刻画了一个喜爱梅花、人已老而少年心犹在的贬官形象。
11.(1)①思乡念亲之情。诗人把“蜀乡”和“钱塘”对举,表达了思乡之情。②故国之思。“曾向钱塘住”,其实是说曾在钱塘为官,表达了作为南宋遗民的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思念。③国破家亡的痛苦。写这首诗时,南宋已经灭亡,诗人南归无望,平淡的诗句里饱含着诗人极度的亡国之痛。
(2)①相同点:两首诗都是触景生情,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家诗说“闻鹃忆蜀乡”,葛诗说“楼上何人吹玉箫,数声和月伴春宵”。②不同点:家诗以哀景衬哀情,杜鹃的哀鸣触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故国难归的伤感;葛诗以乐景衬哀情,“箫声”“春宵”形成的恬静优美的景致有力地反衬出诗人深深的伤痛情怀。
12.(1)“笑”,指欢笑,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明妃出塞路经绥州,连路边的花儿都露出笑脸;“秋”,指秋霜,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蔡琰归汉路过绥州时鬓如秋霜之白。“笑”和“秋”写出了作者深深的感叹:我也是带着希冀与笑意来绥州的,归去时大概不会也两鬓秋霜吧。
(2)尾联描绘了一幅秋日晚景图:无边的暮烟在升腾,凄清的曲子在暮烟中回响,扶苏城上弯月如钩。整个画面凄凉空茫,既表现了作者离开家乡的孤独和不知何时才能摆脱羁旅处境的苦闷,也传达了对前程的担忧。


2016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分类扫描(中) 专题11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阐释·技法点拨】《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很明显,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板块,即形象分析、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内容赏析和思想情感,能力等级为D级。诗歌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鉴赏形象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时达到的艺术效果。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衬托、反语等修辞技巧,以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直抒胸臆、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比兴等表现手法。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在高考设题时,这五个板块所占的比例并不均衡,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呈现出轻重、多寡不同的特点。(本文共计11页)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gaozhongzuowen/63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