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www.zgpaoc.com--高考作文】

高考现代文(文学类)阅读题对语句的考查与对词语的考查相比,题型要复杂些,有句意理解题、语句作用分析题、修辞赏析题等。
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湖南卷语句题的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一般情况下,考了词语理解,就不考句子理解。2006年和2009年略有例外。2006年分两题考查,第16题考查词语的语境含义,第18题第二问考对语句情感的把握;2009年则把两者综合在第16题中,分设两问,先问“俨然”的语境含义,再问“俨然”所在的语句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②题型多变。2005年考对语句句意的理解,2006年考对语句表达情感的分析,2007年考对矛盾句的理解,2009年考对语句的结构作用的分析,2011年考第二人称的作用。③有向语句赏析转向的趋势。前几年对语句的考查,虽题型各异,但都在理解的层面上。2011年则不同,考的是第二人称的作用,属于语句赏析的范围。
1.句意理解题
思考和回答句意理解题,关键是找到题点。所谓题点,是一句话中阅读的难点或疑点所在。它可能很形象,语意需要还原;可能很含蓄,意思需要点穿;可能很警策,道理需要说破。找到题点后,不要去臆想答案,而要整合语境的相关信息来解题。
例1(2005年高考湖南卷第18题,选文为《贝多芬:一个巨人》)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因为。
此题的题点有两个:一个是为什么把贝多芬的住宅比作兽穴,另一个是为什么把客人的来访说成抓老狮的毛。因为采用的是比喻,是“形象语”,需要还原。如果仅凭臆想,考生可能会认为原因是贝多芬像老狮一样难以接近,这就很难得分。在选文中与之相关的信息有三个:一是女佣说贝多芬厌恶别人打扰,二是贝多芬自己说别人认为他是个厌世者难以接近,三是贝多芬说这话时作者描述他的神态是脸带微笑的。整合这些信息,考生才能得到答案:他知道别人把他视为难以接近的、难以了解的怪人,厌恶别人打扰;了解到客人来访的意图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
补充说明一下矛盾句的答题要领。矛盾句一般不考查其表达作用,考查的常常是语意的理解。这类语句,表面上看起来矛盾,实际上不矛盾,解开“矛盾”要分两种情况来处理:一种是它之所以看起来矛盾,是因为角度不一致,答题时只需要说清楚前者和后者分别是站在什么角度说的就行了;另一种是两者在表面上矛盾,但内核是一致的,答题时则要说清两者各表达了何种意思。
2.语句作用题
句子的作用有内容表达的作用,有情感表达的作用,有结构章法的作用,有审美传达的作用。句子不同,作用各有侧重。
主旨句和警策句的作用侧重于揭示主题和传达某种思想。
含蓄句和形象句的作用侧重于传情达意和形象生动地表现审美情趣。
总起句、过渡句、收束句和线索句的作用侧重于结构章法。总起句可能总领全篇或引出下文,过渡句承上启下,收束句和线索句当然就是收束全文和做线索穿针引线了。
例2(2009年高考湖南卷第16题,选文为《云南看云》)“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句中“俨然”的含义是;就文章结构而言,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因为题目已经说明它有结构上的作用,所以结合它的语意和与全文的关系,再注意到它的位置在开头部分,就不难看出它是一个总起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总括并领起下文”。
3.修辞效果赏析题
答这类题一要掌握常见修辞的一般作用。如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势;比喻、拟人的作用是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设问的作用是设置悬念,引人思考;对比的作用是突出对比的双方或某一方的特点;引用历史掌故的作用是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增添阅读的趣味性,引人入胜。二要依据内容分析它是如何运用这种修辞的。三要依据语境说清楚它所表达的具体思想内容和情感。四要瞻前顾后看它在结构上是否还有作用,如果有,也要表达清楚。
例3(2011年高考湖南卷第17题,选文为《想飞》)谈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
第二人称的一般作用是,有面谈的效果,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有亲切感。知道了这一点,再结合语境的具体内容,理清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个别地方运用第二人称与结构无关,如多处运用则有可能有前后呼应或穿针引线的结构作用),则不难得到答案:①运用第二人称,如对朋友,殷殷相告,有一种亲切感;②有利于作者对不能飞的“你”倾注同情与关怀,与“你”共同感受不能飞的痛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歌声 朱自清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都带了暗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消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蒙蒙的雨,园里没了浓郁的香气。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阴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有删改)
末段说“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 这句话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听清歌时神迷心醉的感受,从侧面表现清歌之美,在结构上收束全文,并和首段呼应。
(责任编校 曾向宇)

《理解有特殊含义的语句》 www.wenku1.com

高考现代文(文学类)阅读题对语句的考查与对词语的考查相比,题型要复杂些,有句意理解题、语句作用分析题、修辞赏析题等。

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湖南卷语句题的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一般情况下,考了词语理解,就不考句子理解。2006年和2009年略有例外。2006年分两题考查,第16题考查词语的语境含义,第18题第二问考对语句情感的把握;2009年则把两者综合在第16题中,分设两问,先问“俨然”的语境含义,再问“俨然”所在的语句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②题型多变。2005年考对语句句意的理解,2006年考对语句表达情感的分析,2007年考对矛盾句的理解,2009年考对语句的结构作用的分析,2011年考第二人称的作用。③有向语句赏析转向的趋势。前几年对语句的考查,虽题型各异,但都在理解的层面上。2011年则不同,考的是第二人称的作用,属于语句赏析的范围。

1.句意理解题

思考和回答句意理解题,关键是找到题点。所谓题点,是一句话中阅读的难点或疑点所在。它可能很形象,语意需要还原;可能很含蓄,意思需要点穿;可能很警策,道理需要说破。找到题点后,不要去臆想答案,而要整合语境的相关信息来解题。

例1(2005年高考湖南卷第18题,选文为《贝多芬:一个巨人》)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因为。

此题的题点有两个:一个是为什么把贝多芬的住宅比作兽穴,另一个是为什么把客人的来访说成抓老狮的毛。因为采用的是比喻,是“形象语”,需要还原。如果仅凭臆想,考生可能会认为原因是贝多芬像老狮一样难以接近,这就很难得分。在选文中与之相关的信息有三个:一是女佣说贝多芬厌恶别人打扰,二是贝多芬自己说别人认为他是个厌世者难以接近,三是贝多芬说这话时作者描述他的神态是脸带微笑的。整合这些信息,考生才能得到答案:他知道别人把他视为难以接近的、难以了解的怪人,厌恶别人打扰;了解到客人来访的意图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

补充说明一下矛盾句的答题要领。矛盾句一般不考查其表达作用,考查的常常是语意的理解。这类语句,表面上看起来矛盾,实际上不矛盾,解开“矛盾”要分两种情况来处理:一种是它之所以看起来矛盾,是因为角度不一致,答题时只需要说清楚前者和后者分别是站在什么角度说的就行了;另一种是两者在表面上矛盾,但内核是一致的,答题时则要说清两者各表达了何种意思。

2.语句作用题

句子的作用有内容表达的作用,有情感表达的作用,有结构章法的作用,有审美传达的作用。句子不同,作用各有侧重。

主旨句和警策句的作用侧重于揭示主题和传达某种思想。

含蓄句和形象句的作用侧重于传情达意和形象生动地表现审美情趣。

总起句、过渡句、收束句和线索句的作用侧重于结构章法。总起句可能总领全篇或引出下文,过渡句承上启下,收束句和线索句当然就是收束全文和做线索穿针引线了。

例2(2009年高考湖南卷第16题,选文为《云南看云》)“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句中“俨然”的含义是;就文章结构而言,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因为题目已经说明它有结构上的作用,所以结合它的语意和与全文的关系,再注意到它的位置在开头部分,就不难看出它是一个总起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总括并领起下文”。

3.修辞效果赏析题

答这类题一要掌握常见修辞的一般作用。如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势;比喻、拟人的作用是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设问的作用是设置悬念,引

人思考;对比的作用是突出对比的双方或某一方的特点;引用历史掌故的作用是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增添阅读的趣味性,引人入胜。二要依据内容分析它是如何运用这种修辞的。三要依据语境说清楚它所表达的具体思想内容和情感。四要瞻前顾后看它在结构上是否还有作用,如果有,也要表达清楚。

例3(2011年高考湖南卷第17题,选文为《想飞》)谈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

第二人称的一般作用是,有面谈的效果,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有亲切感。知道了这一点,再结合语境的具体内容,理清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个别地方运用第二人称与结构无关,如多处运用则有可能有前后呼应或穿针引线的结构作用),则不难得到答案:①运用第二人称,如对朋友,殷殷相告,有一种亲切感;②有利于作者对不能飞的“你”倾注同情与关怀,与“你”共同感受不能飞的痛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歌声 朱自清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都带了暗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消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蒙蒙的雨,园里没了浓郁的香气。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阴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有删改)

末段说“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 这句话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听清歌时神迷心醉的感受,从侧面表现清歌之美,在结构上收束全文,并和首段呼应。

(责任编校  曾向宇)

本文由(www.wenku1.com)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gaozhongzuowen/64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