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www.zgpaoc.com--高考作文】

【考点梳理】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部分“鉴赏评价”要求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高考语文试题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考查正是对这一考点的体现。诗歌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运用的特殊艺术手段。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就是分析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段,收到了怎样的效果。表现手法是古代诗歌鉴赏考查的常规题型,命题形式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等综合设题,常见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手段”以及“情与景关系”等表述方式。命题形式有的着眼于整首诗歌,如“简要分析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的着眼于某个句子,如“某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的直接提问,如“试对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有的变式提问,如“诗中某某句极为精妙,你认为好在何处”等。

【原题回放】
(201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蝶恋花 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解析:本词上阕写眼前之景,景象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下阕抒写报国之志无法实现的幽怨,景象气势磅礴,情感婉约深沉。从画线句子的位置及内容来看,它是本词的主旨句,把词作情感推向了高潮。题目要求分析词句的表现手法,该句前问后答,极为巧妙,连用三个典型意象(这种表达从修辞角度来说叫列锦),让读者在感受意象中体味到作者深沉的情感。
参考答案: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深山”“夕阳”“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解题技巧】
古代诗歌运用的手法具有多样性,大致来说,考生在鉴赏相关手法时需要注意以下五大方面:
一、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五种,比较常见的是描写和抒情。
二、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主要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衬情、融情于景等。
三、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反复、夸张、设问、反问、对偶、顶真、互文等。一首诗有时可能兼用多种修辞手法。
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白描、象征、渲染、烘托、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等。
五、行文结构
古代诗歌中的结构手法主要包括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开篇点题、卒章显志、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承上启下、过渡、伏笔、铺垫等。
考生了解了这些常见手法,把握了相关鉴赏术语,有助于准确到位地整合答案。
具体来说,考生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时,要对诗歌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并结合诗歌主旨和作者的情感进行分析。一首诗歌往往综合运用了多种手法,所以命题者在命题时对手法都会加以限定为哪些方面,如有的在题干中加上“最突出”“最主要”等字眼,有的只是宽泛提出分析表现手法。但是对宽泛的要求,考生不可盲目答题,应抓住最典型的手法去分析。考生要从主次方面进行甄别,找出在表情达意上最突出、最典型的一种或几种。无论着眼全篇还是某个句子,分析表现手法通常分四个步骤:一是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如白描、虚实结合、工笔细画、动静结合、视觉转换等;二是说明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即结合诗词的具体内容、典型意象或关键词句找出运用该种手法的依据;三是分析该表现手法在刻画诗歌形象方面所收到的效果;四是指出该种表现手法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凸显出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最后用简明的答题范式表述,即“明手法+说运用+析效果+明情感”。

【答题误区】
对古代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评价是失分较多的一类试题,答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
1.缺乏分析,轻易套用。对表现手法缺乏分析,生套或乱用相关术语。如看到诗歌中有描写景物的句子,不管景与情到底是什么关系,一概都是“借景抒情”。
2.不明内涵,误用术语。对一些相近的术语,不能明确区分。如把景物描写中的“以动衬静”“化静为动”“以静写动”统统说成“动静结合”。
3.主次不分,分析失重。没有抓住最典型的表现手法回答问题,而是对诗歌中次要的部分分析评价,这样的答案在高考中或许不会得零分,但绝不会得高分。
4.不顾实际,堆砌术语。如题目要求分析景与情的关系,便把“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渲染烘托”“对比反衬”等罗列在一起,不顾实际,一味堆砌。

【同步突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牡 丹
□薛 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首诗最突出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流 莺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注]何处有花枝?
[注]凤城:这里借指长安。
1.这首诗颈联的对仗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圣叹称本诗“托流莺以见意也”,说说你对本诗表现手法和情感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酹江月 淮城感兴[注]
□张绍文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注]作者作该词时,正值元兵灭金后,大举攻宋之际。
1.这首词的上阕结句是对当政者的棒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的下阕结句,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小桃红 杂咏
□盍西村
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
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说说这首小令是怎样描绘洞庭秋景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雨中花 题画
□李东阳
正爱月来云破,那更柳眠花卧。帘幕风微,秋千人静,酒尽春无那。

迢递高楼孤寂坐,缥缈笛声飞堕。恨曲短宵长,院深墙迥,凭仗风吹过。
简要说说本词在景物描写方面突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蝶恋花
□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①如环,昔昔都成�②。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③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④认取双栖蝶。
[注]①昔:通“夕”。②�:有缺口的玉璧。③无那:无奈。④春丛:花丛。
1.这首悼念亡妻之词的前三句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下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强化词作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正月崇让宅①
□李商隐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②。
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③。
[注]①崇让宅:作者和妻子曾经的居所。②帘旌:这里指帘子。展转:翻来覆去,不能入睡。窗网:挂在窗外檐下以防鸟雀入室的丝织的网。③《起夜来》:乐府曲调名,为妻子思念丈夫之哀辞。
1.“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两句该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悼念亡妻之作运用了什么手法?是怎样展开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贺新郎 赋琵琶
□辛弃疾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①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②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③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注]①辽阳:泛指北方。②《梁州》:曲名。③贺老:贺怀智,唐开元、天宝间的琵琶高手。
1.这首词以琵琶为喻,抒写作者内心伤痛,你认为本词的“潜台词”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怎样通过琵琶女的形象,渲染悲伤哀怨的气氛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下期

第35期参考答案
《诗歌鉴赏之常见典故》
同步突击
1.本诗一开始就运用了“早觅为龙去”这个和鱼有关的典故,巧妙自然。作者运用了象征飞黄腾达的“鲤鱼跳龙门”的典故,却另有新意:希望放生之鱼能寻觅到一个广阔自由的没有机心的世界。2.第五句用了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后大封功臣时的誓词“使河如带”,讽刺了贵族世代富贵不绝,霸占着朝廷爵禄,好像真要到了黄河变细才肯放手。作者明写黄河,暗讽封建王朝,用典、比喻都非常贴切。3.作者将前人诗句和事典进行了隐括,字句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和作者自身的开朗和诙谐。4.“青青麦”的典故与姜夔《扬州慢》的“荠麦青青”用了同一典故,透出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5.“行云”句暗用巫山神女故事,以“行云归楚峡”喻往日恋情生活的消逝。联系“美人新上帘钩”来看,“飞梦到扬州”是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典故,梦本来可以超越时空局限,而游子不满足于一般的梦,而要“飞梦”,可见其追寻、找回往日恋情的心情是多么急切!6.“观汉宫”句化用了韩�《寒食》中的“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既点染寒食节气氛,也暗示本事发生地点在汴京。7.作者一方面为友人命运的转变而高兴,另一方面也为他担心,于是借着送茶的机会,委婉地劝告对方,不要忘记被贬黄州的旧事,在风云变幻的官场里,不如及早效法范蠡功成身退。作者用范蠡的典故点出用意,不仅避免教训的口吻,也显得情味悠长,发人深思。8.结尾两句用典极贴切,用圆泽比文及,既赞美他道行高,又有前缘未尽的思念之情,使人有语尽而情意无尽之感。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报告文学》
针对训练
一、1.B、E 2.艺术对他而言是一种寄托。对艺术有深沉的思考,并经受特定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的敲打,有助于增添艺术造型的厚度和硬度。3.在逆境中寻找自己的艺术出路。陈逸飞是在社会动乱、家庭受冲击的条件下坚持了自己的绘画道路,并进行了艺术深思,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他顶住“西化”“颓废”的舆论压力,在作品中吸收西方绘画艺术的营养。4.(1)动乱冲击时对艺术的坚持;(2)为人的“诚”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3)特定历史环境条件下,对艺术的深沉思考;(4)汲取西方绘画艺术(或“西方文化”)的营养。
二、1.(1)接机闹剧(2)喜迎奖励2.写袁隆平传授经验的过程是为了表现一个学识丰富的袁隆平,但这一点已经为人们所熟知,所以写作价值不是很大,也不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记录了袁隆平的两件“小”事情,是为了凸显人们不熟悉的袁隆平的另一面――淳朴。一个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站在世界领先科技前沿的科学家如此淳朴,说明他拥有扎根基层、脚踏实地的科研作风和敬业精神。威尔其认错人就是因为袁隆平太淳朴,不像一个名满天下的科学家,此细节描写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3.示例:这样的处理是妥当的。写袁隆平夫妇对待钱的态度,更贴近当时中国普通人的生活,更真实可靠。袁隆平“不好意思”是因为出国前向妻子许下的将成为万元户的诺言无法兑现,而“喜不自禁”是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科学技术特等发明奖授奖大会上,他凭科技成果争得了属于自己的一份荣誉和奖励。这些都说明了袁隆平的淳朴和憨厚,并没有给主人公带来负面影响,而是将一个真实可亲的袁隆平展示在读者面前,而且更符合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特点。
《人性奇葩爱之花》
选文1:
1.(1)铁匠初二时给同桌写情书被发现,他以为是同桌告的密,在随后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中对她进行了报复,并导致她最后双手被冻坏锯掉了。当他后来得知真相后忏悔不已。(2)同桌的父亲和女儿要报复铁匠,但是却只是让他做了十把喷壶,最终放弃了报复,并帮助了他。2.略
选文2:
1.示例:詹姆斯对妻女的爱是“含蓄”的。在车油燃尽,手机没电,求救无门,大雪不止,只剩下一块面包的情况下,詹姆斯抱定牺牲自己,用衣服碎片来引起救援人员注意救其妻女的信念,身着难以抵挡外面严寒的衣物走出汽车。面对妻子反对,他以自己是登山运动员说服她。他在妻女视野之外撕衣服,写字条,都表明他对妻女的爱是“含蓄”的。(言之有理即可。)2.小说对詹姆斯有去无回作了以下铺垫:(1)詹姆斯此前向警察求救时就不知其所在位置,后来手机没电了,无法再与外界联系。(2)大雪依旧纷纷扬扬,天气极寒,而詹姆斯衣物单薄。(3)和妻女说下午就回来的詹姆斯,在妻子昏迷三天短暂清醒时,并未回来。(4)五天后妻女获救,而詹姆斯却音信全无。3.示例:詹姆斯的愿望是好的。在当时情形下,也许是唯一可行的方法。若不是大雪又下了三天,詹姆斯留在雪地上的衣服的碎片也许更为醒目,更能引起营救人员的注意。不能因结果否定行事,更不能因结果否定美好初衷。詹姆斯用常人难以想象的超凡勇气和坚强毅力,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爱情之歌、父爱之歌,可歌可泣。(结合文章,言之有理即可。)
选文3:
1.2000马克是按照林业法规有关规定应该交的费用。为枯树付“埋葬费”,只是“林官”对枯树砍伐费风趣的说法。这表现了“林官”坚持原则而又不失幽默。文章以“为枯树付‘埋葬费’”做标题,新颖别致,吸引人的眼球。2.“同意砍伐”和“看锯树比锯自己还难受”,一是理性行为,一是人物感情,不同方面,并不矛盾。“林官”“看锯树比锯自己还难受”,凸显了“林官”对树木的特殊情感,表现出“林官”对给人们带来绿荫的树木最终死去并被砍掉锯成树段的痛惜和无奈。3.不应删掉。这段话看似与文章在故事情节上没有太密切的关联,却有利于深化文章主旨。这段话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德国人对林木极尽保护,二是德国得到大自然丰厚回报。一个是理念、行为,一个是事实、结果。同时也以事实启示我们,保护树木,就会得到大自然的回报;保护树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保护我们的明天。(结合文章,言之有理即可。)

诗歌鉴赏之常见表现手法

 

  【考点梳理】
9/view-3033889.htm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部分“鉴赏评价”要求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高考语文试题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考查正是对这一考点的体现。诗歌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运用的特殊艺术手段。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就是分析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段,收到了怎样的效果。表现手法是古代诗歌鉴赏考查的常规题型,命题形式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等综合设题,常见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手段”以及“情与景关系”等表述方式。命题形式有的着眼于整首诗歌,如“简要分析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的着眼于某个句子,如“某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的直接提问,如“试对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有的变式提问,如“诗中某某句极为精妙,你认为好在何处”等。
  
  【原题回放】
   (201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蝶恋花 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解析:本词上阕写眼前之景,景象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下阕抒写报国之志无法实现的幽怨,景象气势磅礴,情感婉约深沉。从画线句子的位置及内容来看,它是本词的主旨句,把词作情感推向了高潮。题目要求分析词句的表现手法,该句前问后答,极为巧妙,连用三个典型意象(这种表达从修辞角度来说叫列锦),让读者在感受意象中体味到作者深沉的情感。
   参考答案: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深山”“夕阳”“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解题技巧】
   古代诗歌运用的手法具有多样性,大致来说,考生在鉴赏相关手法时需要注意以下五大方面:
   一、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五种,比较常见的是描写和抒情。
   二、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主要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衬情、融情于景等。
   三、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反复、夸张、设问、反问、对偶、顶真、互文等。一首诗有时可能兼用多种修辞手法。
   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白描、象征、渲染、烘托、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等。
   五、行文结构
   古代诗歌中的结构手法主要包括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开篇点题、卒章显志、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承上启下、过渡、伏笔、铺垫等。
   考生了解了这些常见手法,把握了相关鉴赏术语,有助于准确到位地整合答案。
   具体来说,考生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时,要对诗歌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并结合诗歌主旨和作者的情感进行分析。一首诗歌往往综合运用了多种手法,所以命题者在命题时对手法都会加以限定为哪些方面,如有的在题干中加上“最突出”“最主要”等字眼,有的只是宽泛提出分析表现手法。但是对宽泛的要求,考生不可盲目答题,应抓住最典型的手法去分析。考生要从主次方面进行甄别,找出在表情达意上最突出、最典型的一种或几种。无论着眼全篇还是某个句子,分析表现手法通常分四个步骤:一是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如白描、虚实结合、工笔细画、动静结合、视觉转换等;二是说明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即结合诗词的具体内容、典型意象或关键词句找出运用该种手法的依据;三是分析该表现手法在刻画诗歌形象方面所收到的效果;四是指出该种表现手法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凸显出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最后用简明的答题范式表述,即“明手法+说运用+析效果+明情感”。
  
  【答题误区】
   对古代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评价是失分较多的一类试题,答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
   1.缺乏分析,轻易套用。对表现手法缺乏分析,生套或乱用相关术语。如看到诗歌中有描写景物的句子,不管景与情到底是什么关系,一概都是“借景抒情”。
   2.不明内涵,误用术语。对一些相近的术语,不能明确区分。如把景物描写中的“以动衬静”“化静为动”“以静写动”统统说成“动静结合”。
   3.主次不分,分析失重。没有抓住最典型的表现手法回答问题,而是对诗歌中次要的部分分析评价,这样的答案在高考中或许不会得零分,但绝不会得高分。
   4.不顾实际,堆砌术语。如题目要求分析景与情的关系,便把“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渲染烘托”“对比反衬”等罗列在一起,不顾实际,一味堆砌。
  
  【同步突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牡 丹
  □薛 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首诗最突出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流 莺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注]何处有花枝?
   [注]凤城:这里借指长安。
   1.这首诗颈联的对仗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圣叹称本诗“托流莺以见意也”,说说你对本诗表现手法和情感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酹江月 淮城感兴[注]
  □张绍文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注]作者作该词时,正值元兵灭金后,大举攻宋之际。
   1.这首词的上阕结句是对当政者的棒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的下阕结句,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小桃红 杂咏
  □盍西村
   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
   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说说这首小令是怎样描绘洞庭秋景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雨中花 题画
  □李东阳
   正爱月来云破,那更柳眠花卧。帘幕风微,秋千人静,酒尽春无那。

  迢递高楼孤寂坐,缥缈笛声飞堕。恨曲短宵长,院深墙迥,凭仗风吹过。
   简要说说本词在景物描写方面突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蝶恋花
  □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①如环,昔昔都成�②。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③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④认取双栖蝶。
   [注]①昔:通“夕”。②�:有缺口的玉璧。③无那:无奈。④春丛:花丛。
   1.这首悼念亡妻之词的前三句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下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强化词作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正月崇让宅①
  □李商隐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②。
  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③。
   [注]①崇让宅:作者和妻子曾经的居所。②帘旌:这里指帘子。展转:翻来覆去,不能入睡。窗网:挂在窗外檐下以防鸟雀入室的丝织的网。③《起夜来》:乐府曲调名,为妻子思念丈夫之哀辞。
   1.“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两句该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悼念亡妻之作运用了什么手法?是怎样展开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贺新郎 赋琵琶
  □辛弃疾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①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②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③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注]①辽阳:泛指北方。②《梁州》:曲名。③贺老:贺怀智,唐开元、天宝间的琵琶高手。
   1.这首词以琵琶为喻,抒写作者内心伤痛,你认为本词的“潜台词”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怎样通过琵琶女的形象,渲染悲伤哀怨的气氛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下期
  
  第35期参考答案
  《诗歌鉴赏之常见典故》
  同步突击
   1.本诗一开始就运用了“早觅为龙去”这个和鱼有关的典故,巧妙自然。作者运用了象征飞黄腾达的“鲤鱼跳龙门”的典故,却另有新意:希望放生之鱼能寻觅到一个广阔自由的没有机心的世界。2.第五句用了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后大封功臣时的誓词“使河如带”,讽刺了贵族世代富贵不绝,霸占着朝廷爵禄,好像真要到了黄河变细才肯放手。作者明写黄河,暗讽封建王朝,用典、比喻都非常贴切。3.作者将前人诗句和事典进行了隐括,字句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和作者自身的开朗和诙谐。4.“青青麦”的典故与姜夔《扬州慢》的“荠麦青青”用了同一典故,透出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5.“行云”句暗用巫山神女故事,以“行云归楚峡”喻往日恋情生活的消逝。联系“美人新上帘钩”来看,“飞梦到扬州”是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典故,梦本来可以超越时空局限,而游子不满足于一般的梦,而要“飞梦”,可见其追寻、找回往日恋情的心情是多么急切!6.“观汉宫”句化用了韩�《寒食》中的“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既点染寒食节气氛,也暗示本事发生地点在汴京。7.作者一方面为友人命运的转变而高兴,另一方面也为他担心,于是借着送茶的机会,委婉地劝告对方,不要忘记被贬黄州的旧事,在风云变幻的官场里,不如及早效法范蠡功成身退。作者用范蠡的典故点出用意,不仅避免教训的口吻,也显得情味悠长,发人深思。8.结尾两句用典极贴切,用圆泽比文及,既赞美他道行高,又有前缘未尽的思念之情,使人有语尽而情意无尽之感。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报告文学》
  针对训练
   一、1.B、E 2.艺术对他而言是一种寄托。对艺术有深沉的思考,并经受特定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的敲打,有助于增添艺术造型的厚度和硬度。3.在逆境中寻找自己的艺术出路。陈逸飞是在社会动乱、家庭受冲击的条件下坚持了自己的绘画道路,并进行了艺术深思,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他顶住“西化”“颓废”的舆论压力,在作品中吸收西方绘画艺术的营养。4.(1)动乱冲击时对艺术的坚持;(2)为人的“诚”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3)特定历史环境条件下,对艺术的深沉思考;(4)汲取西方绘画艺术(或“西方文化”)的营养。
   二、1.(1)接机闹剧(2)喜迎奖励2.写袁隆平传授经验的过程是为了表现一个学识丰富的袁隆平,但这一点已经为人们所熟知,所以写作价值不是很大,也不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记录了袁隆平的两件“小”事情,是为了凸显人们不熟悉的袁隆平的另一面――淳朴。一个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站在世界领先科技前沿的科学家如此淳朴,说明他拥有扎根基层、脚踏实地的科研作风和敬业精神。威尔其认错人就是因为袁隆平太淳朴,不像一个名满天下的科学家,此细节描写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3.示例:这样的处理是妥当的。写袁隆平夫妇对待钱的态度,更贴近当时中国普通人的生活,更真实可靠。袁隆平“不好意思”是因为出国前向妻子许下的将成为万元户的诺言无法兑现,而“喜不自禁”是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科学技术特等发明奖授奖大会上,他凭科技成果争得了属于自己的一份荣誉和奖励。这些都说明了袁隆平的淳朴和憨厚,并没有给主人公带来负面影响,而是将一个真实可亲的袁隆平展示在读者面前,而且更符合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特点。
  《人性奇葩爱之花》
   选文1:
   1.(1)铁匠初二时给同桌写情书被发现,他以为是同桌告的密,在随后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中对她进行了报复,并导致她最后双手被冻坏锯掉了。当他后来得知真相后忏悔不已。(2)同桌的父亲和女儿要报复铁匠,但是却只是让他做了十把喷壶,最终放弃了报复,并帮助了他。2.略
   选文2:
   1.示例:詹姆斯对妻女的爱是“含蓄”的。在车油燃尽,手机没电,求救无门,大雪不止,只剩下一块面包的情况下,詹姆斯抱定牺牲自己,用衣服碎片来引起救援人员注意救其妻女的信念,身着难以抵挡外面严寒的衣物走出汽车。面对妻子反对,他以自己是登山运动员说服她。他在妻女视野之外撕衣服,写字条,都表明他对妻女的爱是“含蓄”的。(言之有理即可。)2.小说对詹姆斯有去无回作了以下铺垫:(1)詹姆斯此前向警察求救时就不知其所在位置,后来手机没电了,无法再与外界联系。(2)大雪依旧纷纷扬扬,天气极寒,而詹姆斯衣物单薄。(3)和妻女说下午就回来的詹姆斯,在妻子昏迷三天短暂清醒时,并未回来。(4)五天后妻女获救,而詹姆斯却音信全无。3.示例:詹姆斯的愿望是好的。在当时情形下,也许是唯一可行的方法。若不是大雪又下了三天,詹姆斯留在雪地上的衣服的碎片也许更为醒目,更能引起营救人员的注意。不能因结果否定行事,更不能因结果否定美好初衷。詹姆斯用常人难以想象的超凡勇气和坚强毅力,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爱情之歌、父爱之歌,可歌可泣。(结合文章,言之有理即可。)
   选文3:
   1.2000马克是按照林业法规有关规定应该交的费用。为枯树付“埋葬费”,只是“林官”对枯树砍伐费风趣的说法。这表现了“林官”坚持原则而又不失幽默。文章以“为枯树付‘埋葬费’”做标题,新颖别致,吸引人的眼球。2.“同意砍伐”和“看锯树比锯自己还难受”,一是理性行为,一是人物感情,不同方面,并不矛盾。“林官”“看锯树比锯自己还难受”,凸显了“林官”对树木的特殊情感,表现出“林官”对给人们带来绿荫的树木最终死去并被砍掉锯成树段的痛惜和无奈。3.不应删掉。这段话看似与文章在故事情节上没有太密切的关联,却有利于深化文章主旨。这段话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德国人对林木极尽保护,二是德国得到大自然丰厚回报。一个是理念、行为,一个是事实、结果。同时也以事实启示我们,保护树木,就会得到大自然的回报;保护树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保护我们的明天。(结合文章,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gaozhongzuowen/64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