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秀作文 /

【www.zgpaoc.com--优秀作文】

作者简介:乔萌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
王苒,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除了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和人类上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生存的危机,物质文明带来的严重异化,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道家的基本思想对现在社会多个领域以及方面带来启示,并指导人类更好更健康的发展,从而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如何保护生态平衡和自然的和谐,这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一大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来调适好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现代化工业社会,新技术急剧更新、信息量的猛增,快节奏、高速度、环境的污染、竞争的加剧、破产与失业……使得人们整日处于精神高度紧张与疲劳之中,这就会破坏一个人的心理平衡,造成心理障碍,从而在社会上普遍地造成现代化的工业病,如各种不同程度的精神病、精神障碍、心脏病、高血压等等。老子哲学中所提出的主静说和庄子所提出的超脱说,所有这些思想都可以用来与人的心理修养相联系。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以“道”为世界的最后本原,所以称之为道家。道家创立于春秋后期,创始人为老子(生卒年月不详)。由于对“道”的理解不同,到战国中期,道家内部开始发生分化,形成老庄学和黄老学两大不同派别。前者的思想以《老子》《庄子》《列子》为代表,后者的思想以《管子》中的《心术上》《心术下》《白心》《内业》四篇,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经法》《原》《称》《十六经》4篇,以及《淮南子》为代表。
道家哲学影响到整个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道家哲学有时被一些非官方儒学的重要人物改造与继承,如汉代的杨雄、桓谭、王充等;有时为官方儒学所汲收,如宋明理学;曾经一度成为官方哲学或一时代的统治思潮,如汉初的黄老学和魏晋玄学。道家思想的精髓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致虚守静、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精髓
1、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指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精神。“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以及生生不息的流行规律。在道家看来人和万物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庄子・齐物论》上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所以道法自然,要求做到无为。而无为并不是指无所作为,而是反对过多的人为干涉。老子认为,人与万物都根源于“道”,“道”是人与世界的一种本原关系。比如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意为派生万物的本源。鱼在中国文化中是多子多财的象征,鱼每次排卵排出大量的卵以孕育生命,中国古人也希望多子多福,因此把鱼看做吉祥之物,深受民间喜爱。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化合而生万物。
2、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关系,道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也在于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与协调,追求天人合一境界。比如俗语中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吃顺应时节、气候的食物对身体有益,反之不利,也是生活中人顺应自然规律的例子。保持天地自然的均衡与和谐,顺应自然法则之发展。
3、致虚守静
道家追求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老子主张“返璞归真”,认为人要节制和超越物质欲望,不让尘世的喜怒哀乐扰乱自己恬淡自由纯洁的心境,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因此,老子提出了“致虚极,守静笃”的修道方式。《道德经》除了讲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还讨论了人自身的和谐问题,也就是人自身的内在和谐。
4、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讲的是社会生态观,老子理解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三章说:“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家提出的无为是因任自然,不恣意妄为。老子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希望建立无矛盾,无冲突,自由平等,其乐融融的社会。
社会现实
随着雾霾、水污染、动物濒临灭绝等等,生态危机已经成为现代性危机中影响最深远也是最致命的危机了。道家思想启发我们要认识并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尊重自然,不要因人类利益而对大自然肆意妄为。人类只有尊重自然,以平等的身份对待自然,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类自身自由。《道德经》中强调“无为”,也是想表达让食物在最自然的状态才是合理的。道家坚决反对人的破坏行径,一再强调人类要处理好物质欲望和外在自然的关系。但反观我们当今社会,为了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的迅速扩张,砍伐树木,建立重污染传统企业,以煤炭等高污染资源作为主要工业动力,破坏生态结构,大肆排污排气,给人类的健康生活环境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也是这种形式下,道家思想的普及显得尤为必要。
建设和谐社会,把世风淳朴、精神恬适、安泰和美的社会看做是人类追求的美景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保证,这是道家对理想生态社会的审美建构。“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冲气”、“和气”,即是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道家这种和谐思想能够对我国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直接的理论借鉴,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来说,在稳定和谐中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理想,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当然,和谐社会也包括人与社会的和谐,这里讲的就是人际关系的和谐。《老子》中说道:“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样的社会能不和谐吗?但在当代,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变得自私自利,只关注个人利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紧张起来,不断的破坏和索取换来的将是地球的毁灭。道家思想在缓和这种现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今社会道家思想的认同度也越来越高,人、社会、自然的发展都离不开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1、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
老子强调道是因为在道家哲学中,道即是世界的本原和万物存在的根据,也是天地万物之本性,道存在的状态与本性的客观描述,意指万事万物非人为的、不受外力干涉的存在方式,自然而然。
“道法自然”要遵循万事万物本身的客观规律和主体自身本然的发展趋势。道家思想深刻反映了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的思想主旨。
2、反对急功近利,要修身养性,顺从内心
每当我们去旅游景点的道观参观时,不难发现道士往往悠哉悠哉,亦或喝茶畅谈,亦或挥墨弹琴,泰然处之,静心养性,这就是道家人的生活状态。无为而自然,恬静而悠哉。比如中原腹地郑州的中岳庙以及泰山山顶的碧霞祠,都是著名的道观景点。如此仙风道骨,如此诗情画意,顺从内心,一心修仙,陶冶情操,远离尘世。而现代人,脚步匆匆,心事重重,仿佛一分钟也不能耽搁,每个人神情紧张,去争分夺秒的改造这个世界,殊不知,这个世界也因人类的肆意妄为的破坏带来了负面反映。现代人类也应该多学习道家思想中的心境,释放内心的自由,获得内心的愉悦。
3、反对违反自然规律,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道家讲的顺其自然运用到我们当今社会就是在发展经济,改造世界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不要盲目改造,讲究科学规划,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和谐共处,共享美好地球!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浅谈道家基本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 | 手机打开

手机客户端打开本文

【摘要】:正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除了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和人类上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生存的危机,物质文明带来的严重异化,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道家的基本思想对现在社会多个领域以及方面带来启示,并指导人类更好更健康的发展,从而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如何保护生态平衡和自然的和谐,这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一大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来调适好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化工业社会,新技术急剧更新、信息量的猛增,快节奏、高速

【作者单位】
【关键词】人与自然;工业社会;道法自然;和谐发展;中原腹地;本然;小国寡民;生态社会;黄老学;生态观;
【分类号】:B958
【正文快照】: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除了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和人类上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生存的危机,物质文明带来的严重异化,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道家的基本思想对现在社会多个领域以及方面带来启示,并指导人类更好更健康的发展,从而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

(?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1徐晓宗,孟秋菊;[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邓强;[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李岭;次仁雍珠;;[J];云岭歌声;2000年01期
4储昭华;[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吴继霞;[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健康;[J];广西林业;2001年05期
7柴艳萍,刘欣;[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姜雪莲;;[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年10期
9佑素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魏博辉;[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1刘启营;;[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2于海量;;[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3易培强;;[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王同勋;;[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陶秀璈;;[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窦爱兰;;[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田肇树;李志龙;;[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8陶秀璈;;[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窦爱兰;;[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刘瑞涵;李华;;[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1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曹凤中;[N];中国环境报;2001年
2;[N];中国环境报;2005年
3本报评论员;[N];中国文化报;2004年
4;[N];发展导报;2000年
5尹鑫 董高伟(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N];广西日报;2004年
6中共湖南省委讲师团课题组;[N];湖南日报;2004年
7省委宣传部课题组 执笔 刘科;[N];河南日报;2005年
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课题组;[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9高德明;[N];四川日报;2004年
10孔祥利;[N];陕西日报;2000年
1李想;[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黄翠新;[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3陈文珍;[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蔡畅宇;[D];吉林大学;2008年
1吴若冰;[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宋玉晶;[D];吉林大学;2009年
3邹德峰;[D];兰州大学;2010年
4格日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王单;[D];河北大学;2010年
6韩志顺;[D];山西大学;2009年
7杨卫军;[D];河南大学;2002年
8马卓;[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王天孜;[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10杨国安;[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youxiuzuowen/46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