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秀作文 /

【www.zgpaoc.com--优秀作文】

居彼位,想彼想
一考生
玻璃碎片的尖锐棱角,刺伤的不仅仅是柔软的指尖,更是逐渐失温的心灵与良知;鲜明醒目的“危险”提示语,则如闪耀整个波罗的海海滨的温媚阳光,细致之思暖了一片海洋。
为不知情的人立一块牌子,这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无私,是这位游客,也是我们所有人应当秉承的高贵与善良。
居彼位,想彼想――是细微处的优雅,是平凡中的博爱。
试想,我们生活中倘若没有了“小心地滑”的温馨提示,倘若再也不见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身影,倘若人们在图书馆内旁若无人、高声喧哗……那么,我们身边又会多出几许无故跌倒的祸事,几许老人颤巍、孕妇晕倒的不幸,几许“得静难、多吵闹”的不堪?全因我们总能居彼位,于别人的角度想彼想,因此,上面所有的琐碎不幸都可避免,我们的周围自然一路花开。
小小的体贴与设身处地,当扩展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世界,这无私的情怀便谱写成了一曲悲天悯人之歌,显示的是一颗有容乃大的博爱之心。
曾经为诗人穆旦深沉的呼喊而动容:“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拥抱!”也曾为鲁迅先生心系远方而感动:“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当史怀哲于赤道边上坚韧前行,当一代“诗史”杜甫振臂高呼“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份对天下苍生的博爱,这份对底层人民深沉的同情,正是源于居彼位,进而感其苦;因为感其苦,进而想彼想。
当我们足够宏大,在天下苍生的福祉面前,官员的两袖清风与心系民生,自然会比玻璃水晶更显光耀。
身居官位,焦裕禄却甘心居百姓之位,兢兢业业治盐治碱,想百姓所想;万人之上,昔有康熙微服出访,居黎民之所,品百姓之苦,终成千古一帝,蔚为“康乾盛世”……是谁曾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为地方官者,唯有居百姓之位,急群众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方能成为众人爱戴之好官。
居彼位,想彼想。往小处说,是与人为善,多为他人着想;往大里讲,是心系人民与社会,立身博爱之境。
今者,“中国梦”之说引全民热议。何为中国梦?其实百年前梁任公先生早已提出:“美哉我中国少年,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
设身处地,居彼位,想彼想,无大小之分,无荣辱之境,终成博爱之大,终成乾坤朗朗之风,也终成与国无疆之浩然!
梦之中国,博爱乃大!
[点评]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考场议论文,其成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审题精准,立意恰切。文章针对材料中老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举动,提出了“居彼位,想彼想”的中心论点,既紧扣供料,又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二是论证结构严谨。文章采用说理论证、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层层递进地阐明中心论点,最后联系现实,得出了“梦之中国,博爱乃大”的结论。三是素材丰富多彩,且运用技法得当,给人丰富而不堆砌之感。四是语言较为流畅,文采斐然,“居彼位,想彼想――是细微处的优雅,是平凡中的博爱”等文句可圈可点。综观全文,不失为考场典范之作。
文化的差异?道德的危机!
一考生
不久前,发生在香港的一起风波引起了广泛争议:一位内地女士让自己的孩子当街大便,被香港市民认为是“不文明行为”,用手机拍了下来,该女士对此不满而大打出手。针对这一事件,网友们在各大论坛争得沸沸扬扬。声援内地游客的与支持香港市民的各执己见,当然也有中立的声音:这是内地与香港不同的社会文化造成的。
这种说法好像颇有道理。香港人受西方影响,社会道德观念强,而内地人对街头不文明行为大都不是很在意,两种观念的冲突导致了这场风波。既然存在“文化的差异”,那就意味着别人严守道德是正常现象,咱们随地大小便也无大过。恰好,当前国外指责中国游客不文明的声音颇多,如此一来,一句“文化的差异”便可把这些刺耳的意见统统给驳回了。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材料中游客与老人对待玻璃碎片的不同态度,引发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在欧洲,在波罗的海,人们对待道德一丝不苟的态度,在老人身上得到了体现。为避免清洁工受伤,他特意留下提醒字条,这种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不正是社会道德的内涵吗?与此相比,游客就相形见绌了。其实,不同的国度、民族可能会有不同的道德体系,但在为他人着想这一点上一定是相通的。人生来便注定无法脱离社会,而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只有为他人着想,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与信赖;每个人都为他人着想,社会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秩序。
问题在于,房东老人仅因游客没能做到他所做的就拒绝租房,可见老人生活的社会对人的道德要求有多高。那些我们看来值得称赞的行为,在他们眼中只不过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说得再残酷点,我们的社会正由于缺少这样“道德高尚”的人,我们才会对此类善行大加称赞;而身边不守道德的行为太过泛滥,导致我们渐渐对这些现象习以为常,最后竟熟视无睹了。
对违反道德“审丑疲劳”,使很多人产生错觉:对不文明行为的容忍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于是,面对香港街头的风波,以及众多游客出国旅游不文明行为引发的争议,一部分人振振有词:这是文化差异造成的。我绝不相信中国文化可以容忍这种行为持续下去。所谓的“文化差异”,不过是为我们的陋习找借口开脱罢了。这种开脱如慢性毒药,进一步麻痹着国人,使之减缓甚至停止自我改进。
波罗的海房东老人的拒绝与香港街头的风波,莫不给中国人的道德意识敲响了警钟。这不是文化的差异,而是道德的危机。社会道德意识的提高,为的不仅是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更为了中国社会的和谐,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践行道德,刻不容缓!
[点评]究竟是“文化的差异”,还是“道德的危机”?本文作者对材料精神的把握准确而高远,他认定两种不同行为反映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价值取向的背后是道德观念的差异,并于文末发出了“社会道德意识的提高,为的不仅是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更为了中国社会的和谐,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践行道德,刻不容缓”的铿锵言论。这一立论见识之高,远在其他考生之上。行文中,作者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剖析,思路清晰,流畅自如,逻辑性强。尤其“人生来便注定无法脱离社会,而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说得再残酷点,我们的社会正由于缺少这样‘道德高尚’的人,我们才会对此类善行大加称赞”、“这种开脱如慢性毒药,进一步麻痹着国人,使之减缓甚至停止自我改进”等论析,真正说到了肯綮处,读来催人警醒,引人掩卷深思。 滞后的文明
一考生
生命依赖物质,精神离不开文明,物质与文明皆是不可或缺的。物质终将归于泥土,而文明却可以长存。
玻璃杯碎了,碎掉的是经济利益,表现出来的是社会文明。对于经济利益,老人只是淡淡一笑,这是他对待物质的态度――当物质已满足了生存的需求,多余的部分便无需过于计较。对于玻璃碎片的处理,老人却严肃而坚守准则。文明,便是这样一番严肃与坚持。
文明是一种基本的尊重,是一种微小到细节的关爱,是一种充分考虑他人的意识。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以文明为追求的社会,自有其强大的凝聚力,所以文明可以说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然而,当物质不断积累,我们的国民由贫困变得富裕后,文明,真的也跟着不断前进了吗?
昔日荒芜的山村已变成高楼林立、虹霓辉映的繁华都市,曾经人迹罕至的泥泞小路已拓成了人潮起伏的拥挤街道,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人越来越少,衣冠楚楚、享受生活的人越来越多。短短十几年,中国由一个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的国家,一跃成为GDP排名全球第二的经济大国。物质享受愈加丰富,国民生活愈加美好,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经济强国形象背后隐藏的弱点――文明的滞后。中国是不应缺少文明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积了丰厚的精神文明。可是随着一代代更替,现代中国人身上,传统精神文明的影子竟越来越模糊。金字塔上的“丁××到此一游”,是文物保护意识的缺失;大陆妈妈允许小孩在街边便溺,是社会道德意识的缺失;纽约日落公园夜晚搅人清梦的“广场舞”,是尊重他人意识的缺失……
现实摆在面前,我们不愿相信,却又不得不面对。伴随经济脚步的加快,物质越来越被看重,文明却在某些人心中轻如鸿毛。正是这样的思想,造成了一个国家文明的滞后;长此以往,我们的民族一步步沦为世界的笑柄,并非没有可能。
对于个人来说,物质至上是短视的,对于国家、民族而言也是如此。国之物质好比人之温饱,国之文明类似民之精神。徒有物质而文明滞后的民族,是一个野蛮的民族,是一个无序的民族,是一个缺乏生命力的民族。文明严重滞后的民族,则是一个具有混乱与毁灭危险的民族。
何处可见一个国家、民族的文明?一个国家的文明,绝非体现为毫无意义的山寨建筑,那只是哗众取宠;也不是声势浩大的文化活动,那往往空有其表。事实上,文明体现于一个社会的情怀,而一个社会的情怀通常存在于让人温暖的细节:感冒后自觉佩戴的口罩;公共场合的低声细语;整齐队列中的耐心等待……温情的举动、生活的细节,汇聚成一个民族的文明。
文明与物质本应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我们不拒绝物质的繁荣,更不希望文明停滞不前。如果每一个人都把文明放在心中,整个国家就会把文明放在心中;每一个国家都把文明放进心中,整个世界就把文明放进心中。我们,期待着这一场文明的崛起。
[点评]本文立意深刻,现实针对性很强。作者从物质与文明的关系入手,联系试题供料,并结合时事热点,剖析了现代社会中许多不文明现象,认为“物质越来越被看重,文明却在某些人心中轻如鸿毛。正是这样的思想,造成了一个国家文明的滞后”,最终得出了“文明与物质本应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我们不拒绝物质的繁荣,更不希望文明停滞不前”的结论。通篇结构安排有条有理,逻辑关系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叙例相当简省,说理则切中肯綮。语言简洁大气且富有哲理性,句式灵动自如,全文如行云流水,一气贯通,读来启人深思回味。
人心的距离
一考生
如同久旱的土地渴望雨露,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呼唤着最质朴的关爱。可是面对日新月异的城市,太多人的内心被不断膨胀的自我填满,无法给别人留出位置,看似被科技缩小的距离,却被人与人之间的另一道门阻隔。
当毒奶粉、毒胶囊和地沟油泛滥时,公众的良知与底线一次又一次受到挑战。这就如同那个游客,把装有碎玻璃的垃圾袋留给一无所知的清洁工,在锋利的玻璃碎片划破清洁工手指的同时,它也划破了脆弱的社会责任感,不能不让人心鲜血淋漓。
我开始搜索那些记忆中的片段,企图找寻一些温暖与安慰。
我想起某个酷热的午后,我正焦躁地等待着电梯。这时,一个步履沉重、衣服早已被汗浸透的搬运工背着一台冰箱来到我的身边。我往旁边挪了挪,并未有太多的同情,只是为几分钟后挤在一个电梯里难以忍受的汗味担忧着。电梯终于到了,出乎意料的是,搬运工并没有与我一同上电梯,而是让我先走,他等下一趟,因为他担心自己上去之后电梯太挤而没有了我的位置……这只是生活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过,可能是平日里见惯了人们乘坐电梯时蜂拥而上的画面,可能是习惯性地认为在这个越来越拥挤的城市里,很少有人心里还装得下别人,所以,那个素不相识的搬运工便一直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我还记起瑞士一个风景优美的小镇。每年春天,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无不醉心于它美丽的街景。其实,这样的美丽源自小镇每一户居民心照不宣的秘密――镇上每户居民家里都种着各式花草,而且所有的花草都是向着街道开放的,也就是说,花草的主人无法欣赏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当心存疑惑的记者询问一位居民,为何将花草种给别人看时,这位居民说,我欣赏了别人的风景,也要为别人装点风景。原来,小镇的美丽不仅仅是花团锦簇的繁华,更是心中装着别人的可贵。
梁漱溟先生曾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朴素的书名留给人们深沉的思考。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任、关爱与责任都当成了交易的筹码。当人们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最终变成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时,我们更需要在拥挤中为别人留一个位置,找寻正在失去的信任、关爱与责任。
只有缩短人心的距离,才能在寒风凛冽之中感受到世界的温暖。
[点评]本文作者深透地领会了命题者的意图,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对现代都市中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关爱与责任的现状表现出深切的忧虑。难得的是,在心怀忧虑的同时,作者并未绝望,而是试图去“找寻一些温暖与安慰”,随即列举了两个极具生活气息的典型事例,以此证明当每个人心中都装着别人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会缩短,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温暖。结尾处,作者巧妙借助梁漱溟先生的《这个世界会好吗》引发议论,使全文叙议结合紧密,并很好地升华了主旨。整体来看,这是一篇立意准确、选例恰切的考场议论文佳作。 守护灵魂
一考生
读过游客与房东的故事,我不由想起了奶奶说过的话。奶奶说,每一座老屋都有一个灵魂,人在,屋在;人亡,屋亡。守住了老屋,就是守住了灵魂。
我在睡梦里,看到老屋又活了过来,风拂过屋檐发出呜呜的声音,我甚至还看到明月下奶奶抱我入睡的身影。
那时,老屋还是一个健壮的青年,他见证过我的出生,呵护我整个童年的顽皮。记忆中,奶奶最爱抱着我在老屋那棵大树下乘凉。院子里还有满墙的金银花、玫瑰花,那时我最爱在清晨,露水还未干透的时候,摘几朵玫瑰花送进里屋。然后,从朝阳初升玩到夕阳归山,迎来天蓝送走晚霞。傍晚时分,奶奶站在院坝里呼唤我回家,我听到老屋也在发出咕咕的呼唤声。
我七岁时,老屋已经开始苍老,变得憔悴。老屋的外壳上记载了我从出生开始的身高。我记得有堂课,老师教画画,回到家,我用石块在老屋的墙上画了好多线条。当我欣赏自己杰作的时候,奶奶回来了,我以为她会夸我。夜晚时,奶奶让我伸出手,狠狠地打了两下,然后又心疼地抱着我。我在奶奶怀里哭得好伤心,不懂奶奶为什么打我。奶奶轻声说:“老屋是有灵魂的,你用石块划破了墙壁,他会感到疼的。”后来我睡着了,在梦里,我似乎听到老屋在低泣。
而后三年,在盛夏的夜里,刮起大风,下着暴雨。那时的老屋已进入老年,墙上出现很深的皱纹,早已经不住大风大雨的洗礼。深夜,老屋漏雨了。奶奶让我在床上别动,她打着电筒,开始接雨。第二天雨一停,奶奶就请来泥瓦匠,要他们细细地修补老屋。
再后来,老屋变了个样,屋顶的瓦掉了好多,院子里的大树也倒了。我看到奶奶一个人坐在屋门口,偷偷抹泪。老屋也拖着疲惫的身躯,像是没照顾好孩子般自责、难过。我蹲下身去抱着奶奶……那是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事之一。
过后几年,奶奶病倒了,她拉着父亲的手,叮嘱父亲要守护好老屋,这是她的根,也是她的孩子。父亲点着头答应奶奶,继续承担这份责任与关爱。
没过两年,我们搬了新家,可父亲还是时常回老屋打扫修葺。我回到老屋,仿佛看到奶奶欣慰地笑了,我想以后的岁月里,只要老屋还在,我也会替父亲守着这份责任与关爱的。
屋在,人便在。因为屋里有一个灵魂,他永远是你的归宿。
如果把我们传统文化中对人宽容仁爱、做事谨小慎微等美德比作“老屋”的话,我们都是在这座老屋中长大的孩子,都有责任用心守护好它。
[点评]该考生以“老屋”为写作对象,讲述了自己、奶奶跟“老屋”的故事,初看似乎与作文材料关系并不明显;但这位聪明的考生,在文章最后用了一个比喻,将他的构思意图明确无误地告诉了读者:“守护灵魂”其实就是守护“对人宽容仁爱、做事谨小慎微”这样一些传统美德。显然,“老屋”具有象征意义,写奶奶自己呵护老屋,叮嘱父亲呵护好老屋,以及“我”也懂得了要呵护老屋,实际是在讲古老传统的代代相传。通篇以文学的方式表达严肃的道理,把中华传统美德形象化,使文章个性鲜明,很有生动性、抒情性。
留一颗心给别人
一考生
不停自转的地球,有着自己的轨道,但它也围绕着太阳公转;熙熙攘攘的世界,有你有我,但绝不只有你与我,还有众多的他。留一颗心给他人,我们就能体会这世界该有多么温暖。
去海边度假的游客,就缺少那样一份心。玻璃杯打碎了,只是因为不小心,也就姑且宽容好了;可是他丢弃玻璃碎片时却只图自己省事,而没有考虑到收拾垃圾的人,会因为不知情而受到伤害。相反的,年老的房东却在装有玻璃碎片的袋子上,标明袋中有着危险物品。他的行为不只是因为年老而有经验,更体现着一种习惯、一种品性。
在韩国客船沉没事件中,数百个乘客命悬一线,船长却独自逃生。他的心灵世界里只有他一个人,那些毫无自救能力的老人、小孩恐惧的求救,全都没能融化他冰凉的私心。他算是船长吗?一船之长,在他登上船、坐在指挥台的那一刻时,就应该属于整艘船,应该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然而他竟弃船而逃,虽没有被海水淹死,但不要说法律如何惩罚他,单是世界舆论也会将他淹没。
区少坤,监督公车私用的一面旗帜,人们都称他“区伯”。他常常举着一只旧手机拍照,追问公车私用的领导,开公车为什么还要带上老婆?记者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表示实在不忍看那些令人发指的事件,甚至想到过要自杀。当记者问他为什么有自杀念头时,他回答:“我想起了李志刚,一个用生命换取制度改变的人。”按理说,一位六十好几的老人,他完全可以每天溜溜鸟,喝喝茶,享天伦之乐,公车怎么用,又碍着他什么事?可区伯心里装着整个社会,他想要尽己之力改变这个世界中不合理的现象,而不是任世界改变自己,也改变他人。他的心灵世界里装着整个社会。
我的爷爷其实也是个可敬的人。用奶奶的话说,他是一个典型的古板封建的老头,他从不许我穿时髦的衣服。可就是这样一个古怪的老头,却常常把我爱吃的菜留给我,把省下来的钱偷偷拿给我买零食。他也爱帮助邻居做一些体力活,喜欢等着爸爸回家吃饭。爷爷的心灵世界不大,却装着我,装着奶奶、爸爸、邻居和亲戚朋友。他总是用那颗真挚的心,关爱着他周围的人。
故事中的房东是个宽容的人,是个慈爱的人,又是一个守住了道德底线的人。在垃圾袋上注个说明,实在是太简单的事情,但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少有人这样做呢?是否有这样的意识是关键。有这样的意识才可能有这样的行动,有这样的行动才能形成这样的习惯。人的一生中习惯了将他人装进心灵世界,这世界就会更加温暖。
[点评]这位考生立足供料,准确提炼出了“留一颗心给他人,我们就能体会这世界该有多么温暖”的主题。主体部分以并列式结构,列举了三个事例,其中两个为时鲜素材,一个为自己的爷爷;它们正反组合,对比论述,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篇末处再次点击题目材料,强调“人的一生中习惯了将他人装进心灵世界,这世界就会更加温暖”,首尾呼应,主旨鲜明。并列式论证很容易掌握,但是,它需要优质素材来支撑。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没有引用一些陈旧的道德故事,笔下各个实例都给人以新鲜感。 哪里有后悔药卖?
一考生
泪水冲破眼帘,肆无忌惮地倾泻着。
白色的急救室里,男子紧握着病床上女子的手。那女子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静静地躺着毫无反应。如游丝一样的气息说明,她正在生与死的悬崖边挣扎。男子脸上写满了痛苦,内心充满着悔恨。一滴一滴的泪水滴在洁白的床单上,但是,床上美丽的女人,他可爱的妻子,一切都感知不到。
一天前,女子还满脸笑容地问男子:“老公你想吃什么?晚上我给你做。”正要离家的男人却面无表情,头也没回,不耐烦地说了句:“晚上加班,回不来了,你自己吃!”女子感到很失落,脸上却还带着关爱说:“注意身体。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没等女子说完话,男子头也不回地出了家门。
一天24小时,女子无时不把手机放在手边,她希望男子能多给她打几次电话,哪怕是再让她给他送资料。每当看到手机来电显示是“老公”这两个字,女子都会非常幸福。叫她送些资料到他公司,女子就可以与整天忙得脚不沾地的老公见一面了。不过,她还是时常提醒老公,出门前要记得带好需要的资料,免得耽误了工作。但是,他总是没记性。
于是,女子每天都把男子第二天需要带的东西写在便签上,然后贴在门上提醒老公。这天早上,男子一如既往地并不在意妻子为他做的这件小事,还骂她“真是个�嗦的女人”,便随手撕掉便签,扔进垃圾桶里。
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老婆,你赶快把资料送到公司来,我签合同要用。快点,越快越好!”平时忽视妻子的存在,可在这时,男子会立即想到妻子。不过,心中还是只有他的合同,只有他的资料。女子在开车时,因只顾赶时间,在一个岔路口没能躲过另一辆车……当男子还在不断地打电话给女子,骂她动作怎么这么慢时,女子已经躺在了血泊中,那些被男子视为比生命更重要的文件资料在空中飞舞着。男子得知妻子出了车祸――还是医院给他打去的电话,当时就愣住了,不相信这是真的,他终于第一次为妻子放下工作,奔向了医院。
医生说,女子生命垂危,即使能够活过来,恐怕从此也站不起来了。此时,男子的脑子一片空白。这时他才后悔,如果自己把妻子的叮嘱放在心上,把应带的资料都带好,或者他不要打电话不断地催妻子快点,也许眼前就不会有这惨烈的场景。
世上哪里有后悔药卖?如果有,他一定不惜一切代价去买来,然后换回健健康康的妻子。可是除了悔恨的眼泪,一切都不可能改变。
关爱他人,只需要一个小小的举动;接受他人关爱,只需要关注他人小小的动作。心中时时刻刻装着对方,爱的温泉才能在彼此的心灵之间流淌。
[点评]该考生虚构了一则故事,通过对一场车祸发生原因的追究,挖掘出了“关爱他人,只需要一个小小的举动;接受他人关爱,只需要关注他人小小的动作”的主题。能虚构故事,说明考生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故事完整,内容集中,还采用倒叙手法设置悬念,并能将自己的意图通过人物刻画与情节描写表现出来,那就更为可取。此外,作者注意让男子前后的心理活动形成对比,有效突出了他的后悔之深、教训之惨痛,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若关怀,花便开
一考生
心中若未真正种下善的半亩花田,所谓的礼貌不过是瑟瑟秋风里摇摇欲坠的枯树。
――题记
游客所在意的:玻璃杯的价值+是否让主人得知+垃圾是否处理。
老人所在意的:玻璃碎屑是否妥善处理=是否会让他人受伤。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两种态度,两种想法,两种价值观。从常理上看,游客所做的似乎也没错。我们中的大多数在别人家里打碎了杯子或花瓶,处理的步骤大概也会是这样,因为这样做至少称得上礼貌。
可这样的礼貌却罔顾了一份对他人的关心。而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表面的程序、步骤,而是发自内心的善良。
为何要关心他人?纵观人类历史,关心是一种抛却利益的珍贵付出。而现在,这份珍贵却在渐渐消失。
若关怀他人,于自己是有利的。孟子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曾经读到一个故事,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名男子因汽车抛锚被困郊外时受到一个人帮助,那人不求回报却让他继续传递这份爱心。于是他便一直践行着帮助他人的人生准则,也让他人继续传承。多年后他遭遇洪水,一少年冒死救了他,并对他说:“我不需要你的回报,但你要将这份爱心传承下去……”此时男子早已热泪盈眶。关怀他人,虽然需要付出,还可能会惹上麻烦,甚至牺牲生命,但这样的道德接力棒若一直传递下去,我相信最终受益的仍是我们自己。
若关怀他人,于社会亦有益。我们做着中国梦,但这条路看似遥远得很。国民素质之所以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其根源还是因为没有一颗为他人考虑的心。如三毛所说,我们并不是刻意抹黑国人,但部分人的有些行为真让我们寒心。若心中有他人,便不会在公众场所大吵大闹,影响他人用餐或休息;若心中有他人,便不会出现摔倒老人无人扶起,或者老人讹诈好心人的现象;若心中有他人,便不会有乱插队、卖假药假酒等事件频频发生。
若关怀,花便开。开放的是浅紫的道德、天蓝的素质、粉红的善良……我们要的,不是所谓的客套礼貌,而是发自肺腑地在心中装下他人。如果我们心中只有自己,我们的心就很小;当我们尝试着关怀他人,我们的心就会变得很大,大到可以装下很多美好。
我想在城市的钢筋水泥里种下关心他人的种子,因为总有一天它能开出漫天的花朵。那样,我们就能看到最美最美的自己,最美最美的世界。
[点评]这位考生对作文命题中的材料理解深刻,以“若关怀,花便开”为标题和中心论点,强调“我们要的,不是所谓的客套礼貌,而是发自肺腑地在心中装下他人”,文中讲道理,摆事实,借助国内外多个正反事例,向我们展示了只要“种下关心他人的种子”,“我们就能看到最美最美的自己,最美最美的世界”的美好前景。文章思路清晰,论述透彻,现实针对性强,而且注意把“关怀”的面扩大,让人感受到作者诚挚的情意和美好的情怀。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2014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重庆卷)

居彼位,想彼想

一考生

玻璃碎片的尖锐棱角,刺伤的不仅仅是柔软的指尖,更是逐渐失温的心灵与良知;鲜明醒目的“危险”提示语,则如闪耀整个波罗的海海滨的温媚阳光,细致之思暖了一片海洋。

为不知情的人立一块牌子,这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无私,是这位游客,也是我们所有人应当秉承的高贵与善良。

居彼位,想彼想——是细微处的优雅,是平凡中的博爱。(剩余10291字)

(    欢迎:,,)

畅销排行榜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0年01期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5年11期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6年07期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7年07期

中学语文(学生版)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7年08期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7年08期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7年08期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7年08期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7年08期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7年08期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youxiuzuowen/74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