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秀作文 /

【www.zgpaoc.com--优秀作文】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更是一所特色学校的价值追求。它承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以及师生共同的行为文化等各种文化因素得以体现。它与学校教师的认同感、归属感、职业幸福感等关系密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教育的对象即学生在它的规范、熏陶、暗示和管理下,思想观念、道德体系、心理人格和行为习惯等得到健全发展。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我们看到,许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问题,建设随意,主观性强,没有统一规划,有时也常因更换领导实施一方政策,让本该沉淀下来的校园文化被随意破坏,失去原有的文化底蕴。笔者也曾参观一些国内有名的典型特色学校,聆听不少专家及校长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讲座及报告,因此有个人的一些见解。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典型的特色学校的校园主题文化突出,育人功能主线明显,典型即特色,特色突出主题。因此个人认为,一所学校要成为有特色的学校,关键不在于校园面积有多大,教育设施设备有多么现代化,最重要的是,以主题建设校园生成环境,以主题打造学校文化特色,以主题开创校园活动品牌,引领学校全面整体发展。校园主题文化,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它以精致理念为原则,真正引导一所学校、全校师生朝着未来美好的前景发展。
一、概念来源:向迪斯尼乐园学习
主题文化的概念来源于美国最早开创的迪斯尼乐园,它围绕某种主题,以既定主题来营造游乐的内容与形式,园内所有的色彩、造型、植栽等都为主题服务,成为游客易于辨认的特质和游园的线索。迪斯尼的主题文化经营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浪潮,许多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大型主题公园投入使用等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经营模式。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在这里,学生学习、交朋友、做活动等为他们以后走上社会做好储备工作,校园是他们走上社会前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又是他们的日常的小型社会化世界的交际场所。因此要让学生以优秀的品质、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素质等,以一个“完整的人”走向社会,学校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校园文化建设是关键。因此,大到学校的大型建筑,小到洗手间的一盆绿色植物,都应该处处彰显着育人的功能。而主题园的设计理念给我们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不同凡响的影响与启迪。笔者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校园文化建设应向发展已有五六十年的迪斯尼乐园学习,它不仅是游乐园,更是迪斯尼文化的重要形态。校园文化建设要有自己的主题文化形态。
二、原则把握:精致理念为主
一所学校不是游乐场所,不是百货大楼,它需要承载着许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功能,那么在主题文化的概念引导下,精致理念显得尤为重要。精致理念是校园主题文化的内涵容量与深度,它的品味是精巧而细腻,就像一块上等好玉,让人越看越爱看。精致理念以精致的校园文化内涵来完善目前学校文化建设粗而泛的现状,它让校园文化建设更体现高层次的文化形态。因此以精致理念为主,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主题建设。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专而精
校园主题文化中,最为显性的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作为显性文化形象,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彰显学校气质,既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学校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笔者曾听过台湾高雄市文府国小萧木川校长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到“美的教育是唯一的一个最宽容的教育,它让你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学校以陶艺文化为学校文化主题,打造校园陶艺文化,从校园公共艺术、学生亲自制作陶板、动土签名纪念墙、学校识别标志陶板、世界名胜风景相处陶板、师生相片纪念陶板、男女生厕所识别砖、班级牌、学校教师结婚纪念座、创校元老肖像制作等,校园生态环境处处可见陶品陶艺。这所学校真正实践他们的“培养未来人才,艺术不能缺席”的教育理念,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无所不在,无处不在呈现“美”的教育,真正实现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融合的最高境界,真正从系统上实施学校的核心价值文化。从文府国小的校园文化建设,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突显的主题文化既典型又有特色,特色中显精致,集中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历史传统、办学特色等。
2.校园精神文化管理:浓而烈
所谓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目标、学校哲学、学校精神和学校道德四个层面。学校目标就是学校的未来景象,它以共同理念存在于学校全体师生之间,长期鼓舞人心,能凝聚全校师生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如,南京行之小学的“还能更精彩”的办学理念、厦门海沧延奎小学的“争当全面而有特色的阳光少年”教育宗旨等。学校哲学的核心就是价值观,是学校全体师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活动和师生的行为是否有价值的总的看法与根本观点,是学校人格化的产物,是学校师生群体共同信奉的理性原则,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基石。比如江苏常熟实验小学,秉持“让孩子用三原色去涂抹世界”的办学理念,开展以“小学发展性课堂教学研究”为主课题,积极探索实践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教育,以让孩子“学一生有用的东西”为核心思想。学校的全体师生的共同价值取向定位于红黄蓝的三原色调和,可以勾勒出世界上所有丰富多彩的颜色,三原色的力量是惊人而强大的。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活力源泉,也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它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给人以信念、鼓舞、荣誉、约束,极大地提高全校师生主动承担责任和修正个人行为的自觉性,从而主动地关注学校的前途,维护学校的声誉,为学校奉献全部力量。学校道德是社会道德原则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总之,校园文化精神犹如饱满的果实,闻起来香,吃起来有味,想起来乐,再吃时更快乐。
3.校园主题文化活动:独而特
校园主题文化活动是学校文化具体化、真实化与现实化的表现。它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具有导向功能、育人功能、凝聚功能、调整功能、愉悦功能、辐射功能等。不论什么形式的主题文化活动,首先它一定是基于主题文化层面开展的活动。再品台湾高雄文府国小的校园主题文化活动,举不胜举。学校社团有创意玩陶趣,陶艺协同教学,教师陶艺社,志工乐淘“陶”,学生陶艺团队;开展的活动形式有校园陶艺展览、陶艺设摊、陶艺打赏帖、毕业班筑梦列车陶墙创作;陶艺课程有:一年级的“展开新叶”,二年级的“福气花开”,三年级的“丰收飨宴”,四年级的“家有鱼庆”,五年级的“叮铃响好年”,六年级的“爱恋陶花源陶艺大赏”等。学校还建立艺翔馆,供师生陶艺作品展出。再比如,他们透过教学活动(访谈)将小区的环境与生命议题融入,最后让孩子将访谈所得转化为小区绿活艺术品的创作,有的学生还另外创作陶版信箱,烧制后留存小区里的绿活商店,除了鼓励小区商店对绿活的努力,也希望借由绿活信箱彼此交流,维系努力的动力。从这些活动中,我们看出一所学校的校园主题活动独特而精彩。
校园主题文化渗透学校的方方面面,如,“软着陆”的制度文化建设、校本研究专题的课程文化建设等。笔者能力有限,仅对校园主题文化作以上阐述。笔者再次强调,要以精致理念打造校园主题文化,同时还需要注意精致理念是学校文化精致的精髓,是与时代潮流相符合的校园主题文化,紧紧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通过这种的校园主题文化建设,努力寻求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最佳结合点,从中找到符合学校实情,能促进学校发展,并让学校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并成为一所真正有特色的名校。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延奎小学)


精致理念打造校园主题文化 | | 手机打开

手机客户端打开本文

【摘要】:正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更是一所特色学校的价值追求。它承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以及师生共同的行为文化等各种文化因素得以体现。它与学校教师的认同感、归属感、职业幸福感等关系密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教育的对象即学生在它的规范、熏陶、暗示和管理下,思想观念、道德体系、心理人格和行为习惯等得到健全发展。

【作者单位】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道德 办学理念 主题 特色学校 文化形态 思想观念 学校文化 精神文化 价值追求
【分类号】:G621
【正文快照】: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更是一所特色学校的价值追求。它承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以及师生共同的行为文化等各种文化因素得以体现。它与学校教师的认同感、归属感、职业幸福感等关系密切,通过校园文化建

(?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1张红昌;;[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30期
2王怀超;;[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陈楚玉;;[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8年12期
4杨建宇;;[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6年34期
5张涛;;[J];教育与职业;2009年35期
6夏一方;;[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5期
7曾建文;;[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6年23期
8陈智伟;;[J];教育导刊;2009年10期
9孙永斌;;[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年09期
10赵晶媛;;[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1严俊杰;;[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刘生龙;;[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3牛萌萌;;[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陈清娥;;[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汤芬;;[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田仁礼;刘积斌;;[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韩德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段瑶;;[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肖鸿光;王国鑫;;[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徐季红;;[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1记者 陈娟;[N];桂林日报;2008年
2陈彪;[N];北海日报;2009年
3记者辛成;[N];铜川日报;2009年
4本报通讯员 朱益坤 本报记者 凌浩;[N];安庆日报;2010年
5通讯员 金茹 程金友;[N];廊坊日报;2011年
6记者 高云;[N];延边日报;2010年
7屈会峰 刘春荣;[N];商洛日报;2010年
8王慧娟 夏微微;[N];张家口日报;2011年
9刘春荣;[N];商洛日报;2009年
10记者 杨建智;[N];江西日报;2011年
1尧新瑜;[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邵兴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唐丽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和飞;[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杨全印;[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王彩霞;[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陈利民;[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许跃敏;[D];浙江大学;2002年
9曹林红;[D];吉林大学;2007年
10喻学林;[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张小利;[D];西南大学;2011年
2刘声超;[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杨鹏;[D];苏州大学;2010年
4高海霞;[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张星博;[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于本湖;[D];鲁东大学;2013年
7高伟芳;[D];苏州大学;2010年
8周婷;[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9张永娟;[D];苏州大学;2011年
10宋志华;[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youxiuzuowen/74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