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秀作文 /

【www.zgpaoc.com--优秀作文】

内容提要:目前浙江国有经济呈现出比重低、总量大、布局与结构合理,效益良好和增量活跃等特点,已从改革初期的国有经济小省跃变为国有经济大省,总量和运营效率、效益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形成国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得益彰的局面。这对国企改革是有启示意义的。

一、浙江国有企业改革历程

浙江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有经济比重迅速下降并因此带动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集体经济增长显著,其比重保持了相对的稳定;第二个阶段贯穿了整个20世纪90年代,国有经济进一步下降,集体经济比重则出现大幅的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个阶段从本世纪初到现在,国有经济比重变化相对平稳,保持在20%以上的水平小幅波动,集体经济比重下降而带动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从低于50%的水平稳步攀升到70%的水平。
1.国有经济比重下降的第一阶段。这段时期里,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从1978年38.6%下降为1990年的28.4%,下降了10.2个百分点。而同期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从1978年的94.3%下降为1990年的81.5%,下降了12.8%。浙江国有经济的一个特点是在公有制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浙江集体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55.7%,国有经济比重却仅为38.6%,后一比重在当时的全国各省市区中是最低的。20世纪80年代,在浙江个体私营经济起步发展之前,集体经济作为非国有经济的主体,迅速壮大。
2.国有经济比重进一步下降的第二阶段。这段时期里,浙江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呈稳步下降态势,总共下降了7.5个百分点,降至20.9%的水平。同期,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迅速下降,降到2000年的52.9%,比1990年下降了28.6个百分点。这期间,浙江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主要是通过集体经济比重的迅速下降,国有经济的进一步下降及个体私营经济比重的迅速上升来实现的。
非公有制经济逐步在以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普通机构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为代表的劳动与资本密集型工业领域,占居主导地位。同时,国有制企业加快改制,在“九五”末、“十五”初,浙江国有企业改制面已经达到95%以上。
3.国有经济比重相对稳定的第三阶段。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保持在20%以上,呈现小幅上下波动的发展态势。在2001年和2002年,国有经济比重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上升态势,这主要是受重工业化的变化趋向的影响。2003年,非公有制经济出现了加速增长的发展态势。2004年,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后,国有经济比重有所降低。同期,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加速下降,五年时间里下降了24.4个百分点,降至28.5%的水平,大致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相当。
另据浙江省统计局公布的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2004年末,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实收资本总额为11367.9亿元,其中,由国家投入的资本2707.78亿元,占23.8%;国有企业的资产数量占全部企业资产总量的25.93%。这也基本验证了如下的判断,即:目前浙江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应该在25%~30%的范围内,国有经济比重低一些,约在20%的水平。在工业领域,国有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企业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0.2%的水平,集体企业比重已经下降到5%以下的水平。
预计今后一段时期,浙江国有经济比重将继续在国民经济20%左右的较窄范围内波动,存在小幅下降的可能,而集体经济比重会继续下降。在总体上,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将呈现出进一步提高的发展趋势。

二、浙江国有企业的发展特点

浙江国有企业呈现出比重低、总量大,布局与结构合理,效益良好和增量活跃的特点。
1.国有企业经济比重在全国处于最低水平。根据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的有关数据测算,2004年底,浙江国有企业在企业数、就业人数和营业收入三项指标上占全部企业的比重分别为1.81%、3.74%和8.42%,这三项比重在全国各省市排名中均列居倒数第1位。
2.国有企业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居于前列。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统计,2004年,浙江的国有企业户数在全国排名居11位,但国有企业的资产、净资产、国有资产总量和营业收入几项指标在全国各省市中都位居前4名、5名之列。
3.国有企业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居支配地位。浙江省统计局第一次普查数据显示:2004年底,浙江国有控股企业法人单位数为9927个,其中13.37%集中在第二产业,这些企业中又有近30%的企业集中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带有自然垄断性的工业基础设施领域,包括烟草、石油、钢铁、电力、自来水等行业。而从全国看,有19.77%的企业集中在第二产业,其中只有15%的企业分布在工业基础设施领域,大多数企业集中在第三产业。
4.国有资产加快向关键行业、重点地区和大企业集中。在浙江,伴随国有企业布局的调整,国有资产日益向关键行业、重点地区和大企业集中。从行业分布情况看,浙江国有资产总量大部分集中在第三产业。2004年,浙江第三产业国有资产占全省国有资产总量的比重为72.69%。
5.效益良好且增量活跃。目前,浙江国有经济运营效益在全国各省市中居于前列。浙江国有企业的净利润为116.3亿元,仅次于上海和广东,在全国排名位居第3位;盈利面为64.4%,全国排名位居第2位,净资产利润率高达11.4%,在全国排名第2位;人均税利水平在全国各省市中遥遥领先,达到了8万元/人以上的较高水平,是不少省市的2~4倍。
浙江国有经济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存量部分的自然增长,还表现为新创设的国有经济非常活跃。数据显示,2004年,浙江的“筹建国有控股企业数”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前茅,与北京并列第一位,占当年全国筹建国有企业总数的比重超过8%。

三、浙江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浙江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其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5点。
1.抢抓机遇,先人一步,放手改革。
2.坚持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浙江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一直将产权制度改革和转换职工劳动关系、建立新型劳动关系作为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的工作突破口,操作中,这两项制度改革又有“两个坚持”或“双到位”之称。从浙江的实践看,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这两个原则贯彻执行得比较彻底,也比较顺利,负面问题少。因此“退出”得比较成功。
3.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发展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带动作用。
数据显示,1998年是浙江国有企业改制的高峰期,这一年,仅个体私营经济就解决了全省1/4的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民营企业发展带动国有企业改革,浙江优势明显。
4.实现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共同发展。从全国看,浙江的情况非常具有代表性,即: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高的地区,国有经济所占比重普遍较低,但国有经济的总量较大;而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的地区,国有经济所占比重普遍较高,但国有经济的总量反而来得小。一方面,各地区国有经济比重的高低往往与当地经济发达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在浙江及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山东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全国过半数的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又集聚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国有经济总量及其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有经济的总量指标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居前。

5.关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建立统一的监管框架,理顺管辖权限,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全覆盖”,是今后一段时期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重要内容。除传统的国有资产外,有两类国有资产正在成为日后国有资产监管的重点一是“非转经资产”,指的是国有事业单位拥有的名义上是“非经营性”但实际上能够带来经营性收益的资产。浙江一些地区的国资部门,正在尝试理清分布在各个行政主管部门中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包括那些处于“非转经”状态中的国有资产,并逐步将它们的运营与管理统一纳入到国资委的监管范围;二是地方政府直接投资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这类公司由当地政府直接运营管理,其行政级别与当地国资部门处于同一水平,难以被纳入国资部门的监管范围,因而成为国资运营与监管的难点。

四、从浙江实践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浙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发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完善。研究浙江国有企业改革进展情况及浙江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思考和把握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及国有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
1.围绕国有企业改革进展情况的争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曾经在我国经济中占居主体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目前,国有经济仍然在公有制经济中占较大比重。
学术界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展情况的评价,有所共识,但也存在明显的认识分歧。共识表现为,但凡认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者,基本认同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国有经济实施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及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代表了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在此共识的基础上,分歧集中为三点:一是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是不是太快,会不会超出客观的经济与社会承受能力的判断;二是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范围是不是太宽,会不会逾越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所坚守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底线的判断;三是对未来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到底是使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降到多么低的水平为恰当的判断。
围绕这三个问题,研究者们形成了不同的观点。极端的批评者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抱持悲观论调。他们中的一派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太快、范围太宽,现阶段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处于极低的水平,远远背离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客观要求;另一派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太慢,范围太窄,现阶段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仍然处于太高的水平,大大抑制了市场经济的活力。改革的支持者们保持乐观态度,他们强调,国有企业改革正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样,采用了渐进式改革的思路,整个国有企业改革从国有小企业向国有大中型企业、从竞争性领域向非竞争性领域、从市场经济体系发育相对成熟的地区向市场经济体系相对欠发达的地区逐步推进,大体上维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尺度把握得恰到好处,取得了显著成就。
2.浙江实践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本文以浙江为例,探讨了浙江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情况。总体看来,迄今为止,浙江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是符合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的,其改革实践有力支持了乐观派的判断,而批驳了悲观派的观点。一方面,浙江国有经济比重一直处于全国最低的水平,但这并没有影响浙江的国有经济在战略性、关键性、基础性和公益性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主导作用。与此同时,浙江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非但没有导致浙江的经济社会运行轨道偏离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不良后果,反而有助于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良好运行的经济基础,带动了国有经济向正确的方向改革与发展;另一方面,浙江作为国内市场经济体系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国有经济比重并没有像一些学者主张的那样,一降再降,朝全面从各个经济领域退出的方向发展,而是相对稳定在20%这样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上。这表明,国有经济在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中起到的许多作用,尚无法为其他制度安排所替代。
浙江国有经济的改革实践表明,首先,我国现行基本经济制度所要求的“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正在通过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关键性、基础性、公益性领域发挥主导性作用及股份制等其他经济形式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壮大来体现;其次,国有企业制度既是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也是政府参与和影响经济社会活动的诸多宏观经济政策与技术手段中的一种,国有企业在经济领域的作用,可以由其他的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及宏观经济政策手段来替代实现第三,在具体实践中,并不存在一种普适的或最优的国有经济比重,恰当的国有经济比重是因地制宜的。它既要与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相称,服务于特定时期的国家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任务的需要,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对国有经济的管理效率及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育程度的影响。
浙江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所取得的成功,是建立在一系列前提条件的基础上的。在浙江,政府职能转变得较彻底,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势头非常好,创造了充分活跃的经济环境,国有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及运营效率相对较高。正是因为这些前提条件的存在,才使得浙江在国有经济比重迅速下降的同时,不断孕育出新生力量来替代国有企业及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曾经担当的角色和所起到的作用,实现了改革与发展的平衡。
在我国的其他地区,尚不具备上述条件中的很多内容,如果不深究原由而照搬浙江经验的模式,将会走向实践误区。浙江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具体路径选择,还有其诸多的特殊性。比如说,浙江国有工业不发达,那些国有工业发达地区显然不太适合直接以浙江的水平为其当前改革的目标;再如,浙江的商贸服务业非常发达,这和当地的重商文化传统关系紧密,显而易见,这种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也不是其他地区能够简单地模仿和移植的。我们必须看到,各地区在国有企业改革初始条件上的这些差异,决定了没有一个地区能够完全以浙江的模式为其改革目标。
从全国情况看,我国是一个经济转轨国家,多种经济因素与社会政治因素交织在一起,非常需要根据整个国家在经济社会特定阶段的发展任务的要求,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我国又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大国,各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可能举国上下采取整齐划一的工作举措。具体到每个地区,国有经济在其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应该随该地区在特定时期的经济体制和社会条件不同而有必要的动态变化的实践空间。
总之,浙江国有经济的改革路径,代表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未来方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由此而武断地运用浙江经验去指导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全部实践。应该看到,在浙江这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对成熟、完善的经济发达地区,国有经济可以仅在关键性、基础性领域占居主体地位,并因此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出先导性和支撑性的作用。而在那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对欠成熟、欠完善的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国有经济仍然需要通过维持自身在更为广泛的重要领域的占优地位和主体地位,来发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

从浙江实践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 | 手机打开

手机客户端打开本文

【摘要】:目前浙江国有经济呈现出比重低、总量大、布局与结构合理,效益良好和增量活跃等特点,已从改革初期的国有经济小省跃变为国有经济大省,总量和运营效率、效益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形成国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得益彰的局面。这对国企改革是有启示意义的。

【作者单位】
【关键词】非国有经济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国有企业改制 浙江 非公有制经济 国民经济 比重 共同发展 国有资产 布局与结构
【分类号】:F279.24
【正文快照】:

一、浙江国有企业改革历程浙江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历程大体_L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有经济比重迅速下降并因此带动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集体经济增长显著,其比重保持了相对的稳定;第二个阶段贯穿了整个20世纪90年代,国有经济进一步

(?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1李晓冬;;[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李钿荣;;[J];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02期
3许保利;;[J];国有资产管理;2010年09期
4;[J];科技与企业;1995年03期
5张金武;;[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6王胜利;;[J];社会科学家;2011年06期
7安志文;;[J];科技与企业;1994年03期
8李艳琦;;[J];市场研究;2011年07期
9秦海玲;;[J];时代金融;2011年18期
10黄山;宗其俊;吴小节;;[J];科技与管理;2011年04期
1张茂金;杨丽君;;[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2汤吉军;;[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3陈佳贵;;[A];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沈志渔;;[A];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胡钧;;[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6叶祥桃;;[A];提升核心竞争力——浙江省经营管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汇集[C];2005年
7于良春;;[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8叶林祥;;[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9刘诗白;;[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10王国益;;[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四辑)[C];2005年
1记者 李夏燕;[N];黑河日报;2007年
2叶志翔;[N];浙江日报;2000年
3鲁设策 任理轩;[N];人民日报;2000年
4本版编辑陈佳贵 刘文革 关立新 郭飞;[N];光明日报;2008年
5过仕宁;[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1年
6记者 刘铮;[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黄三有;[N];西藏日报;2000年
8郭纲;[N];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
9记者 唐红阳;[N];湖南经济报;2006年
10王彬;[N];西安日报;2007年
1李国荣;[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曹雪松;[D];吉林大学;2009年
3叶仁荪;[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张万成;[D];吉林大学;2004年
1王金翎;[D];吉林大学;2004年
2吕盼;[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饶妙;[D];厦门大学;2009年
4王军;[D];吉林大学;2006年
5王彦;[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6戴翔东;[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曾万平;[D];广西大学;2008年
8江华;[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9李达观;[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10王茹;[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来源:http://www.zgpaoc.com/youxiuzuowen/44406.html